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化学配套全套练习第八章 第四节Word下载.docx
《最新高考化学配套全套练习第八章 第四节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化学配套全套练习第八章 第四节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2012·
北京朝阳区期末)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下列实验改动后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实验名称
改动前的实验
改动后的实验
A
萃取
用汽油做萃取剂萃取溴水中的溴
将汽油改为苯
B
电解水
纯水直接通电
往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后再通电
C
实验室制氢气
用纯锌和稀硫酸反应
将粗锌代替纯锌
D
铜和稀硝酸反应制取NO
用铜片和稀硝酸反应
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
4.(2012·
邹城模拟)做完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后,同学们发现圆底烧瓶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示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导致的,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5.(2012·
河南调研)下图是制取、干燥和收集某气体的实验装置,可用于( )
A.用Cu与稀HNO3反应制NO
B.用NaOH固体与浓氨水反应制NH3
C.用Fe与稀H2SO4反应制H2
D.用MnO2与浓HCl反应制Cl2
6.(2012·
长春模拟)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共amol,加盐酸后固体全部溶解,共收集到bmol氢气,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则原混合物中铁的物质的量为( )
A.(a+b)mol B.(a-b)mol
C.(a-b)molD.(a+b)mol
二、双项选择题
7.(2012·
无锡一模)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等质量的硝酸铜:
(1)铜跟浓硝酸反应;
(2)铜跟稀硝酸反应;
(3)铜先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硝酸反应。
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相等
B.三种途径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相等
C.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是:
途径(3)>
途径
(1)>
途径
(2)
D.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途径
(2)>
途径(3)
8.下图是一套实验室制气装置,用于发生、干燥和收集气体。
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利用这套装置进行实验的是( )
A.铜屑和浓硝酸
B.二氧化锰和浓盐酸
C.电石和水
D.碳酸钙和稀盐酸
三、非选择题
9.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在全封闭状态下制备Cl2,同时证明氯气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按如图连接好装置后,第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开始,打开止水夹a、c,缓慢推动注射器A的活塞,将浓盐酸按1滴/秒的速率逐滴滴入到青霉素药剂瓶C中,当产生黄绿色气体,关闭止水夹c,打开止水夹b,进行相关性质实验探究。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假设实验中气体能满足实验的需要)。
(2)写出青霉素药剂瓶C中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霉素药剂瓶D盛放浓硫酸,青霉素药剂瓶E和F中出现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原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霉素药剂瓶G的变化:
先产生黄色浑浊,后溶液又逐渐变澄清,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说明其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乙同学观察到药剂瓶I中产生白色沉淀,为了确定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H与I两个装置之间再加一个装置。
你认为该装置中应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试剂或用品名称)。
(6)实验结束后应打开止水夹______、关闭止水夹______。
10.(2012·
山东高考)实验室采用MgCl2、AlCl3的混合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制备MgAl2O4,主要流程如下:
(1)为使Mg2+、Al3+同时生成沉淀,应先向沉淀反应器中加入________(填“A”或“B”),
再滴加另一反应物。
(2)如右图所示,过滤操作中的一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流程中沉淀是否洗净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
高温焙烧时,用于盛放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
(4)无水AlCl3(183℃升华)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实验室可用下列装置制备。
装置B中盛放饱和NaCl溶液,该装置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F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一件仪器装填适当试剂后也可起到F和G的作用,所装填的试剂为____________。
11.(2013·
潞河中学期中检测)过碳酸钠(2Na2CO3·
3H2O2)是一种集洗涤、漂白、杀菌于一体的氧系漂白剂。
某兴趣小组制备过碳酸钠的实验方案和装置示意图如下:
已知:
主反应:
2Na2CO3(aq)+3H2O2(aq)===2Na2CO3·
3H2O2(s) ΔH<
0
副反应:
2H2O2===2H2O+O2↑
滴定反应:
6KMnO4+5(2Na2CO3·
3H2O2)+19H2SO4===3K2SO4+6MnSO4+10Na2SO4+10CO2↑+15O2↑+
34H2O
50℃时,2Na2CO3·
3H2O2(s)开始分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支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的关键是控制温度,其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在滤液X中加入适量NaCl固体或无水乙醇,均可析出过碳酸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③中选用无水乙醇洗涤产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5)下列物质中,会引起过碳酸钠分解的有________。
A.Fe2O3 B.CuO
C.Na2SiO3D.MgSO4
(6)准确称取0.2000g过碳酸钠于250mL锥形瓶中,加50mL蒸馏水溶解,再加50mL2.0mol·
L-1H2SO4,用2.000×
10-2mol·
L-1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30.00mL,则产品中H2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12.(2012·
北京海淀区一模)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通过实验研究NO2的性质。
已知:
2NO2+2NaOH===NaNO3+NaNO2+H2O。
任务1: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NO2能否被NH3还原(K1、K2为止水夹,夹持固定装置略去)。
(1)E装置中制取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NO2能够被NH3还原,预期观察到C装置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未能观察到C装置中的预期现象。
该小组同学从反应原理的角度分析了原因,认为可能是:
①NH3还原性较弱,不能将NO2还原;
②在此条件下,NO2的转化率极低;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装置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2:
探究NO2能否与Na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实验前,该小组同学提出三种假设。
假设1:
二者不反应;
假设2:
NO2能被Na2O2氧化;
假设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验证假设2,该小组同学选用任务1中的B、D、E装置,将B中的药品更换为Na2O2,另选F装置(如上图所示),重新组装,进行实验。
①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是(某些装置可以重复使用)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B装置中淡黄色粉末逐渐变成白色。
经检验,该白色物质为纯净物,且无其他物质生成。
推测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解析:
本题考查中学化学中重要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及试剂的选择与作用。
酸与碱在常温下发生中和反应,中和滴定不需要加热,可通过滴加酚酞或甲基橙(不用紫色石蕊试液)引起溶液颜色的变化来确定反应终点。
中和热是指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所放出的热量,故中和热的测定不需加热,为了测定反应放出的热量必须在保温、隔热的条件下进行。
实验室制备乙烯时,需用酒精灯加热到170℃,而不是隔热,同时用浓H2SO4作催化剂、脱水剂;
制乙酸乙酯时浓H2SO4作催化剂、脱水剂,还必须加热。
综合以上分析①不加热,④加热,故A错;
②隔热,③用酒精灯加热,故B错;
①用指示剂,②不用指示剂,故C错;
③④均用浓H2SO4作催化剂,D正确。
答案:
2.解析:
A项使用长颈漏斗无法收集到气体;
B项可以通过U型管中红墨水液面的变化来说明试管内气体压强的变化,进而证明Na与H2O反应的热效应;
C项在小试管内看到浑浊(有S生成)即可证明氧化性:
KMnO4、Cl2、S依次减弱;
D项操作因NH4Cl受热易分解成HCl与NH3,HCl与NH3在烧瓶上又重新化合生成NH4Cl,从而达到分离SiO2与NH4Cl的目的。
3.解析:
A项,汽油含有不饱和烃,易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将汽油改为苯作萃取剂,使实验效果更好,不是从绿色化学理念角度考虑;
B项,纯水导电性很弱,电解很慢,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不是从绿色化学角度考虑;
C项,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慢,用粗锌代替纯锌,粗锌中含有铜等没有锌活泼的金属杂质,在稀硫酸中构成微小原电池,加快锌失去电子,从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角度考虑;
D项,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与稀硝酸反应时,可以及时调节铜丝的高度,让反应随时发生和随时停止,节省药品,减少污染物排放,从绿色化学理念角度考虑,D项正确。
4.解析:
加水稀释时,溶液中的溶质和所溶气体的量没有改变,浓度均减小,故不能判断。
5.解析:
A项,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错误;
B项,NH3不能用浓H2SO4干燥,错误;
D项,Cl2制取时需加热且收集时应长管进气,短管出气,错误;
只有C项,H2制取、干燥、收集全符合,正确。
6.解析:
Fe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Fe+2H+===Fe2++H2↑和Fe+Fe2O3+6H+===3Fe2++3H2O,故参加第一个反应的铁的物质的量为bmol,参加第二个反应的铁的物质的量为mol,则铁的总物质的量为bmol+mol=(a+b)mol。
7.解析:
按元素守恒,生成相同量的硝酸铜所消耗铜的量相同,但所消耗硝酸的量不同,途径(3)所消耗硝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