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92406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Word下载.docx

《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Word下载.docx

  ⑥主要活动:

主要活动

 

口号

性质

重要企业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自强

官办封建性近代工业

创办者

企业

特点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时间最早

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规模最大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设备最先进

崇厚

天津机器制造局

北方“洋务”中心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目的

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求富

资本主义性质近代工业,带有封建残余

地点

轮船招商局

上海

开平煤矿

天津

张之洞

汉阳铁厂

湖北汉阳

湖北织布局

武昌

筹划海防

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在10年之间,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兴办近代教育

为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创办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

又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先河。

  ⑦失败的标志:

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⑧评价:

  积极意义:

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本国的封建自然经济。

  局限性:

失败,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洋务运动是我国近代化的开端。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

发展阶段

时间

背景

表现

影响

夹缝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①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②洋务运动引进先进技术的诱导

③外商企业的刺激

大部分是轻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主要有“三厂一坊”:

广东继昌隆缫丝厂、上海发昌机器厂、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民族资产阶级诞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发展不平衡

初步发展

19世纪末

①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②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出现兴办工业的浪潮(1903年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投资总额增长;

商办厂矿数量增加,地区扩大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其中下层革命派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

短暂春天

一战期间1912-1919

①内部条件:

辛亥革命的推动,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政策,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实业救国思潮

②外部条件:

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华侵略

轻工业发展较快(面粉业、纺织业发展最快)

四大实业家:

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

无产阶级壮大,登上历史舞台

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时间短暂;

发展不平衡

迅速萧条

1919-1927

世界大战的结束打断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势头。

这说明帝国主义侵略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因素(特别是在近代前期)。

快速发展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1927-1936

①国民政府建立

②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

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

日益萎缩

抗日战争时期1936-1945

①日本侵华战争、经济掠夺

②国民政府的统制经济

民族资本萎缩

陷入绝境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①官僚资本的压制,苛捐杂税,通货膨胀;

②美国的经济掠夺。

国民党为了进行内战,出卖国家主权,同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例》,导致美国货充斥中国市场,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

获得新生

新中国成立

1949-1952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合理调整工商业,使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消亡

三大改造

1956

人民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中,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全面展开。

民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知识经纬

  单元知识构建

   

要点精析

1、如图所示,思考:

近代中国社会存在哪些经济成分?

  

经济成分

特征

A:

自然经济

(封建社会开始至1952年土改完成)

以家庭生产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具有分散性、保守性、封闭性的特征,是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及国民党政权统治的经济基础。

B:

洋务经济

(19世纪60年代到清政府灭亡)

军事企业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具有封建性;

机器大生产,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

民用企业采用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

C: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1840-1952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基本完成)

实质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

自由开放;

富有侵略性。

D: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860-1956)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是近代进步性、革命性的经济成分

E:

官僚资本主义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没收官僚资本)

垄断性、买办性、封建性、反动性

典例透析

  1、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

B、C起点错误,应为最低点即产生;

B、D的终点错误,应为最低点。

  答案:

A。

2、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和自产自销的经济,是指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从事产品生产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的生活消费需要,而不是以满足社会上他人需要为目的的经济活动形式。

  ●完整地说,中国封建经济包括封建地主经济和农民个体经济(小农经济)两种形式。

  ●它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之后不断发展,鸦片战争后逐渐解体,至新中国成立后消亡。

  

(1)封建小农经济的特点、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及其影响

  ●特点:

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形成条件:

  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普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改革和变法运动使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发展过程中的有利条件:

  ①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高;

  ②在小农经济条件下,小生产者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能支配部分劳动产品,因而小生产者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促进农业向精耕细作方向发展;

  ④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政策。

  ●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沉重,农业始终只能维持着简单的再生产;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以及社会的动荡往往会使小农破产。

  ●影响:

  ①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缓的重要原因;

  ②它也是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根源;

  ③牢固的自然经济阻碍了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也阻碍了古代科技向近代科技的转变,是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

  ④成为近代中国反动政府的经济基础,同时其存在又阻碍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

  ①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的强烈冲击作用;

  ②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是其解体的主要原因;

  ③鸦片战争后近代工业(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客观上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进程。

  ●自然经济(男耕女织)解体的表现:

  ①传统手工业(主要指家庭手工棉纺织业)衰落,且与农业分离,即“织”与“耕”分离;

  ②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包括经济作物的扩种和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影响:

  ①自然经济解体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包括劳动力、市场、资本等),其进一步解体则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③使中国逐步成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附庸。

  2、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

“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

“商市展拓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夫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

“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

“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证明历史观点的能力,考查内容为自然经济解体的含义。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各则材料的含义。

选项C中强调的是鸦片战争后,“机成布”的输入、销售冲击了“女布”的生产,即冲击了家庭纺织业,使得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故选项C可作为题中观点的直接证据。

选项A强调的是19世纪末“土布”冲击“洋布”;

选项B为20世纪初某人对商业发展造成结果的看法;

选项D为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强调厦门的棉织品滞销,均不符合。

C。

3、总结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因素和阻碍因素:

  推动因素:

  ①外来先进生产方式传入(西方列强的入侵)

  ②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③各届政府鼓励

  ④反帝爱国运动

  ⑤实业家爱国心

  阻碍因素: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本因素)和三重压迫。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

(主要因素)

  ②先天不足。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③后天畸形。

资本少,力量弱,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在沿海和通商口岸地区,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失衡,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政局动荡。

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3、(2010年江苏单科)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货币政策。

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并未获得经济赔偿,A项错误;

因为抗日战争的爆发,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早已中断,B项错误;

货币大量增发造成通货膨胀、经济衰退,民族工业面临巨大压力,C项正确;

布雷顿森林体系维护的是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稳定,不可能推动中国货币的大量增发,D项错误。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