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习题集答案15.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687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7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图习题集答案1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机械制图习题集答案1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机械制图习题集答案1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机械制图习题集答案1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机械制图习题集答案1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制图习题集答案15.docx

《机械制图习题集答案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图习题集答案15.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制图习题集答案15.docx

机械制图习题集答案15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1-2图线、比例、斜度、锥度

(1)在空白尺寸线上按1:

1度量后填注尺寸,并画出箭头。

(2)参照所示图形,按1:

2在指定位置画出图形,并标注尺寸。

(2)参照所示图形,按1:

1在指定位置画出图形。

(4)参照所示图形,按1:

1在指定位置画出图形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1-3尺寸标注、几何作图

(一)

(1)尺寸注法改错,将正确的标注在右边的图中。

(2)尺寸注法改错,将正确的标注在右边的图中。

(2)作圆的内接正六边形。

(3)作圆的内接正五边形

(4)作圆的内接正七边形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1-3尺寸标注、几何作图

(二)

(4)参照左上角图形所示尺寸,补充完整图形,并标注尺寸。

(6)用四心近似法画椭圆(已知椭圆的长轴为60mm,短轴为40mm)。

(5)参照右上角图形所示尺寸,按1:

1在指定位置画出图形。

 

(7)用同心圆法画椭圆(已知椭圆的长轴为60mm,短轴为40mm)。

第三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3-1点的投影

(一)

(1)根据立体图,在三面投影中作出A、B两点的三面投影。

(3)作出A、B两点的侧面投影,结合立体图说明点A在点B的(左)方、(下)方、(后)方。

(2)作出各点的第三面投影,并画出其立体图。

第三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3-1点的投影

(二)

(4)已知A、B、C三点的两面投影,求它们的第三面投影。

(5)已知点A(10,20,15)、B(0,20,0)、C(30,0,20),作点A、B、C的三面投影。

(6)已知点A距H面的距离为15mm,距V面的距离为20mm,距W面的距离为10mm,求作A点的三面投影。

(7)已知A在B的上方10mm、左方15mm、前方8mm处,试完成A、B两点的投影。

(8)已知B在A的正上方10mm处、C在B正右方15mm、处,试完成A、B、C三点的投影。

(9)求作下列各点的第三投影。

并说明A在B的正(下)方(10)mm,C在D的正(右)方(15)mm,E在F的正(前)方(12)mm,

第三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3-2直线的投影

(一)

(1)已知直线段AB的两端点的坐标A(10,0,30)、B(35,25,5),求作直线的的三面投影。

(2)已知铅垂线AB的A点距H面距离为10mm,点B在点A的上方,AB实长为20mm,求AB的三面投影。

(5)作出两直线AB、CD的第三面投影,参照立体图,说明这两直线的相对位置(3)。

1)相交2)平行3)交叉

(3)补充完整水平线AB的三面投影。

(4)在直线AB上取一点C,使AC:

CB=1:

2,作直线AB的侧面投影和点C的三面投影。

第三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3-2直线的投影

(二)

(6)在直线AB、CD上作对H的重影点E、F的三面投影,对V的重影点M、N的三面投影。

(7)过点E作一直线MN,使其与两直线AB、CD均相交。

10)根据所给投影,判断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1)AB与CD交叉2)AB与CD相交

3)AB与CD交叉4)AB与CD相交

5)AB与CD交叉6)AB与CD交叉

(8)用换面法求AB的实长及AB对H面的倾角α。

(9)作一直线MN,使其与直线AB平行、且与直线CD和EF均相交。

第三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3-2直线的投影(三)

(11)过点A作直线AB与CD相交,交点B距H面的距离为18mm,作直线AE与CD平行。

(12)作两交叉直线AB、CD的公垂线EF,分别与AB、CD交于E、F,并标明AB、CD间的真实距离。

(13)一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AB为斜边,顶点A在CD边上,完成三角形ABC的两面投影。

(14)已知正平线CD与AB交于M,AM的长度为25mm,且CD与H面的夹角为45°,求CD的两面投影。

(15)已知菱形ABCD对角线AC的投影及顶点D的水平投影d,完成其两面投影。

(*16)作直线AB、CD的正面迹点E和水平迹点F。

 

第三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3-3平面的投影

(一)

(1)仿照图

(1),在直观图上标出指定平面的位置,在投影图上标出指定平面的其他两个投影,并它们是什么位置的面。

平面P为正平面

平面Q为水平面

平面R为侧平面

平面S为一般位置面

(1)

平面P为正平面

平面Q为侧垂面

平面R为水平面

(2)

平面P为侧垂面、平面Q为水平面

平面R为侧垂面

(3)

第三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3-3平面的投影

(二)

(1)根据所给投影,作出下列平面的第三投影,并判断它们是什么位置的面。

该平面为一般位置平面该平面为正平面

该平面为正垂面该平面为侧垂面

(2)平面ABCD为侧垂面。

它与H面的夹角为30°,求作其三面投影。

(3)作出平面ABC上的四边形DEFG的其余两个投影及ABC面的侧面投影。

第三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3-3平面的投影(三)

(4)根据所给投影,补充完整正平面ABC的三面投影。

(5)已知直线AB,过该直线作一正垂面P。

(6)根据所给投影,补充完整平面ABCD及其上点M的三面投影。

(7)根据所给投影,作出平面ABC及点M的正面投影,并判断点M不在(在或者不在)平面ABC上。

(8)根据所给投影,作出平面ABC的侧面投影,并通过作图判断点K不在(在或者不在)平面ABC上。

(9)根据所给投影,通过作图判断四边形ABCD是否为平面四边形。

四边形ABCD不是(是或者不是)平面四边形。

第三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3-3平面的投影(四)

(10)试求平面ABC内的直线BD的正面投影。

(11)已知平面四边形ABCD的边AD为水平线,补全平面四边形ABCD的正面投影。

(12)在平面ABC上作一正平线CF和水平线AE。

(13)根据所给投影,通过作图判断下列相互平行的直线在(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14)根据所给投影,补全平面多边形ABCDE的正面投影。

(15)在平面ABC内取一点K,使其距H面的距离为30mm,距V面的距离为25mm。

第三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3-4直线与平面及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

(一)

(1)过D作平面平行于已知平面。

(2)过D任作一直线平行于已知平面。

(3)过直线CD作平面平行于直线AB。

(4)过点D作平面P垂直于于直线AB。

 

(5)已知MN∥面ABC,N在M的前方,MN=35mm,试完成直线MN及平面ABC的投影。

第三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3-4直线与平面及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

(二)

(1)求直线与平面旳交点K的投影,并判断可见性。

(2)求直线与平面旳交点K的投影。

(3)求直线与平面旳交点K的投影,并判断可见性。

(4)求两平面的交线MN。

(5)求两平面的交线MN,并判断可见性。

(6)求两平面的交线MN。

第三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3-4直线与平面及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三)

(1)求两平面的交线MN的投影。

(2)求两平面的交线MN的投影,并判断可见性。

(3)求直线与平面旳交点K的投影,并判断可见性。

(4)求两平面的交线MN。

(5)求两平面的交线MN的投影。

第四章变换投影面法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4-1换面法

(一)

(1)试求点A、点B在新投影体系中的投影。

(3)试求直线AB的实长及对H面和V面的夹角。

 

(4)过B点作直线BD与AC正交。

(2)已知AB∥CD,且相距为23m,求作CD的正面投影。

 

(5)已知AB⊥BC,试求BC的水平投影。

第四章变换投影面法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4-2换面法

(二)

(1)已知∠BAC=60°,且C在B的上方,试求AC的正面投影。

 

 

(3)已知矩形ABCD一边的两面投影及其邻边的一个投影,画出矩形的两面投影

 

(2)欲用一管子EF将AB、CD两段管子连接起来,试求其最短距离及其投影。

 

 

(4)补全以AB为底边的等腰△ABC的水平投影。

第四章变换投影面法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4-3换面法(三)

(1)试求平面ABC的实形。

(2)试求直线DE与面ABC的夹角。

(3)在△ABC平面内作一直线MN与DE垂直相交于K,并在V、H面内判断可见性。

第五章基本体的三视图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5-1基本体的三视图及其表面取点

(1)求作三棱柱表面上点A、B、C的另外两个投影。

(2)求作三棱锥表面上点A、B、C的另外两个投影。

(3)求作四棱柱的侧面投影及其表面上点A、B、C的另外两个投影。

(4)求作圆柱表面上点A、B、C的另外两个投影。

(5)求作圆柱表面上点A、B、C的另外两个投影。

(6)求作圆球表面上点A、B、C的另外两个投影。

第五章基本体的三视图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5-2截切平面体的三视图

(一)

(1)补全截切后三棱柱的三视图。

(2)补全截切后四棱柱的三视图。

(3)补全截切后三棱锥的三视图。

(4)补全截切后六棱柱的三视图。

(5)补全截切后五棱柱的三视图。

(6)补全截切后四棱锥的三视图。

第五章基本体的三视图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5-2截切平面体的三视图

(二)

(7)补全截切后三棱柱的三视图。

(8)补全截切后四棱柱的三视图。

(9)补全截切后三棱锥的三视图。

(10)补全截切后六棱柱的三视图。

(11)补全截切后五棱柱的三视图。

(12)补全截切后四棱锥的三视图。

第五章基本体的三视图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5-2截切平面体的三视图(三)

(13)补全截切四棱台的三视图。

(14)补全截切后六棱柱的三视图。

(15)补全截切长方体的三视图。

(16)补全截切后六棱柱的三视图。

(17)补全截切长方体的三视图。

(18)补全截切后四棱柱的三视图。

第五章基本体的三视图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5-3截切回转体的三视图

(一)

(1)补全截切后圆柱的三视图。

(2)补全截切后圆柱的三视图。

(3)补全截切后圆锥的三视图。

(4)补全截切后圆锥的三视图。

(5)补全截切后圆锥的三视图。

(6)补全截切后球的三视图。

第五章基本体的三视图班级姓名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