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动与长动控制概要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5620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点动与长动控制概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点动与长动控制概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动与长动控制概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动与长动控制概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点动与长动控制概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点动与长动控制概要Word文档格式.docx

《点动与长动控制概要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点动与长动控制概要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点动与长动控制概要Word文档格式.docx

断开。

但是,这两对触点的变化是有先后次序的,按下按钮时,动断触点先断开,动合触点后闭合;

松开按钮时,动合触点先复位(断开),动断触点后复位(闭合)。

结构形式,K开启式,S防水式

J紧急式,X旋钮式

动断触点数

动合触点数设计序号

按钮

主令电器

二、接触器

接触器是一种自动控制电器,它可以用来频繁地远距离接通或断开大容量的交直流负载电路。

接触器按其主触点通过电流的种类不同可分为直流和交流接触点两种,目前在控制电路中

多数采用交流接触器。

1外形结构与符号

交流接触器外形结构及符号如图所示,其文字符号为KM

 

1—灭弧罩;

2-触点压力弹簧片;

3—主触点;

4—反作用弹簧;

5—线圈;

6—短路环;

7—静铁心;

8—弹簧;

9—动铁心;

10—辅助动合触点;

11—辅助动断触点

(a)电磁线圈(b)动合主触点(c)动断主触点(d)动合辅助触点(e)动断辅助触点

2•组成及动作原理

交流接触器主要由电磁系统、触点系统和灭弧装置及其它部件等四部分组成。

1)电磁系统

电磁系统主要用于产生电磁吸力(动力)。

它由电磁线圈(吸力线圈)、动铁心(衔铁)和

静铁心等组成。

交流接触器的电磁线圈是由绝缘铜导线绕制在铁心上,铁心由硅钢片叠压而成,以减少铁

心中的涡流损耗,避免铁心过热。

在铁心上装有一个短路铜环,其作用是减少交流接触器吸合

时产生的振动和噪声,故又称减振环,其材料为铜、康铜或镍铬合金等。

2)触点系统

触点系统主要用于通断电路或传递信号。

它分主触点和辅助触点,主触点用以通断电流较大的主电路,一般由三对动合触点组成;

辅助触点用以通断电流较小的控制电路,一般有动合和动断各两对触点,常在控制电路中起电

气自锁或互锁作用。

3)灭弧装置

灭弧装置用来熄灭触点在切断电路时所产生的电弧,保护触点不受电弧灼伤。

在交流接触

器中常采用的灭弧方法有电动力灭弧和栅片灭弧。

4)其他部件

包括反作用弹簧、缓冲弹簧、传动机构、接线柱和外壳等。

1—主触点2—动铁心3—电磁线圈4—静铁心

交流接触器动作原理:

电磁线圈得电以后,产生的磁场将铁心磁化,吸引动铁心,克服反作用弹簧的弹力,使它向着静铁心运动,拖动触点系统运动,使得动合触点闭合、动断触点断开。

一旦电源电压消失或者显著降低,以致电磁线圈没有激磁或激磁不足,动铁心就会因电磁吸力消失或过小而在反作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释放,使得动触点与静触点脱离,触点恢复线圈未通电时的状态。

图1.12交流接触器动作原理示意图

例如:

CJ20B-40/3表示额定电流为40A、三极、栅片灭弧的380V交流20型接触器。

三、点动控制线路

点动控制是指按下按钮电动机得电起动运转,松开按钮电动机失电直至停转。

图中左侧部分为主回路,三相电源经刀开关QS熔断器FU和接触器KM的三对主触点,

接到电动机M定子绕组上。

主电路中流过的电流是电动机的工作电流,电流值较大。

右侧部分

为控制电路,由按钮SB和接触器线圈KM串联而成,控制电路电流较小。

线路动作原理:

合上刀开关QS后,因没有按下点动按钮SB,接触器KM线圈没有得电,KM的主触点断开,电动机M不得电,所以不会起动。

按下点动按钮SB后,控制回路中接触器KM线圈得电,其主回路中的动合触点闭合,电动

机得电起动运行。

松开按钮SB按钮在复位弹簧作用下自动复位,断开控制电路KM线圈,主电路中KM触

点恢复原来断开状态,电动机断电直至停止转动。

控制过程也可以用符号来表示,其方法规定为:

各种电器在没有外力作用或未通电的状态记为“-”,电器在受到外力作用或通电的状态记为“+”,并将它们相互关系用线段“一一”表示,线段的左边符号表示原因,线段的右边符号表示结果,自锁状态用在接触器符号右下角写

“自”表示。

那么,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控制线路控制过程就可表示如下:

起动过程:

SW——KM——M+(起动)

停止过程:

SB——KM——M-(停止)

其中,SB+表示按钮被按下,SB-表示按钮被松开。

该控制电路中,QS为刀开关,不能直接给电动机M供电,只起到电源引入的作用。

主回

路熔断器FU起短路保护作用,如发生三相电路的任两相短路,或是任一相电路发生对地短路,

短路电流将使熔断器迅速熔断,从而切断主电路电源,实现对电动机的短路保护。

四、长动控制线路

长动控制(亦称连续控制)是指按下按钮后,电动机通电起动运转,松开按钮后,电动机仍继续运行,只有按下停止按钮,电动机才失电直至停转。

长动与点动主要区别在于松开起动按钮后,电动机能否继续保持得电运转的状态。

如果所设计的控制线路能满足松开起动按钮后,电动机仍然保持运转,即完成了长动控制,否则就是点动控制。

LIL2□

长动控制线路是在点动控制线路的起动按钮SB2两端并联一个接触器的辅助动合触点KM

另串联一个动断停止)按钮SB。

控制线路动作原理:

合上刀开关QS

起动:

SB2+-——KM+——M+(起动)

停止:

SBT——KM-——M-(停止)

KM§

+表示“自锁”。

接触器的辅助动合触点称为“自锁”触点。

所谓“自锁”,是依靠接触器自身的辅助触点来保证线圈继续通电的现象。

带有“自锁”功能的控制线路具有失压(零压)和欠压保护作用。

即:

一旦发生断电或电

源电压下降到一定值(一般降低到额定值85%以下)时,自锁触点就会断开,接触器KM线圈

就会断电,不重新按下起动按钮SB2,电动机将无法自行起动。

只有在操作人员有准备的情况下再次按下起动按钮SB2,电动机才能重新起动。

从而保证了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五、热继电器

电路中串入热继电器FR作为电动机的过载保护。

电动机过载时,过载电流将使热继电器中双金属片弯曲动作,使串联在控制电路的动断触点断开,从而切断接触器KM线圈的电路,主触点断开,电动机脱离电源停转。

1、外形结构及符号

热继电器的外形结构及符号如图所示,其中文字符号为FR。

(a)热元件

2、动作原理

1—推杆;

2—主双金属片;

3—热元件;

4—导板;

5—补偿双金属片;

6—静触点(动断);

7—静触点(动合);

8—复位调节螺钉;

9—动触点;

10—复位按钮;

11—调节旋钮;

12—支撑件;

13—弹簧

带断相保护

极数

额定电流

设计序号

热继电器

六、中间继电器

中间继电器主要是在电路中起信号的传递与转换作用。

中间继电器可以实现多路控制,并可将小功率的控制信号转换为大容量的触点动作,以驱

动电气执行元件工作,有时也可用中间继电器控制小容量电动机的起、停。

中间继电器也分成直流与交流两种,其结构一般由电磁机构和触点系统组成。

电磁机构与

接触器相似,其触点因为通过控制电路的电流容量较小,所以不需加装灭弧装置。

中间继电器的外形结构及符号如图所示,其文字符号为KA,

中间继电器的结构和交流接触器基本一样,其外壳一般由塑料制成,是开启式。

外壳上的相

间隔板将各对触点隔开,以防止因飞弧而发生短路事故。

触点一般有(动合/动断)6/2、4/4、

6/2三种组合形式。

中间继电器与交流接触器的动作原理相似,参照接触器动作原理进行分析。

JZ

动断触点数动合触点数设计序号中间

继电器

七、点动与长动控制线路

1、用开关控制的点动与长动控制电路

线路动作原理为:

点动(SA断开)

SB2+—

—kM—

M(运转)

SB

2-

—kM—-

—M-(停车)

长动(SA闭合):

SB2±

—kM自—

-一M+(运转)

1-

—KM-—

-一M-(停车)

2、用复合按钮控制的点动与长动控制线路

图中SB为长动按钮,SE3为点动按钮,但需注意它是一个复合按钮,使用了一对动合触点和一对动断触点。

长动:

SB士——KM:

——M+(运转)

点动:

SB3士一一KM±

――M士(运转,停车)

3、利用中间继电器控制的点动与长动控制线路线路动作原理为:

SB2士——KA+s——KM+——M+(运转)

士士士

SB3士——KM±

——M士(运转,停车)

KM线圈得电后,自

综上所述,线路能够实现长动和点动控制的根本原因,在于能否保证锁支路被接通。

能够接通自锁支路,就可以实现长动,否则只能实现点动。

FU[]呀

KAK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