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热点专题18文档格式.docx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18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热点专题18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2)变化之处:
由开放广州一口通商口岸到开放五口;
由自主开放到被迫开埠;
由西方居民居住受限到要求自由居住。
影响:
(1)五口通商后,中国被逐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或答出中国逐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原料产地和产品输出国);
(2)促进了中国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
(或答出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劳动;
商品经济逐步取代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等。
言之有理即可)。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
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
材料二: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的正确道路,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材料一中的“共和之路”指的什么?
结合材料一,谈谈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特点。
(2)材料二中的“正确道路”指什么道路?
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斗争中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两例即可)?
(3)对比材料一二,你得出什么结论?
(1)辛亥革命;
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浅入深,不断进步。
(2)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重大事件: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长征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
解放战争胜利等等
(3)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等.
3.新航路的开辟以及伴随而来的殖民扩张给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人把自己来到西半球的事件,称之为“地理大发现”。
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是西欧社会内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给中国带来的新问题和新现象
(1)如何理解材料一地理大发现是西欧社会内部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航路开辟对中国外交、经济和文化产生的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新航路开辟。
请说明理由。
(1)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知识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2)外交:
西方国家对中国东南沿海进行骚扰侵略,中国进行反侵略斗争;
对外政策由开放走向闭关自守。
经济:
高产作物甘薯的引进,使粮食总产量大大增加,促进了人口增长.
文化:
欧洲先进科技传入中国。
(3)言之成理均可。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人说:
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
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
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历史,既是屈辱的历史,也是抗争的历史,探索的历史,要解决的问题是独立、民主、富强,即反帝反封建和实现近代化(现代化)。
近代社会的变革,……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的。
——摘自《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
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
材料三:
1949年9月,毛泽东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说:
“……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复兴之路》
(1)材料一中,“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有哪些?
“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哪一事件?
为什么说“黑暗依旧”?
如何理解“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
围绕这个主题,20世纪头20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革?
(3)材料二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指新中国的成立,这一事件之后,中国逐渐建成了社会主义制度,请写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和标志.
(1)增加了中国人民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亥革命。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独立、民主、富强,即反帝反封建和实现近代化(现代化).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热点2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1.材料一:
近代以来,由于我们一盘散沙,我们的民族总是在斗争中遭到失败。
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抵抗力量。
——摘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
(1)据图并结合材料二分析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分)
“二战”期间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提到:
彩虹有很多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能混成一条灿烂夺目的彩练。
……我们各国不同的理想是可以汇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
(2)概括材料二中罗斯福的主张,并指出该主张成为现实的标志。
1919年《凡尔赛和约》规定将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给日本继承;
1945年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美国、英国、苏联、法国和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3)材料二中的《凡尔赛和约》引发了中国哪一历史事件?
1945年我国之所以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5)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1)原因:
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②中共军队英勇抗战(实行全民族抗战)
③国民党军队英勇作战
(2)世界反西斯国家能够联合起来。
标志:
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
(3)五四运动,雅尔塔会议
(4)要团结起来,全民族共同努力,抗日战争,告诉我们:
世界需要和平,也要进步,落后就要挨打,
(5)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
——丘逢甲《春愁》
下表节选自《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原文。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材料三
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
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1)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诗创作的时间、背景及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国际背景和侵略方式的角度分析两则原文的最大不同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1)时间:
1896年。
背景: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将台湾割给日本。
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2)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商品输出成为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
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成为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
(3)依据: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局部抗战开始,1945年日本投降结束。
热点3
两岸关系与祖国统一
1.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1)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材料二:
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
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
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
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九一八事变纪念碑
(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材料三: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
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据材料三分析,扰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
(1)学校:
黄埔军校。
成果:
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大量军事人才;
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2)背景:
中国的内战(或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后果:
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3)标志: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或西安事变)。
胜利原因:
全民族的抗战(或人民战争);
国共两党的合作。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4)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
(2分。
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
2.“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共产党和国民党作为对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影响最大的两个政党,理应再度携手,团结一切有志于国家统一的党派、团体和仁人志士,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
辛亥革命是我们共同纪念的日子,孙中山先生是我们共同敬仰的伟人,统一祖国是我们共同盼望的目标,中华强盛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理想,有什么理由不合作、不统一呢?
——人民日报社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1981年10月9日
辛亥双十是海峡两岸共同的记忆与资产。
………两岸和平是台湾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
过去三年多,“政府”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以“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为基础,推动两岸关系,维持台海“不统、不独、不武”现状,并得以大幅度降低台海紧张,赢得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