小课题研究申报表(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调查研究).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1113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课题研究申报表(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调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课题研究申报表(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调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课题研究申报表(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调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课题研究申报表(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调查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课题研究申报表(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调查研究).doc

《小课题研究申报表(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调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课题研究申报表(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调查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课题研究申报表(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调查研究).doc

13班中期作业

小课题研究申报表

小课题名称: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调查研究

任教学科

语文

电子邮箱

主持人姓名

研究时间

2012.11.8─2013.3.8

问题描述(即描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与此相关的教情和学情。

在描述时,一般都是采用白描的手法叙述此课题产生的过程,同时,在阐述问题时一定要观点简洁、言简义赅。

现在的小学生在阅读方便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

1、阅读目的:

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认为阅读是为了使成绩提高;有百分之四十的学生阅读需要是父母要求的;有百分之十五的学生认为阅读能增长知识,还有的学生不知道阅读是为了什么。

2、阅读内容:

对阅读内容的选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的仅占百分之三十。

2、有百分之六十左右是父母和老师推荐的。

3、有少数学生阅读内容是根据考试内容所决定的,很少看其他书。

3、阅读方法:

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自己阅读为主,没有能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如“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中问,问中读”,“勤于查找资料”等等。

阅读时间主要集中在中午自习及少量自习课,能够自觉用来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寥寥无几,大部分时间被习题,老师讲课,订正作业,家长带着参加社交活动所取代。

4、阅读兴趣:

喜爱读书的学生不足百分之四十五,喜爱的原因是读书能增长知识,拓展知识面;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学生没有表示明确的观点,认为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就不读。

在读书过程中,我们发现能够“入谜”,身临其境的学生比较少,大部分学生容易被周围环境所左右,“回头率”相当高。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学生普遍认为:

“读书不如看电视好”,“读书不如玩好”,“读书是件麻烦事”,“课外书看多了会影响成绩”……学生阅读的现状和阅读兴趣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学生阅读更多地还是被认定为可以提高语文能力和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的作用还没有被认识和重视。

其实很多学生的学习障碍是由阅读障碍引起的,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和行为矫正也可以通过阅读来解决,学生的自我认知、文化认同、融入社会等等也可以借助阅读来实现。

阅读的过程说到底是一个体认外物,认识自我的过程。

所以,如果我们帮助学生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学生一定会受益终身。

问题界定(对问题涉及的关键词、核心语进行诠释,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

名称的表述要简练、准确,要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具有文学色彩的修辞手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课题要研究的内容。

有效阅读可分为四个步骤:

明确目的、划出主题句子并点出关键词、按结构用画案、表格或其它形象的方式排列关键词、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耗时最多的教学活动。

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教学,因此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首先认识阅读本身。

国内对于阅读,有代表性的说法是:

阅读是通过视觉系统接受书面语言传递的信息,理解书面语言的意义、内容、思想感情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

(林若男、李锦英主编《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并影响读者的非智力因素的过程。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需要。

阅读研究在国际上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高尔夫就提出了著名的公式:

阅读理解=译码×语言理解;范迪克把阅读定义为“对某一特定篇章进行译码和解释的具体而自愿的行为”;雷纳和波拉赛克把阅读定义为“从页面抽取视觉数据,并理解篇章意义的能力”。

以上学者都把阅读视为“译码”和“理解”两者的结合。

库尔布德认为:

“阅读是阅读书籍的活动。

阅读是读者读出书本上的诗歌或内容。

问题解决的设想(包括解决本问题的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时间安排以及研究措施等。

①研究方法:

诸如案例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列举出来,而且进行简单的说明。

②实施步骤:

即计划分几步完成,每一步做些什么。

③时间安排:

即研究需要多长时间,每步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等。

④研究措施:

即在研究中准备采取哪些具体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做法。

研究内容及方法:

1.乡镇民办学校小学生朗读能力现状及策略研究。

2.课内外相结合,以课内带课外,促进小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

3.整理总结课外朗读训练篇目及推荐书目。

实施步骤:

(一)抓课内带课外,促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

课堂是朗读训练的主阵地。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始终坚持抓“一线两翼”,即抓实课堂朗读指导为主线,抓好晨读和课外朗读为两翼。

并以此拟定了课堂教学抓指导,晨读训练抓个案、课外朗读抓巩固等一些研究策略,并根据拟定的策略设计了学生晨读训练和课外朗读训练阶梯评价表,记录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

具体操作如下:

(1)、朗读训练分类指导

(2)、朗读指导细化要求

(3)、充分朗读以读悟情

(4)、晨读训练抓个案

(5)、课外朗读抓巩固

(二)抓调查重数据,记录朗读能力提高过程

(1)、从数据分析查看学生朗读的信心有无增强。

(2)、增加学生阅读量,促进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3)、家校之间加强沟通,促进了学生朗读水平的巩固。

(三)抓教研善总结,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提高。

(1)、教师深钻新课标,明确朗读的总体要求。

(2)、老师经常交流,总结出朗读指导的策略。

研究具体过程:

1.第一阶段:

实验准备阶段(2012.11.8──2012.12.8)成立了以校长为课题总负责人的课题组,制定金峰学校小学教科研制度;进一步调查分析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形成前测调查报告;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参阅相关教学网络资源与教学报刊杂志,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材料,制定研究方案与阶段研究实施计划。

2.第二阶段:

实验操作阶段(2012.12.8──2013.1.8)根据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进行课内外的探索与实践,探求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激起学生朗读兴趣;组织形式多样的朗读拓展活动,通过开展朗读拓展活动促进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3.第三阶段:

提高发展阶段(2013.1.8──2013.2.8)在前阶段的基础上,整理研究思路,完善研究方案,撰写中期研究报告,阶段性研究论文,收集编辑优秀教案、论文、教学反思和课件、教学光盘等。

4.第四阶段:

总结验证阶段(2013.2.8──2013.3.8)进行调查测试,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课题报告,举办研究成果展览,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课外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

问题解决的成效分析(使用证据(质性的、量化的)分析成效。

学会阅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

朗读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小学阶段朗读的总体要求是: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我校是一所乡镇民办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的构成基本是当地农民子弟和外来打工子女,流动性大,学生语音面貌表现出普通话水平低,方言种类多差异大的特点。

预期成果(教学反思、精品课例、教育案例或研究小报告等形式呈现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通过阶段性的实践,预计会取得以下成果:

1. 解决了学生朗读中存在诸如多字、丢字,声音放不开,语气、停顿掌握不好,情感表现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

2. 课堂教学中学生用于朗读的时间明显增加,教师能积极贯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教学理念;

3. 教师朗读指导技巧和方法不断增强,能有效指导学生朗读;学生课外阅读量增加,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提高;

4. 学生语音面貌得到大幅改善,普通话水平明显提高。

形成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援助要求(要求学校或上级教科研部门为研究提供的一些相关支持,进而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1、要求学校多召开阅读知识广讲座。

2、学校多进行阅读朗诵竞赛。

3、多开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交流会。

4、提供更好的课外阅读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