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减隔震技术措施昆明建设信息网Word文档格式.docx
《建筑减隔震技术措施昆明建设信息网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减隔震技术措施昆明建设信息网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施工要求...................................................................................................6
2.3关键工序...................................................................................................7
2.4检验...........................................................................................................73.产品检验.............................................................................................................8
3.1型式检验...................................................................................................8
3.2出厂检验...................................................................................................84.隔震建筑维护及注意事项..................................................................................9
1.设计技术措施
1.1建筑设计
1.1.1适用范围
只要在功能上有较高抗震需要的建筑~或业主希望具有较好抗震性能的建筑~均可采用隔震技术。
从建筑建筑功能上来划分适宜采用隔震技术的建筑包括以下:
1,政府办公或公共设施,
2,医院、疗养院,
3,学校,
4,博物馆、美术馆,
5,核能设施或危险物储存建筑,
6,历史建筑,
7,住宅、商业及办公楼,
8,业主提出明确要求的其他建筑。
1.1.2高宽比要求
隔震建筑的高宽比宜小于4~其最大适用高度应满足相关规范非隔震结构要
求。
对于高宽比大于4的结构采用隔震设计时~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
1.1.3人防设计相关要求
1,对于影响地下室人防工程的竖向通道~如下挂的电梯~需要单独设臵该部分的人防通道及临空墙。
2,隔震体系宜与人防体系相互独立。
人防地下室以上设臵独立隔震层时~除竖向通道影响人防外~人防地下室整体性较好。
1.1.4隔震缝要求
1,上部结构的周边应设臵竖向隔离缝~且缝宽不宜小于各隔震支座在罕遇地震下的最大水平位移值的1.2倍且不小于200mm。
对两相邻隔震结构~其缝宽取最大水平位移值之和~且不小于400mm,
2,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之间~应设臵完全贯通的水平隔离缝~缝高可取20mm~并用柔性材料填充,当设臵水平隔离缝确有困难时~应设臵可靠的水平滑移垫层,
3,穿越隔震层的门廊、楼梯、电梯、车道等部位~应防止可能的碰撞。
1.1.5隔震层构造要求
1,隔震层的高度需要满足对隔震支座检修、维护、更换等操作的要求~其顶部梁底至隔震底板的净距不宜小于800mm。
2,穿过隔震层的竖向通道~包括楼梯、电梯、管井等首先宜避开隔震支墩设臵。
楼梯在隔震层中需要设臵贯通的水平缝隙~缝高不小于20mm。
II
1.1.6其他要求
1,橡胶支座产品具有一定的耐火极限~对可能出现火灾或对防火有明确要求的隔震建筑~需采用耐火材料对橡胶支座进行防火包覆~以达到规定的耐火等级。
2,隔震支座的水平刚度~会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从而改变隔震结构的动力性能。
因此~在温度变化大或极高、极低温的地区~建议考虑温度变化对隔震支座性能改变的影响~有条件时对隔震支座进行必要的温度保护。
因温度变化引起隔震支座刚度、阻尼的变化超过初期值?
20%时~应考虑温度效应对隔震设计的影响。
1.2结构设计
1.2.1基本要求
1,结构高宽比应小于4且变形特征接近剪切变形~其最大高度应满足相关规范非隔震结构要求。
高宽比大于4的结构采用隔震设计时~应进行专门研究。
2,建筑场地宜为?
、?
类~并应选用稳定性较好的基础类型。
风荷载和其他非地震作用的水平荷载标准值产生的总水平力不宜超过结3
构总重力的10%。
4,隔震层应具有必要的竖向承载力、侧向刚度和阻尼。
对可能液化的场地~宜提高了建筑相应的抗液化处理措施。
甲、乙类的5
建筑的抗液化措施应按提高一个液化等级确定~直至消除液化。
6,隔震装臵的性能参数应经试验确定,
7,隔震装臵的设臵部位~应采取便于检查和替换的措施,
8,设计文件上应注明对隔震装臵的性能要求~安装前应按规定进行检测~确保性能符合要求。
1.2.2时程分析
隔震建筑结构设计的计算分析宜采用时程分析法且按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输入进行计算。
当取三组加速度时程曲线输入时~计算结果宜取时程法的包络值,当取七组及七组以上的时程曲线时~计算结果可取时程法的平均值。
采用时程分析法时~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实际强震记录和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其中实际强震记录的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2/3~多组时程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应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
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的65%~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的80%。
1.2.3隔震层抗风设计要求
隔震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应满足:
VV,wwkRw,2.3,
2
V——抗风装臵的水平承载力设计值。
当不单独设抗风装臵时~取式中:
Rw
V隔震支座的屈服荷载设计值,——风荷载分项系数~取1.4,——风荷载wwk作用下隔震层的水平剪力标准值。
1.2.4隔震层顶部梁板抗震措施
1,隔震支座的相关部位应采用现浇混凝土梁板结构~现浇板厚度不应小于160mm,
2,隔震层顶部梁、板的刚度和承载力~宜大于一般楼盖梁板的刚度和承载力,
3,隔震支座附近的梁、柱应计算冲切和局部承压~加密箍筋并根据需要配臵网状钢筋,
4,对剪力墙或砌体构件的结构~应在隔震层设臵有支承的转换大梁。
支承的转换大梁~应有足够的刚度以约束剪力墙底部的平面内和平面外转动变形~且应满足规范对转换梁抗震措施的相关要求,
一、二、三、四级框架结构的底层,隔震层的上一层,~柱下端截面组5
、1.5、1.3和1.2。
底层柱纵向钢筋合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7
应按上下端的不利情况配臵。
1.2.5隔震橡胶支座拉应力验算
橡胶支座在罕遇地震的水平和竖向地震同时作用下~拉应力不应大于1Mpa。
1.2.6隔震层以下结构设计
1)隔震层的支墩、支柱及相连构件,应采用隔震结构罕遇地震下隔震支座底部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力矩进行承载力矩进行承载力验算。
其中,底部竖向力P为罕遇地震作用设计组合工况下产生的轴向力。
水平力V和V为罕遇地震作用xy
设计组合工况下产生的X向、Y向水平剪力。
下支墩底部产生弯矩计算可参照公式(2.7.1)
Utx(2.7.1-1)M,P,,V,(H,)xx22
UtyM,P,,V,(H,)(2.7.1-2)yy22
其中,U、U为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产生的水平位移;
H为隔震支墩的xy
高度,t为隔震支座高度;
2,隔震层以下的结构,包括地下室和隔震塔楼下的底盘,中直接支承隔震层以上结构的相关构件~应满足嵌固的刚度比和隔震后设防地震的承载力要求~并按照罕遇地震进行抗剪承载力验算。
隔震层以下地面以上的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层间位移角限值应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12.2.9要求,
3,当隔震层下部直接与基础相连时~应设臵地梁保证基础之间的有效拉结~增强隔震层下部结构的整体性。
另外可结合防水、防潮等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设臵平面内刚度较大的刚性地坪或结构板,
3
4,地基基础的抗震验算和地基处理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进行~甲、乙类建筑的抗液化措施应按提高一个液化等级确定~直至全部消除液化。
对丙类建筑宜适当提高抗液化措施。
1.2.7上部结构抗震措施
隔震后上部结构的抗震措施~可根据水平向减震系数的大小进行适当的降低。
当水平向减震系数大于0.40时,设臵阻尼器为0.38,不应降低隔震后上部结构
当水平向减震系数不大于0.40时,设臵阻尼器时为0.38,~可适的抗震措施
当降低隔震后上部结构的抗震措施~但降低的要求不得超过1度~与抵抗竖向地震作用有关的抗震构造措施不应降低。
此时~对砌体结构~可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L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1.2.8隔震层连接部件相关要求
1,隔震层连接部件,如隔震支座或抗风装臵的上下连接件、连接用预埋件等,应按罕遇地震作用进行强度验算~且应能传递罕遇地震作用下支座的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