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7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doc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873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7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doc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7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doc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7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doc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7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doc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7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doc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7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docdoc.docx

《学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7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doc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7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doc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7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docdoc.docx

学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docdoc

2019-2020学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考纲展示: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热点提示:

(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2)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3)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4)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5)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考点1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欧风美雨

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

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入侵。

(2)表现

①洋纱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②洋布取代土布,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③中国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服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

(3)影响

①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封建统治基础动摇。

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点拨] 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形态;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自然经济在近代仍然处于主导地位,顽强地抵制着西方的经济侵略。

直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自然经济才完全解体。

2.洋务运动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2)概况

①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②目的:

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③代表:

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地方代表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等。

(3)实践

①创办近代工业

军事工业

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和天津机器制造局

民用工业

以“求富”为旗号,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兴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②筹划海防:

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先后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③近代教育:

创办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4)结局:

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5)意义

①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③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点拨] 认识洋务运动的特点

(1)目的:

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应对外患,维护封建统治。

(2)内容:

只片面学习西方生产技术,而不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3)结局:

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条件

①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②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③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提供了客观条件。

(2)产生

①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②分布: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③企业:

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3)影响: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新的阶级力量。

[思考]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有人说它是“欧风美雨”的结果。

对此你如何理解?

提示:

从产生的条件来看,正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民族企业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条件;从动力上来看,它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从产生时间来看,它产生于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70年代前后;从分布的地域来看,它最初分布在受外国资本主义影响较深的东部沿海地区。

产生于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没有发展起来,也正说明了这种观点。

问题1:

探究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材料一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巾入中国,而女工失业……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问题?

(2)依据材料二,概述近代中国经济出现的新局面。

[信息解读] 材料一说明外国棉纺织品的倾销冲击中国传统纺织业,使中国农业“织”“耕”分离。

材料二表明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进入中国,部分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尝试解答] 

(1)资本主义列强向中国大量倾销棉纺织品,使得中国的手工纺织业受到严重摧残。

说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2)传统手工业陷入困境,西方工业品大量涌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问题2:

探究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材料 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

……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即近代化)的这辆列车。

根据材料指出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开动了现代化的这辆列车”的含义。

[信息解读] “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说明洋务运动的初衷是抵御西方侵略,维护清朝统治,“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说明洋务运动客观上对封建制度起到了冲击的作用,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尝试解答] 主观目的:

富国强兵或自强求富。

含义:

开办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归纳总结】

1.晚清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

(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近代企业的冲击和西方的经济侵略。

(2)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和程度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发展迅速。

(3)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4)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2.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思想上:

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现代化思想,动摇了“礼仪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2)经济上:

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3)外交上:

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

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

(5)教育上:

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1.(2016·贵阳质检)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说:

资本主义生产形式的发展,割断了农业小生产的命脉;这种小生产正在无法挽救地走向灭亡和衰落。

对于中国来说,这种“割断”的出现是由于(  )

A.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C.资产阶级发起了实业救国运动

D.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的挤压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割断了农业小生产的命脉”,故A项正确;这种“割断”的出现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条件,故B项错误;资产阶级的实业救国运动、官僚资本的挤压与这种“割断”的出现无直接关系,故C、D两项错误。

2.下面是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丝、茶出口简表。

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这一现象反映了(  )

农产品

1843年

1855年

1300多万斤

8400多万斤

1000多包

56000多包

A.农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中国出口贸易占优势地位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

D.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

选C 本题主要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农民从种植粮食转为种桑植茶不能体现农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A项错误;表格没有体现进口的数额,无法判断出口贸易占优势地位,故B项错误;表格体现了农产品出口额增加,体现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故C项正确;D项不符合史实。

3.(2016·皖南八校联考)“鸦片战争后,根据《南京条约》,外轮得行驶中国领海,根据《天津条约》,外轮得行驶长江。

商旅乐其便捷,趋之若鹜,于是内江外海之利尽为之占。

”下列有利于改变这一现象的事件是(  )

A.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C.崇厚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

D.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

解析:

选B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

从材料“外轮得行驶”“内江外海之利尽为之占”可以看出列强通过近代航运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而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使中国近代航运发展起来,达到了分洋利的效果,抑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故B项正确;A、C、D三项属于军事工业,与材料不符,排除。

4.19世纪60年代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与发昌机器厂的不同点有(  )

①资金来源 ②产品的市场化程度 ③办厂地点 ④是否使用机器生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选A 本题主要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江南制造总局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其资金来源于清政府的投资,产品调拨给军队使用,不在市场上流通,而发昌机器厂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其资金来源于私人投资,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利润,因此产品流向市场,故①②正确;江南制造总局与发昌机器厂都成立于上海,且都属于近代工业,都采用机器生产,故③④错误。

A项符合题意。

5.关于近代中国某一运动,有人如此评价:

“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得把机捩拧拨了一下,当机捩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

”该运动应该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解析:

选B 洋务运动时期,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采取学习、引进西方科技的方法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是结果却诱发了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最终加速了封建势力的衰落。

故选B。

考点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春夏秋冬

1.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

(1)背景

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②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表现

①民族资本的总额增加了一倍多。

②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③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思考] 有人说: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使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对这一观点你如何认识?

提示: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目的不是发展民族工业,而是要扩大税源,解决政治危机,但该措施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2.短暂的春天(1912~1919年)

(1)原因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最主要原因)

(2)表现

①新建厂矿、资本增加,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②实业家:

张骞(南通大生纱厂)、周学熙及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等。

(3)结局:

一战结束后,欧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