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溪中学级高考冲刺理科综合试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9778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芦溪中学级高考冲刺理科综合试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芦溪中学级高考冲刺理科综合试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芦溪中学级高考冲刺理科综合试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芦溪中学级高考冲刺理科综合试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芦溪中学级高考冲刺理科综合试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芦溪中学级高考冲刺理科综合试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

《芦溪中学级高考冲刺理科综合试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芦溪中学级高考冲刺理科综合试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芦溪中学级高考冲刺理科综合试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

3、下图为神经——肌肉连接图。

C1、C2表示免疫细胞,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

该肌肉受到刺激后发生了不自主的收缩。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已知重症肌无力患者是因自身产生的抗体把自身肌肉细胞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作抗原攻击所至(如图所示),所以重症肌无力属自身免疫病

B.肌肉受到刺激后不自主收缩,在该反射过程中,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是④→⑤→⑥

C.在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的过程中,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是④→⑤→⑦

D.C2是效应B细胞,无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但可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4、在微生物中有一些营养缺陷型,它们在一些营养物质的合成能力上出现缺陷,因此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相应的有机营养成分才能正常培养这些菌株。

现有一种产氨短杆菌,体内合成腺嘌呤(或腺苷酸)的途径如下(A、B、C、D为相应的酶)。

现用紫外线照射产氨短杆菌后发现有一些细菌必须添加腺苷酸后才能生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种营养缺陷型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腺嘌呤是生长因子

B.如果想利用这种细菌生产肌苷酸,则应使细菌体内的C酶不能合成

C.若细菌体内积累肌苷酸过多后会使A酶活性下降,这种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

D.用含牛肉膏或蛋白胨的细菌培养基来培养这种营养缺陷型细菌不能形成菌落

5、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2有一种基因型,Ⅲ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

C.若Ⅲ4与Ⅲ5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5/12

D.Ⅱ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Ⅰ2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以作为工业上生产葡萄糖的原料

B.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油脂的水解反应,都是皂化反应

D.淀粉和聚氯乙烯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7、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5g甲基(-CH3)所含的电子数为7NAB、1L0.1mol·

L-1乙酸溶液中H+数为0.1NA

C、22.4L甲烷所含质子数为10NAD、20g重水(D2O)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

8、常温下,下列溶液的pH或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

10-amol·

L-1,若a>

7时,则该溶液的pH一定为14-a

B.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3溶液与NaHSO3溶液混合:

c(Na+)=c(SO32-)+c(HSO3-)+c(H2SO3)

C.将0.2mol·

L-1的某一元酸HA溶液和0.1mol·

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大于7,则反应后的混合液:

2c(OH-)+c(A-)=2c(H+)+c(HA)

D.pH=3的二元弱酸H2R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混合后,混合液的pH等于7,则反应后的混合液:

c(Na+)>

2c(R2-)+c(HR-)

9、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X、Y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X>Y

B.元素W、Q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W>Q

C.离子Y2-和Z3+的离子半径:

Z3+>Y2-

D、元素W、Y的氢化物的沸点:

Y>W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热的氢氧化钠溶液:

NH4++OH-NH3↑+H2O

B.氢氧化铁与足量氢碘酸反应:

Fe(OH)3+3H+=Fe3++3H2O

C.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小苏打溶液:

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D.苯酚钠溶液与少量二氧化碳反应:

C6H5O-+CO2+H2O→C6H5OH+HCO3-

11.右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储气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打开止水夹a、b,气体从d管导入,储存在下面的集气瓶里

B.气体被储存在下面的集气瓶里时,c导管也必须安装止水夹

C.取用储存在下面集气瓶里的气体时,通过控制止水夹a、b,可将气体顺利排出

D.该装置也可作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

12、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电极反应式

出现环境

A

O2+2H2O+4e—=4OH—

碱性环境下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

B

4OH——4e—=O2↑+2H2O

弱酸性环境下钢铁的吸氧腐蚀

C

2H++2e—=H2↑

用Cu作电极电解NaOH溶液的阴极反应

D

H2—2e—=2H+

用惰性电极电解H2SO4的阳极反应

13、把一块镁铝合金投入到1mol/LHCl溶液里,待合金完全溶解后,再往溶液里加入1mol/L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HCl溶液的体积为80mL

B.a的取值范围为0≤a<50

C.当a值为30时,b值为0.01

D.当a值为10时,b值为0.03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对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K,主要发出可见光;

人体温度约为310K,主要发出红外线;

宇宙间的温度约为3K,所发出的辐射称为“3K背景辐射”,它是宇宙“大爆炸”之初在空间上保留下的余热,若要进行“3K背景辐射”的观测,应该选择下列哪一个波段()

A.无线电波B.紫外线C.X射线D.γ射线

15、在同一地点有两个静止的声源,发出声波1和声波2在同一空间的空气中沿同一方向传播,如图所示为某时刻这两列波的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波1速度比波2速度大

B.相对于同一障碍物,波1比波2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C.这两列波传播的方向上,能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

D.这两列波传播的方向上运动的观察者,听到的这两列波的频率可以相同

16、如图所示,斜面上除了AB段粗糙外,其余部分均是光滑的,小物体与AB段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等。

今使该物体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A点时的速度与经过C点时的速度相等,已知AB=BC,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AB段与BC段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B.物体在AB段与BC段的运动时间相等

C.重力在这两段中所做的功相等

D.物体在AB段与BC段的动量变化相等

17、如图所示。

在副线圈两端连接了定值电阻R0和滑动变阻器R,在原线圈上加一电压恒为U的交变流电,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保持Q位置不变,将P向上滑动,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变大

B.保持Q位置不变,将P向上滑动,电流表的读数变小

C.保持P位置不变,将Q向上滑动,电流表的读数变大

D.保持P位置不变,将Q向上滑动,变压器输出功率变大

18、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基态跃迁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3跃迁到n=2所发出光的波长最短

B.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两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3跃迁到n=1所发出光的波长最大

C.用这群氢原子所发的光照射逸出功为2.49eV的金属钠,则从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1.11eV

D.用这群氢原子所发的光照射逸出功为2.49eV的金属钠,则从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9.60eV

19、空气中有一束单色光Ⅰ射向水面,如图所示。

在入射点O处放一金属板,经测量金属板上有电子逸出.保持光束Ⅰ不变,再沿同一方向加入另一束单色光Ⅱ,在相同时间内金属板上逸出的电子数未变,撤走金属板,两束光进入水中的折射角一个为α,另一个为β,且α>

β,则:

()

A.若光束I是蓝光,则光束Ⅱ是黄光

B.光束I的折射角为α

C.光束I和光束Ⅱ在水中的速率之比:

D.光束I和光束Ⅱ在水中的速率之比:

20、在真空中的光滑水平绝缘面上有一带电小滑块。

开始时滑块静止。

若在滑块所在空间加一水平匀强电场E1,持续一段时间后立即换成与E1相反方向的匀强电场E2。

当电场E2与电场E1持续时间相同时,滑块恰好回到初始位置,且具有动能Ek。

在上述过程中,E1对滑块的电场力做功为W1,冲量大小为I1;

E2对滑块的电场力做功为W2,冲量大小为I2。

则()

A.I1=I2B.3I1=I2C.W1=0.25EkW2=0.75EkD.W1=0.20EkW2=0.80Ek

21、如图所示,光滑的“∏”型金属导体框竖直放置,质量为m的金属棒MN与框架接触良好。

磁感应强度分别为B1、B2的有界匀强磁场方向相反,但均垂直于框架平面,分别处在abcd和cdef区域。

现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金属棒MN,当金属棒进入磁场B1区域后,恰好作匀速运动。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若B2=B1,金属棒进入B2区域后将加速下滑

B.若B2=B1,金属棒进入B2区域后仍将保持匀速下滑

C.若B2<

B1,金属棒进入B2区域后先加速后匀速下滑

D.若B2>

B1,金属棒进入B2区域后可能先减速后匀速下滑

第Ⅱ卷非选择题(10小题,共174分)

22.I、(4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定激光波长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激光器发出的一束直径很小的红色激光进入一个一端装双缝、另一端装有感光片的遮光筒,感光片上出现一排等距的亮点。

图(b)中的黑点代表亮点的中心位置。

通过量出相邻光点的距离可以算出激光的波长.据资料介绍:

如果双缝的缝间距离为d,双缝到感光片的距离为L,感光片上相邻两光点间的距离为,则光的波长。

该同学测得L=1.000m,缝间距d=0.220mm,用带10分度游标的卡尺测得感光片上第1到第4个光点的距离如图(b)所示,该距离是___________mm,实验中激光的波长λ=___________m.(保留2位有效数字)

II、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①干电池E(电动势约为1.5V、内电阻大约为1.0)

②电压表V(0~15V)

③电流表A(0~0.6A、内阻0.1)

④电流表G(满偏电流3mA、内阻Rg=10)

⑤滑动变阻器R1(0~10、10A)

⑥滑动变阻器R2(0~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