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知识专项训练7文言文的阅读基础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9065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语文知识专项训练7文言文的阅读基础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升初语文知识专项训练7文言文的阅读基础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升初语文知识专项训练7文言文的阅读基础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升初语文知识专项训练7文言文的阅读基础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小升初语文知识专项训练7文言文的阅读基础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语文知识专项训练7文言文的阅读基础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升初语文知识专项训练7文言文的阅读基础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语文知识专项训练7文言文的阅读基础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升初语文知识专项训练7文言文的阅读基础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舟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而剑不行,求剑若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原文补充完整。

2.根据注释或借助工具书说说这个故事的意思。

3.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墨守成规、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

读完这个小故事后,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

“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

“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

“老爷想是因为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上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慌忙揩眼泪,走近上前道:

“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文中的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______》中的一个人物。

(2)把文中带点的词换成另一个词,意思保持不变。

登时:

___________

(3)①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

请选出来。

[A]神态描写[B]动作描写[C]心理描写

②如果此时严监生还能说话,他会说什么呢?

用一两句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这段文字,看出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结合上文内容简单写出理由。

(4分)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4.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胡:

____________.

皆:

此:

居:

_____________.

归:

_____________.

十九:

____________.

5.用“/”将本文划分层次(在原文划分)。

6.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

7.翻译下列句子.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

(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阅读理解。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歆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①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注:

①同席:

唐代以前人都是席地而坐,一席至少可坐两人。

②乘轩冕:

乘车。

8.写出句子大意。

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9.本文写了哪两件事?

10.从文中可以看出管宁一个是怎样的人?

11.在正确的停顿处用“/”断开,并在文后的横线上写出与文段相对应的成语。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成语:

______________

12.句子乐园:

翻译下面一段古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

“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大意。

14.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

“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

15.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感慨?

请写在下面。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娃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6.说说上阕词的意思。

17.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七八个/星天/外B.两三点雨/山前

C.旧时/茅店/社林边D.路转溪桥/忽见

18.下列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蝉鸣,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衬托。

B.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托丰年。

C.第五、六句描写的是骤雨即至的景象。

D.第七、八句描写的是词人的迷惑。

阅读训练营。

(一)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②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

“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

“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①菱:

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仕:

做官。

③坐:

因为。

19.解释字的意思。

(1)识:

_______________

(2)欲:

_______________

20.翻译下列句子。

(1)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21.选择正确的答案。

(1)北人食菱,并壳入口。

是因为()。

A.连壳吃可以清热。

B.他不知道吃菱要去壳。

(2)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A.他们那个地方前山后山都有菱。

B.他不知道菱生长在水里。

22.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的看法。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巳暮矣。

”师旷曰:

“暮,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善哉!

[注释]①炳烛:

点烛。

②盲臣:

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

在黑暗中行走。

23.解释文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1)暮:

____________

(2)闻:

_____________(3)善:

_____________

24.用“/”划分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25.文中师旷连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   )龙,钩以写龙,凿(   )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   )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26.在括号里给带横线的字注音。

27.解释题目的意思

28.翻译下列句子。

(1)钩以写龙,凿以写龙。

(2)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29.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

30.写出你喜欢的三个寓言故事的题目。

训学斋规(节选)

朱熹

凡读书,须整顿①几(jījǐ)案②,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③书册,详缓看字,子细④分明读之。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dà

odǎo)一字。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①整顿:

整理。

②几案:

书桌。

③对:

正对。

④子细:

同“仔细”。

31.用“√”选出文段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32.下面的句子,每个分句如果都作一次停顿,该如何停顿?

在没有画停顿线的分句中画上“/”。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

33.“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这句话强调了什么?

请用两个成语来回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关于读书的名言还有很多,请你写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

提升题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

华如橘,春荣;

实如丹,夏熟。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