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7326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者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习者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习者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习者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习者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者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学习者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者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者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通过阅读来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能够借助网络等平台搜集、处理、交流文本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正确的审美体验。

教学中,抓住重点语段和词句,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创设智慧灵动的语文课堂。

1.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初步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基本的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的能力。

2.孩子们年龄小,对教材中心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很想表达自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学习本单元按照“诵文──悟情──赏文──积累与表达”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得学生有自己真实的体会,丰富情感,丰富语言表达,做到读与写的结合,这样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3.学生的自主意识正在增强,处在一个由依赖到独立的过渡阶段。

这时他们强烈的要求自主、独立、成功。

所以,在教学中应当将整体感知,字词的理解,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完成。

给学生一个立足点,给他足够的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2、深刻领悟题目的内涵,体会法布尔从小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抓住“迷”字,理清课文

1、喜欢看球赛的人,我们通常叫他“球迷”,喜欢下棋的人,我们叫他“棋迷”。

通过昨天的学习,你认为我们可以叫法布尔什么呢?

(昆虫迷)

2、速读全文,你能找出课文中带“迷”字的语句吗?

交流,多媒体显示:

(1)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2)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3)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教师相机板书:

着迷、迷恋、痴迷]

二、学习第一段

1、说说什么叫“着迷”。

(喜欢某种事物到了沉浸的程度。

2、引读:

法布尔从小就生活在法国南部……这种优美的环境为法布尔沉迷昆虫研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学习第二段

1、说说什么叫“迷恋”。

(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

2、从哪些故事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法布尔为了抓纺织娘而忘了回家;

法布尔在池塘边放鸭时抓到了一只小甲虫却被父母责备。

3、学习第一个故事。

(1)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你们是从课文中哪些具体的语句中感受到的,自己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

要读出自己的理解。

(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思,教师不时表扬读书做记号的同学,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2)交流:

谁愿意说一说,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

A“妈妈,我在这呢!

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指导朗读:

a、同学们,这只虫子是法布尔用了几天时间找到的?

(三天)

b、同学们注意,当法布尔找到虫子的时候用了一个什么词?

(“终于”,你知道终于这个词说明了法布尔捉到虫子之后,怎么样?

能想象出他当时的样子吗?

c、法布尔捉到了漂亮的纺织娘多高兴呀,谁愿意读第三节。

d、法布尔用了三天的时间捉到了纺织娘,能用你们知道的词语来形容法布尔的这种精神吗?

(锲而不舍、坚持不懈……)

小结过度:

法布尔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父母能理解、支持他吗?

(出示句子:

“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

4、学习第二个故事

(1)父亲是如何骂的?

出示句子:

“你这可恶的小傻瓜!

”法布尔一回到家,父亲就怒气冲冲地责骂他,“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

快给我扔了!

A、“只顾自己玩”法布尔怎么玩?

学习第四节:

a、他的任务是放鸭,当他一把小鸭赶进池塘后,他就去观察、研究昆虫了;

在他的眼睛里,螺壳十分“漂亮”,连蠕虫也是“五彩缤纷”的。

b、“……”表示他看到的不止这些。

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东西,为什么法布尔的眼睛里变得那么神秘,那么有魅力呢?

这源自于对昆虫、对大自然的热爱!

B、“没用的玩意儿”指什么?

学习第五节

a、“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在他眼前掠过”、“这只甲虫不樱桃还要小,颜色不蓝天还要蓝。

想象这只小甲虫的样子,读出对它的喜爱。

(个别读、齐读)

b、“法布尔高兴极了……好好欣赏。

联系“小宝贝”、“放进、包上、装进”等词,感受法布尔的喜悦。

指导感情朗读:

你在什么地方听到过“小宝贝”这个词?

可见,法布尔太爱这只小甲虫了。

你瞧,他把小甲虫照顾得多好!

慢慢地放进蜗牛壳,小甲虫有了一个漂亮的家,又细心地包上树叶,然后放进自己的口袋里。

有感情朗读(女生读、齐读)

c、“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可见他的收获很大。

(2)母亲如何骂?

母亲也在一旁厉声地责备:

“拣石子干什么?

撑破了裤兜!

老是捉小虫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

(3)听了父母的责骂法布尔心情如何?

指导朗读第9自然段

(4)老师小结:

父母责骂虽然暂时迫使他放弃了小甲虫,但他并没有放弃对昆虫的迷恋,他的衣袋仍是鼓鼓的。

再读“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法布尔的感情随着虫子而变化,刚刚捉到时的欣喜,被迫扔掉时的不舍,最后又兴致勃勃地拣昆虫,可见他对昆虫真的是“一往情深”哪!

四、学习第三段

1、读句子: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后人为了……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

3、思考:

法布尔的衣袋里除了昆虫,还装有什么?

法布尔的衣袋高高鼓起,除了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还塞满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科学的执着、美好的梦想、昆虫世界的憧憬、好奇、痴迷……)

小结:

法布尔对昆虫热爱只能用“痴迷”这两个字来形容了。

这些小昆虫们就像一位大师一样,牵着小法布尔的手,引领他走进了奇妙的昆虫世界,无垠的科学殿堂,与昆虫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他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并用毕生心血写了巨著《昆虫记》。

五、实践活动

法布尔的雕像屹立在法国的,如果现在要在雕像的底座上镌刻一些文字作为介绍,你想应该写些什么呢?

(可以以法布尔自己的口吻,也可以是后人的口吻)

六、作业设计

1、阅读《昆虫记》

2、观察一种昆虫,记录它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完成一篇小作。

七、板书设计:

痴迷进入科学的殿堂

迷恋

装满昆虫的衣袋着迷

教后反思

《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通过两个具体的故事表现法布尔从小对昆虫入迷的程度。

本节课我设计了两个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捉小甲虫”这个典型事例来进一步感悟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迷恋和痴迷。

2、在语言文字的品读中,在充分的情感渲染中,激励学生培养自己孜孜追求、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为解决这两个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流程的:

一、首先从整体入手。

文章的层次就像人的骨架一样,只有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才能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通过让学生读全文思考:

课文是通过哪两件事来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迷恋、痴迷的?

学生仔细读书后,我就认真的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很快就整体地把握了课文内容。

二、学习捕捉

第一是学习抓纺织娘。

通过让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思考:

这段主要写法布尔干什么事呢?

再引导学生透过“终于”一词,让学生了解到法布尔找到这个纺织娘真的很不容易且心中是特别的高兴、兴奋,从而体现了法布尔有着一种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接着引导学生读第一句,体验法布尔当时的心情。

第二是学习捉小甲虫。

这里我重点抓住了这些词句让学生感受到法布尔的心情和感受:

1、抓语言:

“嗬,真漂亮!

”通过让学生读并体会法布尔又惊又喜的心情。

2、抓动作:

“放进……包上……装进……”。

这里我是这样做的:

去掉“放进”、“包上”让学生比较体会到法布尔非常小的呵护的样子。

三、责备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理解“怒气冲冲”、“厉声”再联系生活中父母的责骂的语气,让学生模仿读出法布尔父母的责骂,感受父母的反对情绪,从而理解法布尔的心情“难过极了,眼泪刷刷掉下来。

总之,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是紧紧抓住“着迷”一词,努力把一个真正的法布尔全面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引导学生读体味,并与生活相结合,拉近学生与文章的距离,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始终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

但是,在引导学生从法布尔的成长故事中受到启发,这点引导不够到位,所以在拓展延伸时很多学生都没能说出自己的见解。

还有让学生参与教学中的评点、争论,这里处理得也不理想,应该采用学生评价教师、学生评价学生、学生评价教材。

如:

你觉得他读得怎样?

、文中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这样的评价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而且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更重的是提高他们的分辨真假,判断对错的能力,也体现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