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与动物营养服务能力建设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5322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饲料与动物营养服务能力建设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饲料与动物营养服务能力建设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饲料与动物营养服务能力建设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饲料与动物营养服务能力建设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饲料与动物营养服务能力建设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饲料与动物营养服务能力建设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饲料与动物营养服务能力建设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饲料与动物营养服务能力建设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饲料与动物营养服务能力建设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学院现有专业实验实训室、校内养殖中心,实训设备总值289(万元),仪器设备186台套,其中大型实训仪器设备总值45万元,其中大型实训仪器设备5台套。

基本能满足学生校内实验实训的需要;

校企共建的猪饲料生产与种猪繁育基地、兔饲料生产与种兔繁育基地为学生按计划“全进全出”开展工学结合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充分保障;

与正大、通威等近二十多家产业龙头企业建立的校外生产实习基地,为学生毕业项岗实习和就业提供条件保障。

3、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本专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达到50%以上,饲料与动物营养博士2名,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占到50%以上,多名教师具有国家级职业技能情高级考评员资格,一名教师兼任四川隆生集团技术总监,部分教师常年担任企业技术顾问,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经验,加上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的充足校外兼职教师资源,为本专业高水平建设提供了高素质的人力支撑。

4、学生综合素质高

始终把对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摆在首位,求真务实,定位准确,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了品牌优势,毕业生竞争力强。

在对往届毕业生的追踪调查中,用人单位普遍评价由于本专业的学生对自身定位准确,能放下架子,吃苦耐劳,在企业“下得去,用得着,留得住”,与其它院校毕业的学生相比,具有的独特优势,更符合企业的需要。

很多企业通过与学院建立合作关系,使学院成为企业发展重要而稳定的人才培养基地,毕业生供不应求。

5、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本专业在建设与改革过程中,始终面向企业和广大养殖农户,为“三农”服务,开展养殖技术培训与科技推广工作。

近年来,与崇州旺达、华侨凤凰等企业联合开展各类专业技术培训与职业技能培训1000余人次;

以郫县农发局和双流专家大院为依托,为广大养殖农户开展畜禽养殖技术培训和动物预防工作,编制农村养殖实用技术宣传资料,为地方经济服务;

部分教师常年战斗在生产一线,担任企业的总经理、技术总监、技术顾问、科技特派员等,参与企业的管理与产品的开发推广、技术服务与咨询;

为灾后重建与金堂县帽顶村等扶贫基地也作了大量的技术服务与推广工作,社会影响力大。

6、具有明显的生源优势和就业优势

四川省畜牧业的发展需要大批从事现代饲料生产、动物健康养殖、畜牧生产与管理等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加上学校所处成都及周边地区汇聚了正大、希望、通威等众多行业龙头企业,人才需求持续稳定,独特的区域优势和多年建设所积累的优质教学条件,形成了该专业较强的吸引力和良好的社会声誉,生源较充足,报到率高,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质量好,发展空间大。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以培养面向现代饲料工业生产及畜禽生产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核心,建立、完善“校企合作,双元互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有效实施;

构建适应动物养殖与饲料生产加工行业职业岗位所具备的素质、知识与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

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优化和完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校企共建、能满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施的校外生产实训基地;

建立由学校主导,企业参与,第三方评价的全面质量评价体系;

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对接,强化社会服务能力;

毕业学生竞争力强,学生就业率与创业率高,就业质量好,企业满意度高,为推动我国饲料工业健康发展,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建设和升级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其建设水平及服务能力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建设实施内容

1、完善“校企合作,双元互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图1:

“校企合作,双元互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图

建立完善“校企合作,双元互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图1)。

即学校、企业深度交融,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教育教学共同实施,课程与教学资源共同开发,实习实训资源共享,人才培养质量共同评价,以校外生产实训基地为主要支撑,采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形式使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交替完成学业,实现校企合作、教产结合、教学做合一。

2、优化重组课程体系

以能力为本位,以饲料和畜禽生产主要工作岗位所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切入点构建课程体系,优化重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确定动物营养与饲料、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饲料生产加工技术、养猪与猪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草食动物饲饲养与疾病防治六门专业核心课程,实现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及职业资格鉴定相对接。

3、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1)专任教师培养;

通过轮流选派专业教师到知名院所学习进修和学历提升,参加教育教学与行业学术培训研讨,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践锻炼,参与学生生产实训指导及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及对外服务工作,提高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到2013年,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超过80%,并能承担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主干课程教学任务与课程改革,成为社会服务与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推广的主力,在成都乃至四川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建立完善双师素质教师培训与管理制度。

(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聘请校外专家10名,培养师资,开展专题讲座,参与理论与实践教学工作,参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课程体系建设、质量评估等工作。

从合作企业中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或技术能手15人,承担部分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指导学生生产实践与生产性实习实训。

到2013年,专兼职教师比例达1:

1,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达40%,

按专业核心课程,组建由专兼职教师组成的课程教学团队,全程参与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及科研、技术推广和教育教学改革,为成都地区及四川的饲料和畜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4、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完善已有实验室建设,重点打造饲料质量检测中心和饲料配制及生产模拟互动实训室,建成能对食品饲料营养成分、药物成分、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精确分析检测的开放型检测中心,能承担教学、科研、职业技能鉴定及对外技术服务等工作。

保证现有实训中心常年饲养鸡、猪、兔、牛、羊等动物达到实习实训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满足该专业各门课程实习实训项目,并能承担家畜饲养工、饲料检验化验工、饲料配料混合工等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

借助现代现代农牧产业园建设,引入中国康大食品有限公司,建成兔饲料生产和种兔繁殖基地,打造四川乃至西部地区兔产业中心,集产学研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于一体,同时进一步完善与旺达共建的猪饲料生产与种猪繁殖实训基地教学条件和运行机制,巩固已有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在未来两年内新增校企合作实训基地2-4个。

5、建设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评价体系

通过建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对动物营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充分论证,并对整个方案实施过程实行全程指导与监控,从源头上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采用学分制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别单列学分,学校考试、资格证书与实践单位考评相结合,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评价核心,集成多种考核评价方式,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实行三证书制度,即学生毕业应具备企业工作经历证、职业资格证和毕业证。

借助社会评估机构引入第三方评价,以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等作为质量评价重要指标,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全面、科学评价。

6、强化社会服务功能

(1)校企合作,增强专业社会服务功能

以与四川旺达饲料公司、中国康大食品有限公司分别共建的猪饲料生产与种猪繁育基地、兔饲料生产与种兔繁育基地为平台,师生通过生产实践参与企业生产与经营,使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结合成都及四川省十二五发展规划,以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为重点,围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重点开展饲料安全生产与质量控制、现代畜禽养殖技术集成的应用与推广,进而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对接,带动一方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开展技能培训,支持从业人员知识与技能更新,为地方经济服务。

发挥学校技术优势和社会影响力,以校内外生产实训基地、科技专家大院等为平台,开展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和更新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企业竞争力,对行业规范,食品安全和畜牧科技的贡献率提高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预计未来2年为行业技术管理人员、企业从业人员和养殖农户进行技术培训与技术咨询2000人次左右。

四、改革举措

1、引企入校,驻校入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方式一:

学院通过承担130亩土地流转费用,由四川旺达饲料公司引入世界一流种猪及繁育设施设备,完成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教学场地和住宿等条件,双方共同配置相关实验室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建立了猪饲料生产与种猪繁殖实训基地,同时作为学校培训点承担校内外理论教学与技术培训工作。

方式二:

引入中国康大食品有限公司入驻学校,挂牌成立康大集团西南事业部,并拟在学院现代农牧产业园与企业共建现代兔饲料生产与祖代种兔繁殖基地,打造西部最大的兔产业发展中心。

通过以上方式,学院以较少的投入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实训基地,使学校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效对接同时,较好地解决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克服通常基地建设带来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使学校有条件按教学计划对校外生产实训进行设计和监管,大大提高生产实训的实效,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人员互动、人才共育。

2、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

以校外实训基地为重要支撑,结合校内实验室、仿真实训基地,在饲料与动物营养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创新运行机制,具体表现为:

(1)优化课程设计,基于饲料及畜禽生产过程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改革,构建完整的工学交替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按生产岗位最新需求进行课程内容设计。

改变学科体系特征明显的教学大纲,基于生产过程,以任务驱动设计课程标准,确定课程核心技能,强化实战技能训练。

(2)改革学教方式:

采用工学交替,学生在校两年内完成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在第五学期利用十二周时间到企业开展工学结合生产实践,参与现代畜牧生产、饲料生产主要环节,学生按企业准员工管理,学生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活动,既是教学计划的内容,同时也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一部分。

同时将部分课程安排在企业,由双方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评定实习成绩,作为必修课程单独计学分,实现产教结合,教学做合一;

返校后由校内外教师以专题形式对相关理论进行总结提升,学生分组开展专题讨论,有针对性地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再通过毕业项岗实习与论文答辩,实现“理论——实践——理论”的多次循环与提升。

在教学中采用现场教学法、专题讨论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