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期末复习+重要的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6892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期末复习+重要的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期末复习+重要的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期末复习+重要的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期末复习+重要的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期末复习+重要的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期末复习+重要的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期末复习+重要的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期末复习+重要的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期末复习+重要的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1、运动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是标志宇宙所有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

12、量变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13、质变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14、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15、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

16、辩证法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其核心是矛盾论。

17、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18、辩证矛盾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本性及其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19、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20、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21、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

22、资本积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23、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24、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5、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26、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27、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8、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世界的本质是意识的哲学理论,就是唯心主义。

29、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30、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3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2、认识的主体与客体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有感知和思维能力的从事着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人;

识主体是指进入主体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范围的客观事物。

3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二、简答题

1、怎样理解事物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参考答案:

联系的客观性指联系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志的属性;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各种联系之中,不与其他事物相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2、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

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1、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其基本内容包括: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谁是谁的本原的本体论问题;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不能反映存在、世界是否可知的认识论问题。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有哪些方面?

1、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2、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3、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4、矛盾的观点和否认矛盾观点的对立。

4、简述唯物主义三种历史形态。

三种历史形态分别是: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

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根本缺陷是什么?

1、机械性和绝对性。

2、把特殊性等同于普遍性。

3、不彻底性。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各是什么?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

7、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1、辩证的否定观承认矛盾,认为引起否定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不承认矛盾,认为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是外部强加的;

2、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一种“扬弃”的过程,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而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就是否定一切,全盘否定;

3、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的过程既体现了联系的过程又体现了发展的过程,而形而上学否定观割裂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统一性,认为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8、简析“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哲学原理。

对立统一规律是任何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性质;

矛盾的对立或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对立、对比、排斥、映照的性质。

蝉噪与林静、鸟鸣与山幽,体现了矛盾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映照、衬托的关系。

9、什么是实践?

它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是什么?

1、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2、它的基本特点是:

(1)客观性,

(2)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

它的基本形式是:

(1)生产实践,

(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3)科学探索实践。

10、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关系怎样?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在对象性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首先表现为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即实践关系,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即认识关系。

此外,还有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

11、规律的客观性及认识规律对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1、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意义: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12、怎样理解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1、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13、简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其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14、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15、简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16、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一矛盾分析法。

17、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群众观点:

把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作为党的路线和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

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8、简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1、对立关系:

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和能力;

2、统一关系: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1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具体表现为:

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第二,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第四,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0、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生产力要素:

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此外还包括科学技术。

21、为什么说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作用?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为:

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标志。

第二,生产方式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生产方式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面貌。

第五,生产方式是社会制度更替的决定力量。

22、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3、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区别表现在?

真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正确认识,主观同客观的一致;

价值是在实践基础上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属性即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客观同主观的一致。

两者的侧重点不同,真理侧重于客体性、条件性、统一性原则,价值侧重于主体性、目的性、多样性原则。

24、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是什么?

两大根本缺陷:

第一,它只看到了导致社会历史运动的精神动因,把社会历史活动当事人的目的、动机、意识等社会意识当成了历史运动变化的决定力量,而没有进一步考察在精神动因背后的社会物质根源。

第二,它把历史看成是由少数杰出人物创造的,无视或否认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25、什么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

26、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其实质是什么?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其实质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

27、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表现形式: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28、简述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