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基本杆组分析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633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原理基本杆组分析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机械原理基本杆组分析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机械原理基本杆组分析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机械原理基本杆组分析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机械原理基本杆组分析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原理基本杆组分析法.docx

《机械原理基本杆组分析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原理基本杆组分析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原理基本杆组分析法.docx

机械原理基本杆组分析法

 

机械原理

机构运动分析基本杆组法

 

Ⅱ级机构的杆组分析法通用子程序设计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用解析法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解析法中有矢量方程解析、复数矢量、杆组分析、矩阵运算等方法。

本文采用杆组分析的方法,设计通用的Ⅱ级杆组子程序,可对一般的Ⅱ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1.单杆运动分析子程序

  单杆的运动分析,通常是已知构件三角形△P1P2P3的边长l、r夹角α以及构件上某基点P1的运动参数x1,y1,x’1,y’1,x’’1,y’’1和构件绕基点转动的运动参数θ,θ’,θ’’,要求确定构件上点P2和P3的运动参数。

  显然,由图1可得下列关系式:

x2=x1+lcosθ,y2=y1+lsinθ

x’2=x’1-lsinθθ’,y’2=y’1+lcosθθ’

x’’2=x’’1-lsinθθ’’-lcosθθ’2,y’’2=y’’1+lcosθθ’’-lsinθθ’2

x3=x1+rcos(θ+α),y3=y1+rsin(θ+α)

x’3=x’1-(y3-y1)θ’,y’3=y’1+(x3-x1)θ’

x’’3=x’’1-(y3-y1)θ’’-(x3-x1)θ’2,y’’3=y’’1+(x3-x1)θ’’-(y3-y1)θ’2

由以上各式可设计出单杆运动分析子程序(见程序单)。

图1

  2.RRR杆组运动分析子程序

图2所示RRRⅡ级杆组中,杆长l1,l2及两外接转动副中心P1,P2的坐标、速度、加速度分量为x1,x’1,x’’1,y1,y’1,y’’1,x2,x’2,x’’2,y2,y’2,y’’2,要求确定两杆的角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θ1,θ’1,θ’’1,θ2,θ’2,θ’’2。

1)位置分析

将已知P1P2两点的坐标差表示为:

u=x2-x1,v=y2-y1

(1)

杆l1及l2投影方程式为:

l1cosθ1-l2cosθ2=u

l1sinθ1-l2sinθ2=v

(2)

消去θ1得:

vsinθ2+ucosθ2+c=0(3)

其中:

c=(u2+v2+l22-l12)/2l2

解式(3)可得:

tan(θ2/2)=(v±)/(u-c)(4)

式中+号和-号分别对应图2中m=+1和m=-1两位置。

图2

  

由式

(2)可得:

tanθ1=(v+l2sinθ2)/(u+l2cosθ2)(5)

2)速度分析

对式

(2)求导一次得:

A1θ’1+A3θ’2=u’,A2θ’1+A4θ’2=v’   (6)

其中:

A1=-l1sinθ1,A2=l1cosθ1,A3=l3sinθ2,A4=-l2cosθ2

解式(6)可得:

ω1=θ’1=(A4u’-A3v’)/D,ω2=θ’2=(A1v’-A2u’)/D   (7)

其中:

D=A1A4-A2A3=l1l2sin(θ1-θ2)

3)加速度分析

对式(6)求导一次得:

A1θ’’1+A3θ’’2=E,A2θ’’1+A4θ’’2=F   (8)

其中:

E=u’’+A2θ’12+A4θ’22,F=v’’-A1θ’12-A3θ’22

解式(8)可得:

α1=θ’’1=(A4E-A3F)/D,α2=θ’’2=(A1F-A2E)/D   (9)

由上述式子可设计出RRR杆组运动分析子程序(见程序单)。

3.RRP杆组运动分析子程序

图3所示RRPⅡ级杆组中,已知杆长l1及两外接点P1,P2的运动和移动副轴线P2P3的方向角变量(θ2,θ’2,θ’’2),P2点为以移动副与构件2相连的构件上运动已知的牵连点,要求确定运动变量l2,θ1,l’2,θ’1,l’’2,θ’’1。

  

1)位置分析

由于θ2已知,l2待求,将式

(2)消去θ1可得:

l22+2(ucosθ2+vsinθ2)l2+(u2+v2-l12)=0

由此解得:

l2=-(ucosθ2+vsinθ2)±

(10)

式中+号用于转动副中心P3处在P2H线段之外(

图3中m=+1的位置),-号用于P3处在P2H线段

之内(图3中m=-1的位置)。

 θ1由式(5)而定。

2)速度分析

  对式

(2)求导一次得:

图3

A1θ’1+A5l’2=G,A2θ’1+A6l’2=H(11)

其中:

A1,A2同前,A5=-cosθ2,A6=-sinθ2,G=u’+l2A6θ’2,H=v’-l2A5θ’2

  解式(11)可得:

ω1=θ’1=(A6G-A5H)/D8,l’2=(A1H-A2G)/D8 (12)

其中:

D8=A1A6-A2A5=l1cos(θ1-θ2)

3)加速度分析

对式(11)求导一次得:

A1θ’’1+A5l’’2=E1,A2θ’’1+A6l’’2=F1 (13)

其中:

E1=u’’+A2θ’12+2A6l’2θ’2+l2A5θ’22+l2A6θ’’2

F1=v’’-A1θ’12-2A5l’2θ’2+l2A6θ’22-l2A5θ’’2

解式(13)可得:

α1=θ’’1=(A6E1-A5F1)/D8,l’’2=(A1F1-A2E1)/D8 (14)

由上述式子可设计出RRP杆组运动分析子程序(见程序单)。

4.RPR杆组运动分析子程序

图4所示RPRⅡ级杆组中,已知杆长l1及两外接点P1,P2的运动,l1为P1点至导路的垂直距离,P2为过P2'与导路垂直延伸点,延伸距离为w(当P2与P1在导路同侧时,w取正,在异侧时,w取负),要求确定运动变量l2,θ1,θ2,l’2,θ’1,θ’2,l’’2,θ’’1,θ’’2。

1)位置分析

θ1与θ2的关系为:

θ2=θ1±π/2(15)

式中+号和-号分别对应图4中m=+1和m=-1两

位置。

  l1与l2有如下关系:

(16)

由式(4)和式(16)可得:

tan(θ2/2)=[v±(l1-w)]/(u-l2)(17)

2)速度分析

由于θ’1=θ’2,引进符号θ’i(i=1,2),对

(2)求导一次得:

A7θ’i+A5l’2=u’,A8θ’i+A6l’2=v’(18)

其中:

A7=-(l1-w)sinθ1+l2sinθ2

A8=(l1-w)cosθ1-l2cosθ2图4

解式(18)可得:

ωi=θi=(A6u’-A5v’)/(-l2),l’2=(A7v’-A8u’)/(-12) (19)

3)加速度分析

对式(18)求导一次得:

A7θ’’i+A5l’’2=E2,A8θ’’i+A6l’’2=F2 (20)

其中:

E2=u’’+A8θ’i2+2A6l’2θ’i,F2=v’’-A7θ’i2-2A5l’2θ’i

解式(20)可得:

αi=θ’’i=(A6E2-A5F2)/(-l2),l’’2=(A7F2-A8E2)/(-l2) (21)

由上述式子可设计出RPR杆组运动分析子程序(见程序单),在子程序中,以+m代替前面各式中出现的±计算符。

m称之为型参数,在设计主程序时,应根据各类Ⅱ级杆组不同的布置型式,确定m的取值(m可取+1,-1和0)。

5.PRP杆组运动分析子程序

图5所示PRPⅡ级杆组中,已知导路1,2两外接点P1,P2的运动,h1,h2分别为未知运动点P3至导路1,2的垂直距离,导路1,2的方位角、角速度、角加速度(θ1,θ’1,θ’’1,θ2,θ’2,θ’’2)均已知,要求确定导路1,2移动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l1,l2,l’1,l’2,l’’1,l’’2)以及P3点的运动(x3,x’3,x’’3,y3,y’3,y’’3)。

1)位置分析

推导l1,及l2的方程式:

x1+l1cosθ1+h1sinθ1=x2+l2cosθ2-h2sinθ2

y1+l1sinθ1-h1cosθ1=y2+l2sinθ2+h2cosθ2

整理得:

l1cosθ1-l2cosθ2=E1

l1sinθ1-l2sinθ2=F1(22)

其中:

E1=u-A3h1-A4l2,F1=v+A1h1+A2h2,

A1=cosθ1,A2=cosθ2,A3=sinθ1,A4=sinθ2。

由于θ1,θ2均已知,由此解得:

l1=(F1cosθ2-E1sinθ2)/D8

l2=(F1cosθ1-E1sinθ1)/D8(23)

其中:

D8=A2A3-A1A4=sin(θ1-θ2)

P3点的位置为:

x3=x1+l1cosθ1+h1sinθ1

y3=y1+l1sinθ1-h1cosθ1(24)

2)速度分析

对式(22)求导一次,整理得:

l’1cosθ1-l’2cosθ2=E2图5

l’1sinθ1-l’2sinθ2=F2(25)

其中:

E2=u’+A6θ’1–A8θ’2,F2=v’-A5θ’1–A7θ’2,A5=l1cosθ1+h1sinθ1,

A6=l1sinθ1-h1cosθ1,A7=l2cosθ2-h2sinθ2,A8=l2sinθ2+h2cosθ2。

由(25)解得:

l’1=(F2cosθ2-E2sinθ2)/D8

l’2=(F2cosθ1-E2sinθ1)/D8(26)

P3点的速度为对式(24)求导得:

x’3=x’1+l’1cosθ1+A6θ’1

y’3=y’1+l’1sinθ1-A5θ’1(27)

3)加速度分析

对式(25)求导一次,整理得:

l’’1cosθ1-l’’2cosθ2=E3

l’’1sinθ1-l’’2sinθ2=F3(28)

其中:

E3=u’’+2A3l’1θ’1+A5θ’12+A6θ’’1–2A4l’2θ’2–A7θ’22–A8θ’’2,

F3=v’’-2A1l’1θ’1+A6θ’12-A5θ’’1+2A2l’2θ’2–A8θ’22+A7θ’’2。

解(28)式得:

l’’1=(F3cosθ2–E3sinθ2)/D8

l’’2=(F3cosθ1–E3sinθ1)/D8(29)

P3点的加速度为对式(27)求导得:

x’’3=x’’1+A1l’’1-2A3l’1θ’1-A5θ’12-A6θ’’1

y’’3=y’’1+A3l’’1-2A1l’1θ’1-A6θ’12-A5θ’’1(30)

由上述式子可设计出PRP杆组运动分析子程序(见程序单)。

6.RPP杆组运动分析子程序

图6所示RPPⅡ级杆组中,已知导路1参考点P1和外转动副P2的运动,h为外副P2至导路2的垂直距离,导路1的方位角、角速度、角加速度(θ1,θ’1,θ’’1)已知,导路1与导路2间的夹角为δ。

要求确定导路1,2移动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l1,l2,l’1,l’2,l’’1,l’’2)以及导路中心P3,P4点的运动(x3,x4,x’3,x’4,x’’3,x’’4,y3,y4,y’3,y’4,y’’3,y’’4)。

1)位置分析

推导l1,及l2的方程式:

x1+l1cosθ1+l2cos(θ1+δ)=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