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5 琥珀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74294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5 琥珀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5 琥珀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5 琥珀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5 琥珀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5 琥珀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5 琥珀教案Word格式.docx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5 琥珀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5 琥珀教案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5 琥珀教案Word格式.docx

2.通过“识字加油站”学习用减一减、加一加的方法认识生字。

3.通过“词句段运用”,认识、了解近几十年出现的词语及旧词新义,学习用与熟悉的事物作比较的方法来介绍另一个事物。

4.背诵积累《江畔独步寻花》。

快乐读书吧

3

培养学生对科普作品的阅读兴趣。

5琥珀

▶教学目标

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弄清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弄清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策略

教学时化繁为简,联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即“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完成《状元大课堂·

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板块一故事导入,明确文体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师导入:

今天老师让一位“小美女”给大家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2)播放故事音频。

(出示课件)

2.出示琥珀图片,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一组琥珀图片。

师:

这就是琥珀。

(板书课题)

(2)介绍有关琥珀的知识。

(3)介绍文体,感受特色。

师:

《琥珀》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科学小品文,也就是文艺性说明文。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随着作者的推测,去了解这块琥珀形成的传奇故事吧!

【设计意图】为避免课堂教学沉闷,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对琥珀的形成过程产生兴趣,再让学生了解、欣赏有关图片,初步感知琥珀的美丽。

此板块旨在扫除教学中潜在的理解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2.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

(1)认读生字。

①生开火车认读;

自由练习认读。

②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脂、拭、渗”读翘舌音。

师出示多音字“扎”。

(2)师:

你认为哪些字在认读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

示例:

“珀”读“pò

”,不要读成“bó

”;

“脂”读“zhī”,不要读成“zhǐ”;

“湃”读“pà

i”,不要读成“bà

i”。

3.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1)说文解字识记“餐”字。

(课件出示“餐”的说文解字)

课件出示:

,餐,吞食。

采用“食”作部首,采用“”作声旁。

指导书写“餐”字。

(视频出示“餐”字的书写笔顺)

(2)比较形近字识记:

脂—指;

晌—响;

测—侧;

详—祥。

4.学习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

师指名认读;

小组轮读;

全班齐读。

(相机提示:

“热辣辣”的“辣”读là

5.生大声朗读课文,把生字、词语送回课文中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6.画出不懂的词语,交流讨论。

(课件出示词语)郊

7.整体感知。

(1)理清思路。

学习了生字、词语后,再次走进课文。

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本课的行文思路。

课文先写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的过程,再写琥珀被发现,最后写琥珀的样子和价值。

(2)概括主要内容。

(3)师小结:

课文主要写了人们根据一块奇异的琥珀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怎样被发现的,以及有什么价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会抓住主线,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种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

板块三合作朗读,尝试提问

1.朗读课文。

(1)四人一组合作朗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组内讨论交流:

你对琥珀还有哪些了解?

针对课文内容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2.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理清了文章的思路,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还学会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收获可真不少。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琥珀》,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读,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式之一,反复诵读文本,能使学生深入课文,发现问题,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第2课时

1.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

2.能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弄清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板块一导入新课,进入角色

1.导入新课。

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琥珀》,现在请大家大声读课题。

(板书课题:

琥珀)

(2)课件出示琥珀的化石。

(3)看图交流。

师引导:

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

看到这两只小动物,你能想象到怎样的情景?

预设:

琥珀是透明的,里面包裹着一只小苍蝇和一只蜘蛛。

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挣扎了很久。

(4)师过渡:

这是你们的想象,科学家们是怎样推测的呢?

请看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角色转换。

(1)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比较“想象”与“推测”。

①师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相机引导:

“想象”是什么意思?

(预设:

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

②(板书:

推测)师引导:

“推测”和“想象”都有“想”的意思,怎么理解“推测”?

“推测”就是根据一种事实去想,要有理有据地想)

③师:

你们的想象和推测,与科学家看到琥珀所产生的想象和推测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来进行角色转换,假如你就是科学家,这篇课文的内容,就是你想象和推测出来的。

你认为在想象和推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要有什么样的科学态度?

要特别认真;

要细心、严谨。

【设计意图】让学生由一个旁观者——看看科学家是怎样“想象”和“推测”的,转换为一个“主导者”——亲自进行一番“想象”和“推测”,使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境界。

板块二大胆想象,情境朗读

1.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角色转换,下面就请“科学家们”好好默读课文,描述你们想象的一系列情景。

(板书:

大胆想象)

你们愿意描述哪一个自然段?

你们想描述事情的经过、当时的环境还是故事的结果?

你们为什么这样想?

“科学家”在描述的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随时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大家交流。

(2)生默读,边读边想象。

(3)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2.大胆想象,全班交流。

(1)学习第3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

②生读后交流:

描写炎热的天气,为琥珀的形成做铺垫。

这里想象的是小苍蝇来到树林的情景,连它快乐的心情都想象出来了——它在快乐地飞舞。

请你读出小苍蝇的快乐和天气的炎热来。

④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

②生想象交流。

③指导朗读。

你们想象一下,蜘蛛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

高兴)那你能用高兴的语气读出来吗?

④师范读。

蜘蛛的心里多高兴呀!

吃掉这只美味的小苍蝇,是多么高兴的事呀!

为此,我会这么读。

(用一种成年人的语气读)

⑤师启发生带着想象朗读:

假如这是一只幼小的蜘蛛,你会怎么读?

带着稚气的语气读。

⑥读出“自己的滋味”。

请你们自由朗读,读出属于“自己的滋味”。

⑦生自由朗读。

(3)学习第6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

②师引导:

为什么这个故事会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呢?

③预设:

因为天气炎热才会使松树滴出松脂。

这也是琥珀形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④女生齐读。

(4)学习第7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7自然段。

②生朗读。

③师引导:

你能在这段文字中找出体现事情发生得很凑巧的词语吗?

④师指名回答,相机强调突出“刚、突然、刚好、一齐”。

⑤师小结:

这是多么凑巧的一件事情呀,就像这位同学分析的那样。

让我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通过朗读真实地再现这一凑巧的事情。

⑥生齐读第7自然段。

(5)学习第10自然段。

师过渡:

请大家继续想象,还会有怎样的情景出现?

①课件出示第10自然段。

②师指名朗读,相机引导:

关于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要用这么长的时间呀?

因为没有这么长时间,是无法形成琥珀的。

④师指名读,相机指导读出时间的漫长。

(6)学习第11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

②师:

为什么要写地壳的变化呢?

地壳的一系列变化,也是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

④全班齐读。

3.现场竞答,找寻根据。

(1)师引导:

通过阅读科学家的想象的句段,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琥珀形成的一系列画面。

现在再请“科学家们”推测以下几个问题。

看看你们的推测科学吗?

有充分的依据吗?

(2)出示课件。

●琥珀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琥珀为什么能得到完整保存?

●科学家研究琥珀有哪些价值?

(3)现场竞答。

①课文中琥珀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预设1:

需要天气炎热、老松树、小苍蝇和小蜘蛛,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

预设2:

还需要形成化石,包括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地壳运动,海水淹没了那片松林,松脂球被掩埋在泥沙下面。

这些条件合起来才应该是琥珀形成的条件。

②琥珀为什么能得到完整保存?

因为琥珀在地壳运动以后,一直被埋在泥沙下面,没有受到风沙、空气的腐蚀。

发现琥珀的人能很好地将琥珀保护好并展现在世人面前。

4.“科学家”互访,质疑答疑。

团结合作力量大。

以上三个问题,大家答得特别好。

现在请“科学家”进行互访:

你可以向其他“科学家”发问,从课题到字句以及其他相关的内容,只要有疑问,都可以问。

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

(2)生小声读课文并试着发现问题;

“科学家”互访,提出并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现场竞答,“科学家”互访,互提问题,共同讨论,学生对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很感兴趣。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主空间”和“合作互动”的机会,学生的个性得以自由发展,聪明才智得到尽情发挥。

学生在一问一答间,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教师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间,同时也突破了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板块三总结写法,鼓励创新

1.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你们的想象都很细致、合理、科学,德国作家柏吉尔就是根据这样的推测写成了这篇文章——《琥珀》。

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并思考:

你认为他写得好不好?

好在哪里?

(2)生自由读课文。

(3)预设:

《琥珀》中既有事实,又有想象,写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