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一中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9824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静海区一中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天津市静海区一中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天津市静海区一中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天津市静海区一中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天津市静海区一中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静海区一中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天津市静海区一中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静海区一中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市静海区一中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2

1mL乙醇+0.1mL红细胞悬液

48s

3

1mL甘油+0.1mL红细胞悬液

13s

4

1mL葡萄糖+0.1mL红细胞悬液

_

 

A.细胞膜对上述四种物质的通透性不同

B.细胞膜对甘油的运输速率大于乙醇

C.红细胞一定不能从溶液中吸收葡萄糖

D.甘油和乙醇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成分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成熟的红细胞放入不同溶液中,溶质分子会进入细胞,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而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又导致吸水膨胀,最终导致红细胞膜发生破裂,而出现溶血现象。

【详解】A、根据不同物质的溶液造成红细胞溶血所需的时间不同,可以估计红细胞对四种物质的通透性不同,A正确;

B、由于红细胞在甘油溶液中发生溶血需要的时间短而在乙醇溶液中发生溶血需要的时间长,所以细胞膜对甘油的运输速率大于乙醇,B正确;

C、红细胞能吸收葡萄糖,其方式是协助扩散,C错误;

D、甘油为脂溶性物质,乙醇为小分子,它们进入细胞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考生需要从渗透作用出发理解细胞为什么会破裂,则可解答该题。

2.下面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脂肪颗粒时,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②制作洋葱根尖细胞装片时,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对解离后的根尖进行漂洗

③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可分别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和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④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⑤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质壁分离是指细胞质与细胞壁的分开

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用溴麝香草酚蓝检测酒精的产生

⑦番茄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常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材料

A.5项B.3项C.2项D.1项

【详解】

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脂肪颗粒时,酒精溶液的作用是洗去浮色,故①正确;

制作洋葱根尖细胞装片时,用95%的酒精溶液的作用是解离,而不是漂洗,故②错误;

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故③错误;

分离色素时,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故④正确;

显微镜下的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开,故⑤错误;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可以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不能鉴定酒精,故⑥错误;

番茄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但是含有色素,因此不能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材料,故⑦错误。

综上所述,C正确。

3.在植物受伤时,一种由1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系统素会被释放出来,与受体结合,活化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抑制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蛋白酶活性,限制植物蛋白的降解,从而阻止害虫取食和病原菌繁殖。

下列关于系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系统素能抑制植物体内与蛋白酶有关的基因的表达

B.内含18个肽键的系统素是一种信号传递分子

C.在常温下,系统素遇双缩脲试剂会产生紫色反应

D.系统素能与外来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系统素与受体结合,活化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合成蛋白酶抑制剂,抑制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蛋白酶活性,A错误;

系统素是由1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若为链状肽链,则含有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链状)数=18-1=17个,若为环状肽链,则含有的肽键数=氨基酸数=18个,B错误;

系统素由18个氨基酸组成,有多个肽键,遇双缩脲试剂会产生紫色反应,C正确;

系统素不是抗体,不能与外来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D错误,所以选C。

【点睛】不认真审题,误认为系统素是抑制植物体内与蛋白酶有关的基因的表达,错误选A。

4.下图是某高等植物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过程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的Ⅰ、Ⅱ、Ⅲ、Ⅳ代表的物质或结构依次为核孔、mRNA、核糖体、肽链

B.图中Ⅴ是叶绿体中的小型环状DNA,Ⅴ上的基因表达的产物是LUS,物质Ⅵ具有催化某种高分子物质合成的作用,则Ⅵ是DNA聚合酶

C.如果SSU是由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则rbcs基因中的碱基对数至少为3n

D.由SSU和LUS组装成的Rubisco能催化CO2+C5→2C3反应的过程,由此推测Rubisco存在于叶绿体基质中

【答案】B

【详解】分析图示可知:

图中的Ⅰ为核孔,Ⅱ是mRNA,Ⅲ为核糖体,Ⅳ是肽链,A项正确;

V是叶绿体中的小型环状DNA,VI催化的过程为转录,VI为RNA聚合酶,B项错误;

在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若不考虑内含子、启动子、终止子等因素,则存在基因中的碱基数:

mRNA分子中的碱基数:

多肽链中氨基酸数=6:

3:

1,如果SSU有n个氨基酸组成,则rbcs基因中的碱基数至少为6n,即碱基对数至少为3n,C项正确;

CO2+C5→2C3的反应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二氧化碳固定,该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而Rubisco能催化该反应,所以Rubisco位于叶绿体基质中,D项正确。

5.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已知控制卵色的B基因(黑色)对b基因(白色)为显性。

雄性(ZZ)家蚕利用饲料效率高,茧丝质量好,但是在卵期很难分辨雌雄,育种工作者经过下图过程获得新品种丙,实现了通过卵色直接分辨雌雄。

请结合下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经①处理形成乙发生了染色体交叉互换

B.由乙发育的成熟个体能产生2种卵细胞

C.丙个体产生的卵细胞全部为黑色

D.丙与bb雄蚕交配后所产白色卵发育的为雄蚕

【答案】D

【详解】甲经①处理形成乙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片段的移接,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不属于交叉互换,A项错误;

由乙发育的成熟个体(b0ZWB)能产生bWB、0Z、bZ、0WB四种卵细胞,B项错误;

丙个体产生的卵细胞一半黑色,一半白色,C项错误;

丙(bbZWB)与bbZZ雄蚕交配后所产白色卵发育的(bbZZ)为雄性,D项正确。

6.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的茎叶中提取的一类可杀死疟原虫的特效药。

有报道称,青蒿素与疟原虫的多种蛋白质共价结合,使其失去功能。

另有报道称,青蒿素被激活后可促使疟原虫的膜结构包裹核内染色质形成自噬泡,自噬泡与溶酶体融合,使内容物降解。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蒿素可催化疟原虫细胞内的多种蛋白质水解使之死亡

B.青蒿素是由黄花蒿的茎叶细胞中的基因直接控制合成的

C.青蒿素能杀死疟原虫是黄花蒿植株的一种表现型

D.青蒿素可能使疟原虫无法进行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而死亡

分析】

A、据题干知,青蒿素的作用是与蛋白质结合,使其失去功能,或促使疟原虫的膜结构包裹核内染色质形成自噬泡自噬泡与溶酶体融合,使内容物降解;

青蒿素没有催化蛋白质水解的功能;

A错误。

B、根据青蒿素的分子式判定,青蒿素不属于蛋白质,不能由基因直接控制合成;

B错误。

C、黄花青蒿植株的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的性状(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行为习惯等具有的各种特征),从其体内提取的青蒿素能杀死疟原虫不属于其表现型;

C错误。

D、根据题干知,青蒿素具有促进疟原虫的膜结构包裹核内染色质形成自噬泡自噬泡与溶酶体融合,使内容物降级解;

可以判定疟原虫的DNA被水解,遗传信息无法进行表达和传递;

D正确。

7.植物在白天“醒来”晚上“入睡”的现象与叶绿体活动有关,而叶绿体活动受TRXL2酶和2CP酶的共同影响。

若抑制这两种酶的活性,则植物无法在晚上“入睡”,此时叶绿体会进行低效率的光合作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醒来”时,叶肉细胞能合成ATP的细胞器有两种

B.测量植物细胞呼吸速率需要在植物正常“入睡”时进行

C.植物可通过控制TRXL2酶和2CP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D.抑制TRXL2酶和2CP酶活性后,CO2的固定过程停止

根据题干的意思,植物白天“醒来”即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晚上“入睡”则停止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抑制这两种酶的活性,则植物无法在晚上“入睡”,则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详解】A、植物“醒来”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以合成ATP的细胞器有两种,叶绿体和线粒体,A正确;

B、测定呼吸速率需要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所以要在植物正常“入睡”时进行,B正确;

C、叶绿体活动受TRXL2酶和2CP酶的共同影响,所以可以通过控制TRXL2酶和2CP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C正确;

D、抑制TRXL2酶和2CP酶活性后,叶绿体会进行低效率的光合作用所以依然能够固定CO2,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需要结合题干中“叶绿体活动受TRXL2酶和2CP酶的共同影响。

若抑制这两种酶的活性,则植物无法在晚上入睡”,这个信息进行解答,同时理解醒来和入睡对植物的含义。

8.取染色体DNA被32P标记的蛙(正常体细胞有26条染色体)的精子与未被标记的卵细胞受精。

不考虑染色体变异,下列关于该受精卵及其分裂所产生后代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次卵裂结束及原肠胚时,胚体中最多分别有4个和26个细胞带放射性

B.因为在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原肠胚时期带放射性的细胞数无法确定

C.取胚体的细胞制片观察,每个细胞内都可以看到染色体

D.分裂时细胞质遗传物质随机分配,是生物体形成各种不同细胞和组织的主要原因

【答案】A

1.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子代DNA分子的一条链来自母方,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子链。

2.交换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

3.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生物体含有各种不同细胞和组织。

【详解】A、第二次卵裂结束时,DNA复制了两次,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次卵裂结束形成的子细胞均含有放射性,而第二次卵裂结束形成4个子细胞,最多有4个含有放射性;

原肠胚时,胚体中最多26个细胞带放射性(每个细胞中有一个DNA的一条链含有放射性),A正确;

B、卵裂时,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会发生交叉互换,B错误;

C、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出现,末期解体消失,因此不是每个细胞内都可以看到染色体,C错误;

D、生物体形成各种不同细胞和组织主要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错误。

故选A

9.下图为某高等动物(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进行的一系列生理过程,甲、乙表示在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③过程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了改变,两种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不同

B.尽管④不受基因控制,但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都可以通过④完成

C.图甲的形成是A突变成a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D.图乙产生的子细胞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A.②③过程细胞的形成是分化的结果,两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错误;

B.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性的死亡,受基因调控,B错误;

C.图甲的形成是A突变成a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C正确;

D.图乙产生的子细胞发生的变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