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90266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社会心理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社会心理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社会心理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社会心理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Word格式.docx

《社会心理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心理学Word格式.docx

C.自我知觉和意识D.动机、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6、社会心理学经历了CD等阶段。

A.哲学B.社会哲学C.社会经验D.社会分析

7、社会经验论阶段是社会的形成阶段,这一阶段ABC直接促成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A.德国民族心理学B.法国群体心理学

C.英国本能心理学D.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

8、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A.社会学习理论B.社会认知理论

C.精神分析理论D.符合交换作用理论

9、社会研究的伦理问题:

A.知情同意的原则B.避免伤害与最小危害原则

C.保护个人隐私原则D.事后解释原则

10、试验研究包括:

BCD

A.参与试验B.现场试验

C.模拟试验D.实验室试验

11、社会化的类型:

A.基本社会化或早期社会化B.持续社会化或发展社会化

C.在社会化D.反向社会化

12、角色有以下几个特征:

A.职能性B.扮演性

C.多重性D.固定性

13、詹姆士在1890年就提出了系统自我理论,将自我划分为:

A.物质自我B.社会自我

C.精神自我D.意识自我

14、态度的刺激和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其成分是:

A.认知B.情感C.意象D.行为

15、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是指:

A.生活技能的社会化B.职业技能的社会化

C.行为规划的社会化D.生活目标的社会化

16、态度有以下几种功能:

A.顺应功能B.认知功能C.防御功能D.调节功能

17、自我意识的特征包括:

A.自我意识的社会性B.自我意识的能动性

C.自我意识的同一性D.自我意识的统一性

18、态度转变方法有:

A.参与活动法B.全面宣传法

C.沟通信息法D.登门拜访,群体规定论

19、一般可以把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划分为ABC等阶段

A.注意阶段B.接触阶段C.融合阶段D.交往阶段

20、情绪调节的策略有:

ABCD等(人际调节)

A.生理调节B.认知调节C.行为调节D.言语调节

21、图示对社会认知的影响:

A.注意的影响B.编码的影响

C.提取的影响D.影响社会认知的推理和评估过程

22、社会认知的心理图示包括:

A.他人图示B.自我图示C.角色图示D.事件图示

23、凯利对他人行为的归因提出哪三个线索:

A.一致性B.区别性C.一贯性D.始终性

24、时尚的特点有:

A.爆发性B.时效性C.周期性D.新奇性

25、儿童早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A.攻击B.合作C.安慰和保护D.助人

26、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

A.群体成员的地位和相似性B.进入群体所付出的努力和激励

C.外界的威胁和激烈竞争D.群体规模

27、社会比较的类型:

A.平行比较B.上行比较C.下行比较D.构建性社会比较

28、从众的类型有:

A.表里一致的从众B.表里一致的不从众

C.表里不一致的从众D.表里不一致的不从众

29、群体过程是从社会宏观环境的视野,分析和探究人类的心理与行为,具研究领域的对象范围包括:

A.群体过程B.群体行为

C.群体对个体的影响D.文化与社会心理

30、社会舆论大致可分为:

A.问题的发生B.引起议论

C.意见归纳D.意见综合

31、莱维特对正式群体中各个成员的沟通网络进行试验并提出有代表性的沟通网络模式:

A.圆形沟通B.轮式沟通C.链式沟通D.Y式沟通

32、一般可以把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划分为:

ABC等阶段

33、观念的形式一般要经历ABC个阶段

A.拒绝角色阶段B.承认角色阶段

C.接受角色阶段D.喜欢角色阶段

34、攻击行为的直接外因中的诱因指的是ABCD和幻觉性诱因

A.厌恶性刺激诱因B.奖励性诱因

C.示范性诱因D.训导性诱因

35、集群行为不同于群众运动和群众活动,应具有以下特征:

A.自发性B.狂热C.非常规性D.短暂性

36、情绪调节过程模型将情绪调节的过程分为前后几个不同阶段:

ABCDE

A.情境选择B.情境修正C.认知改变

D.注意分配E.反应调整

37、社会认知的特点:

A.选择性B.协调性C.投射性

38、戴维斯对非正式群体的人际关系交往模式进行了试验研究,他发现在非正式群体的人际交往中存在着:

A.单线型B.集中型C.偶然型D.流言性

39、青年期人际关系的特点包括:

A.广泛性B.自主性C.易变性D.异性敏感性

40、人际交往的形式有:

A.正式、非正式B.单向、双向

C.直接、间接D.口头、书面

41、去个性化的原因:

A.无智商B.丧失了责任感

C.群体的淹没性D.匿名性

42、依据行为的性质和方式,可以把攻击行为划分为:

A.反社会的攻击行为B.亲社会的攻击行为

C.不被认可的攻击行为D.被认可的攻击行为

 

填空题

1、心理学的三大主要流派:

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行为主义

2、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一门边缘学科

3、1924年,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专著的出版,被认为是试验社会心理学正式形成的标志

4、从结构看,社会舆论包括: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意志成分

5、依据原因和目的可将攻击行为分为:

敌意性攻击、工具性攻击

6、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行为有三种机制:

联结、强化、观察学习

7、伊扎德把人的情绪分为:

基本情绪、符合情绪

8、社会认知概括理解包括:

对他人的认知、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对自我的认知

9、“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或成见效应

10、人际关系的三个成分: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11、社会心理学的诞生是1908年,美国的罗斯和英国的麦孤独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导论》

12、最早的社会心理学试验:

1898年特里普利特所做的关于社会促进的试验研究

13、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包括三个原则:

客观性原则、分析与综合原则、伦理性原则

14、对他人的认知包括对他人情绪如表情的认知和对他人人格如性格的认知

15、态度的形成阶段:

强化、模仿、观察学习

16、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有桑代克联结主义和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17、偏见是人们脱离客观事实而建立起来对人和事物消极的认知与态度

18、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

19、社会心理学的分类以实验研究基础的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20、言语沟通有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

21、观察学习理论认为,人们仅通过观察他人或者模仿榜样,就可以学习某种社会态度和行为

22、调查法是根据被试对问题的回答而实现的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23、第一印象所产生的心理作用叫首因效应

24、群体规范可分为:

正式规范与非正式规范、描述性规范与指令性规范、所属规范与参照规范、专制型群体规范和民主型群体规范、一般社会规范和反社会规范

25、美国的罗斯侧重于社会心理学角度的《社会心理学》和英国的麦孤独侧重于心理学角度的《社会心理学导论》这两本教科书的出版,在社会心理学史上,1908年成为了一个标志性的起点,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社会心理学诞生了。

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

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是研究者设计一种人为的情境,去模仿真实的社会情境,并在其中进行控制的一种实验方法。

3、社会化:

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它具有社会强制性、主观能动性和毕生持续性等特征。

4、性别角色社会化:

是指个体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并获得社会期望的、符合其相应性别的动机、价值、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各种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和生理生物因素都会影响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进程。

5、亲和动机:

又称为结群动机、交往动机,是指个人害怕孤独而愿意和他人在一起,或者希望加入某个群体的需要。

6、社会动机:

是指这些动机都具有社会的意义和性质,它们是推动个体具有某种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原因和力量。

7、自我意识:

是个体对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周围世界的关系。

自我意识具有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和统一性等特征,并从不同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自我概念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8、社会态度: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对人或与人有关的社会性事物产生的态度,就是社会态度。

9、社会情绪:

是指伴随个体整个社会心理过程产生的主观心理体验和心理感受,是个体在长期社会交往中所体验到和表达着的情绪。

10、情绪调节:

就是有机体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情绪唤醒被再定向、控制、调整或修饰,从而使个体在情绪唤醒中适应性的生存与行动的过程。

11、社会认知:

是个体如何理解与思考他人,根据环境中的社会信息形成对他人或事物推论。

 12、归因:

社会心理学把这种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进而推断其原因的过程。

13、人际关系:

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的心理关系,它既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也有行为成分。

它是在人际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14、人际吸引:

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即一个人对于其他人所抱的积极态度。

15、从众:

是指群体成员在真实的或现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

16、社会舆论:

实质上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众人对普遍关注的社会事件或社会问题公开表达的一致意见,或者是说是信息沟通后的一种共鸣。

17、亲社会行为:

又译为利社会行为,指符合社会期望并对行为者本身并无明显好处,而行为者却自觉自愿给行为的受体带来利益的一类行为。

18、攻击行为:

是以伤害另一生命的身体或心理为目的的行为,其主要特点在于攻击者有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意图并付诸行动。

19、社会助长:

是指他人在场,可以促进个人活动效率的提高。

20、社会惰化:

是指许多人在一起工作,会降低个人活动积极性的现象。

即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21、去个性化:

是指群体中的人们感到自己被淹没在群体中,丧失了对自我的控制,失去了通常的所谓个性感,并进而丧失了他们的个人身份。

论述题

1、社会心理学的新进展

a、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新进展主要表现为后现代主义思潮、信息加工心理学中人类认知对社会心理学理论和研究的影响,即后现代心理学理论、图示框架中的社会心理学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