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知识15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8425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知识1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知识1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知识1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知识1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知识1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知识15Word文件下载.docx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知识15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知识15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知识15Word文件下载.docx

C.正常人钙磷浓度积稳定在36~40之间

D.食物中钙的吸收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E.利用离子选择电极可直接测定血浆中钙浓度

[解析]钙的排泄主要通过肠道和肾脏两条途径完成。

3.细菌凝集试验或免疫荧光检测中所用的抗原是

A.替代抗原

B.全菌或全病毒抗原 

C.粗提取抗原

D.精提纯抗原

E.同种异型抗原

[解析]最早的血清学反应是将细菌或病毒直接杀死后作为抗原。

目前,这类抗原在几种类型的试验方法如细菌凝集试验或免疫荧光检测中仍在应用。

4.临床中ABO血型鉴定最常采用的方法为

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

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C.玻片凝集法 

D.试管凝集法

E.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解析]玻片凝集法简便、经济,常用作ABO血型鉴定。

5.临床中进行外斐试验最常采用的方法为

C.玻片凝集法

D.试管凝集法 

E.ELISA法

[解析]以变形杆菌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检测人或动物血清中相应的立克次体抗体,这种交叉凝集试验称为外斐试验,常采用试管凝集法。

6.环状沉淀试验中要求

A.抗原澄清

B.抗体澄清

C.抗原和抗体都必须澄清 

D.对抗原和抗体没有特别要求

E.抗原可以不澄清

[解析]环状沉淀试验指一种在液体界面上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

当抗原与相应抗体接触,在界面处形成清晰的乳白色沉淀环。

环状沉淀实验要求抗原和抗体必须澄清,否则不易观察反应现象。

7.关于速率散射比浊法,错误的是

A.在一定时间内检测抗原抗体结合的最大反应速度

B.是动力学测定方法

C.峰值出现的时间与抗体亲和力无关 

D.峰值出现时间与抗体浓度直接相关

E.速率法是测定最大反应速率

[解析]速率散射比浊法,峰值出现时间与抗体亲和力直接相关。

8.关于放射免疫分析法必备条件的描述正确的是

A.特异抗原、标准品、标记抗体、B与F分离、放射测量仪

B.标记抗原、标准品、特异抗体、B与F分离、放射测量仪 

C.标记抗原、质控品、特异抗体、B与F分离、放射测量仪

D.标记抗原、标准品、过量抗体、B与F分离、放射测量仪

E.标记抗原、标准品、特异抗体、B与F分离、电离辐射仪

[解析]进行放射免疫分析法必备条件为:

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原、标准品、特异抗体、B与F分离、放射性测量仪器。

9.放射免疫分析不可测定的是

A.激素

B.微量蛋白质

C.细菌 

D.肿瘤标志物

E.药物

[解析]放射免疫分析常用于小分子抗原的检测,不可测定细菌。

10.胶体金免疫检测技术优于ELISA法和免疫荧光法的最主要一点是

A.步骤少

B.试剂稳定

C.直接测定结果

D.结果特异

E.肉眼直接判定结果 

[解析]胶体金免疫技术可直接用肉眼观察结果,不需特殊检测仪器。

11.Ficoll分层液主要用于分离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是一种

A.聚合物加速沉淀分离法

B.聚合物不加速沉淀分离法

C.多次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

D.单次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 

E.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

[解析]Ficoll分层液即聚蔗糖-泛影葡胺分层液,是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最常用的一种单次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液。

12.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

A..C1

B..C2

C..C3 

D..C4

E..C5

[解析]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C3。

13.关于补体结合试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红细胞与溶血素结合 

B.红细胞与抗原结合,导致溶血

C.补体与抗原结合,导致不溶血

D.补体与受检系统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导致溶血

E.补体与抗体结合,导致不溶血

[解析]补体结合试验中,当抗原抗体相对应时,发生特异结合,固着补体,加入红细胞和溶血素后不发生溶血。

当抗原抗体不对应时,无特异性结合,补体呈游离状态,加入红细胞和溶血素后发生溶血。

14.补体结合试验的指示系统包括

A.特异性抗体和补体

B.特异性抗原和补体

C.红细胞和溶血素 

D.加热灭活的病人血清

E.特异性抗原和抗体

[解析]补体结合试验(CFT)有抗原、抗体、补体、红细胞和溶血素五种成分参与。

当抗原抗体相对应时,发生特异结合,固着补体,加入红细胞和溶血素后不发生溶血。

红细胞和溶血素为补体结合试验的指示系统。

15.Ⅰ型变态反应可通过下列哪种成分转移给正常人

A.患者的致敏淋巴细胞

B.患者的血清 

C.致敏淋巴细胞释放的转移因子

D.巨噬细胞释放的淋巴细胞激活因子

E.患者的中性粒细胞

[解析]Ⅰ型速发型超敏反应由IgE抗体介导,可经患者血清被动转移。

16.检测淋巴因子与下列哪项变态反应有关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奕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E.Ⅰ型、Ⅱ型变态反应

[解析]Ⅳ型变态反应是由效应T细胞与相应抗原作用而引起的以单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

其中CD4+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发挥作用,CD8+T细胞直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

17.临床常见的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方法是

A.荧光抗体染色法

B.酶免法和放免法 

C.电泳法

D.凝集法

E.沉淀法

[解析]临床检测肿瘤标志的方法常见的是酶免法和放免法。

18.临床上最常见的排斥反应是

A.超急性排斥反应

B.急性排斥反应 

C.慢性排斥反应

D.急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E.慢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解析]急性排斥反应是指在移植后数天至2周左右出现的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极高。

19.青霉素的作用原理是

A.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B.影响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C.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

D.抑制细菌核酸合成

E.抑制细菌细胞膜的合成

[解析]青霉素能与细菌竞争合成细胞壁过程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交连桥之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细胞壁,而导致细菌死亡。

20.牛奶消毒常用

A.高压蒸气灭菌

B.巴氏消毒法 

C.紫外线照射

D.煮沸法

E.间歇蒸汽灭菌法

[解析]巴氏消毒法可用较低温度杀死病原微生物而保持物品中耐热成分不被破坏,主要用于牛奶的消毒。

21.不能用高压蒸气灭菌法消毒的物品是

A.金属器械

B.玻璃制品

C.橡胶制品

D.塑料制品 

E.纺织物

[解析]高压蒸汽灭菌法适用于耐高温、不怕潮湿的物品灭菌,塑料不耐高温,不能用此方法灭菌。

22.革兰染色中复染的作用是

A.增加已着色菌颜色

B.使脱色菌体着色 

C.减轻着色菌体颜色

D.使革兰阳性菌的颜色改变

E.使革兰阴性菌的颜色变浅

[解析]革兰染色常用稀释石炭酸复红复染,复染的作用是使脱色的细菌再着色。

23.细菌分离培养主要用于

A.细菌所致疾病的病原学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B.药物敏感试验

C.制造菌苗和类毒素

D.制造诊断菌液

E.治疗疾病

[解析]细菌分离培养多用于从临床混杂细菌标本中分离出某一种特定的细菌,从而进行病原学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24.配制培养基时,一般抗生素加入的最适温度是

A.30℃

B.40℃

C.50℃ 

D.60℃

E.70℃

[解析]抗生素不耐热,配制培养基时,应以无菌操作技术抽取和加入经冷却50℃左右的培养基中。

25.大肠杆菌的靛基质试验为阳性,是因为大肠杆菌能分解

A.含硫氨基酸

B.葡萄糖

C.乳糖

D.色氨酸 

E.枸橼酸盐

[解析]靛基质试验又称吲哚试验。

靛基质试验阳性是因为大肠杆菌能分解培养基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

如在培养基中加入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则可与吲哚结合生成玫瑰吲哚,呈红色,即为阳性反应。

26.保存菌种的最好的方法是

A.培养基保存法

B.液体石蜡保存法

C.液氮超低温保存法

D.冷冻真空干燥保存法 

E.-80℃低温冷冻保存

[解析]冷冻真空干燥法,综合利用了各种有利于菌种保存的因素(低温、干燥和缺氧等),是目前最有效的菌种保存方法之一。

用本法保存的菌种成活率高,变异性小,保存期一般3~5年,有的可保存十几年。

27.A群链球菌的主要鉴定试验是

A.马尿酸钠水解试验

B.CAMP试验

C.Optochin敏感试验

D.杆菌肽敏感试验 

E.胆汁溶菌试验

[解析]A群链球菌杆菌肽敏感试验阳性,可与其他链球菌相鉴别。

28.福氏志贺菌在克氏双糖铁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是

A.斜面和底层均变为红色

B.斜面和底层均变为黄色

C.斜面变成红色,底层变成黑色

D.斜面变成红色,底层变成黄色 

E.斜面变成黄色,底层变为红色

[解析]志贺菌属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不产硫化氢。

在双糖铁培养基中葡萄糖被分解产酸可使斜面先变黄,但因量少,生成的少量酸因接触空气而氧化,加之细菌利用培养基中含氮物质,生成碱性产物,故使斜面后来又变红,底部由于是在厌氧状态下,酸类不被氧化,所以仍保持黄色。

29.分泌的毒素能引起肌肉强直性痉挛的厌氧菌为

A.艰难梭菌

B.产黑色素类杆菌

C.破伤风梭菌 

D.产气荚膜梭菌

E.肉毒梭菌

[解析]破伤风梭菌感染后不入血,但在感染组织内繁殖并产生毒素,其毒素入血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

本菌产生的毒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特殊的亲和力,主要症状为骨骼肌强直性痉挛。

30.引发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是

A.肺炎球菌

B.肺炎支原体 

C.肺炎衣原体

D.莫氏立克次体

E.奋森螺旋体

[解析]肺炎支原体可从口腔、呼吸道分离到,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是人类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31.鸡胚培养的注意事项不包括

A.防止污染

B.培养的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