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52820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9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Word下载.docx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Word下载.docx

友情是人生的一笔储蓄,能让你受益匪浅。

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衷言,是跌倒时的真诚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真正的友情,是不可能单向收取的,而是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任何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连本钱也要丧失殆尽。

(1)请将语段开头的句子抄写下来,要求规范、工整。

友情是人生的一笔储蓄。

(2)请给加点的字注音。

储:

________ 分:

(3)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

(4)请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线的词语。

受益匪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给姥姥派活儿

姥姥来了之后,美溪开始后悔自己的决定。

姥姥来家里的第二天,美溪刚下班,姥姥就端着小花簸箕来了,没细一看,里面全是各色小碎布。

姥姥说:

“把这些碎步拼成抹布用。

美溪哭笑不得。

姥姥一边缝一边念叨:

“现在,大家都不知道爱惜东西啊。

多好的衣服,说扔就扔了。

年轻的时候,我就靠拼接点东西补贴家用……”

吃完晚饭,美溪本来想看看电视,和妈妈聊聊天,没想到姥姥伸手关了灯和电视,她说:

“费电,早点睡。

这还不算。

美溪从学校赶回家取东西,刚把车开进小区,看见一个老人俯身从垃圾堆里往外捡饮料瓶。

仔细一看,竟然是姥姥。

姥姥装备还挺齐全,待着太阳帽,围着大纱巾,背着一个大包,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铁钩。

美溪停下车,二话没说,就把姥姥扯上楼:

“您这是要干什么呀?

姥姥振振有词:

“捡点破烂呗,每天不能没事干呀。

你看,我捂得多严实,没人认识我,不会给你丢人的。

美溪一转身,就跟妈妈发火:

“你怎么也不看住她呀。

妈妈解释说:

“我说她,她也不听呀。

晚上,妈妈帮姥姥洗脚,铺好床,看着她睡了。

美溪悄声说:

“把姥姥送二舅家吧。

妈妈苦笑:

“你二舅是个火爆脾气,二舅妈身体也不好……”

美溪说:

“那就四舅家吧,姥姥最疼他。

妈妈笑了:

“你四舅妈可不好说话,这不是让你四舅为难吗?

美溪没好气地说:

“天天不让我看电脑,不让你看电视,不让妞妞吃零食,不让我们叫外卖。

每天,我在学校忙,回家还得缝缝补补。

还得跟邻居解释,不是我们不孝顺。

妈妈说:

“姥姥年纪大了,老小孩嘛,得顺着她呀。

我们小的时候,家里穷,孩子多,要不是你姥姥把我们供养出来……”

没过多久,美溪突然接到社区的电话,说姥姥把好好的一块公共绿地给铲了,种上了菜。

工作人员说:

“小区居民们都上这儿来投诉了。

晚上,美溪刚进家门,妈妈赶紧迎上来:

“闺女啊,看今天我做了你最喜欢吃的三鲜馅饺子。

美溪知道,妈妈肯定是怕自己跟姥姥发脾气。

她走到姥姥身边,掏出十几个小瓶瓶罐罐:

“姥姥,您不是喜欢种菜吗?

我买了这个。

每个瓶子里,都是不同的蔬菜,咱可以在阳台上种。

种完了,自己吃,又绿色又环保,怎么样?

这是白菜,这是香菜,这是薄荷……”

姥姥的眼神立刻被吸引住了。

不出两个月,家里的小阳台上一片葱葱郁郁。

对操劳一辈子的姥姥来说,种菜简直就是小儿科。

没过多久,姥姥琢磨出新花样。

晚上,姥姥端着小花簸箕,递给梅西:

“我教你给妞妞做双虎头鞋吧。

看着姥姥热烈的神情,美溪只好咬着牙,笑着接过来。

姥姥开心地给美溪讲,怎么选花布,怎么绣虎头,怎么纳鞋底。

美溪灵机一动,想到一个主意。

梅西将姥姥的虎头布鞋晒在微信里,标注:

“预订款。

九十岁老人亲手缝制,环保,吉祥,每双售价99元。

别说,不少人来询问,都想预定。

美溪拿着手机,把大家想预订的消息告诉姥姥:

“您现在算国宝级的大师,这么多人想买。

姥姥两眼放光:

“99元,会不会太贵呀?

要我说,20元钱就行了。

美溪笑着解释:

“贵有贵的道理吧。

我给你特意买了最好的布料,我再帮您设计新的款式,一分钱一分货。

姥姥开心了:

“今天晚上,咱们娘仨就开工。

美溪一脸坏笑:

“姥姥,人家是冲着您才买的,都想沾沾您高寿的福气。

如果是别人做的,咱可就算欺骗消费者了。

姥姥点点头:

“你说得对,咱做人得讲诚信。

美溪从针线中彻底解脱出来,满心欢喜。

妈妈有点怀疑:

“能行吗?

美溪悄声告诉她:

“老小孩除了孝顺她,还得让她多接触新鲜事物。

孝顺的方法,也有很多种,不是吗?

没多久,美溪又发愁了。

姥姥做得太投入,每天低头做鞋,劝都劝不住。

姥姥一边缝,一边跟美溪唠叨:

“我知道你们现在工作忙,花钱的地方多,得节省着点儿。

我活了这么久,不能拖累你们。

别看姥姥年纪大了,还有点用。

多做几双,卖了钱,给妞妞买花裙子,给你妈买点好吃的。

她呀,小时候就爱吃油炸糕,两毛钱一块,咱都买不起呀……”

唠叨声中,美溪起身去了洗手间,关上门,让泪水安静地流淌下来。

晚上,美溪帮姥姥洗好脚,铺好床,回到自己房间,看见妞妞费力地端着一盆洗脚水过来:

“妈妈,轮到我给你洗了。

美溪楞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

妈妈悄声问美溪:

“还把姥姥送走不?

美溪笑了:

“我怎么舍得把老太太送走啊?

还有你,若有一天,你变得跟姥姥一样,我也要把你当成宝贝。

妞妞看着妈妈和姥姥:

“你们怎么哭了?

妈妈,等你变成姥姥,我也宝贝你。

美溪一把搂过女儿,心里除了幸福,还是幸福。

3.文中美溪给姥姥派了哪些活儿?

分别产生了怎么样的结果?

4.文中的姥姥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5.阅读全文,揣摩“美溪一把搂过女儿,心里除了幸福,还是幸福”中“幸福”的含义。

6.画线段写妞妞端水给美溪洗脚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7.本文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

请阅读文章,写出两点启示。

阅读下面关于塞罕坝的一篇通讯(节选),回答问题。

在塞罕坝,谁是最可爱的人?

五十五载寒来暑往,河北塞罕坝林场几代务林人,植绿荒原、久久为功,以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科学求实的严谨态度、持之以恒的钉钉子精神,营造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

112万亩林海,如果按一米的株距排开,可以绕地球赤道12圈。

曾经一度“高、远、冷”的塞罕坝,如今变成了“绿、美、香”的“华北绿宝石”。

著名作家魏巍为此赋诗:

“万里蓝天白云游,绿野繁花无尽头。

若问何花开不败,英雄创业越千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初吃的苦都化为了今天的甜。

(小标题1)

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是塞罕坝林场创业者们必须闯过的难关。

1962年,原林业部从全国24所大中专院校调配了127名毕业生,和河北承德当地242名干部、工人一起,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向荒原沙地进军。

9月份,从承德围场县城到塞罕坝的路上,18岁的尹桂芝坐在一辆解放牌大货车里,一想到“马上就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了”,心中非常兴奋。

在育苗圃,尽管寒风袭人,手冻肿了、裂了口子,尹桂芝和同事们仍在泥潭里坚持工作。

她们一坐就是一天,每人每天得选上万棵苗子。

“收工的时候,腿都不听使唤了,站不起来,腰也直不起来。

整个人就像僵住了一样,好半天才能动。

但大家的心里就是憋着一股子劲儿:

一定要把苗子育好,把林子造好!

”尹桂芝说。

承德农专毕业的赵振宇,也于1962年来到塞罕坝。

作为一名施工员,赵振宇每天都要在山上巡查,走几十公里的路。

有时晚上回来,棉衣冻成了冰甲,棉鞋冻成了冰鞋,走起路来哗哗响。

“晚上是最难熬的,被窝成了‘冰窝’,怎么睡?

有人就把砖头和石头扔到火堆里,烧一阵子,再搬进被窝。

”赵振宇说。

缺少粮食,大伙儿只能吃非常粗糙的全麸黑莜面。

蔬菜紧缺,天气好的时候,大伙儿就挖点野菜吃。

盐水泡黄豆已是塞罕坝难得的美味。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创业者们开荒种地,一边造林,一边种粮,自力更生。

在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下,不少人都患上了心脑血管病、关节炎、风湿。

如今,荒原变绿了,风沙变小了,生活改善了。

抚今追昔,塞罕坝人由衷欣慰:

当初吃的苦,都化为了今天的甜。

科学求实,愈挫愈勇,全力以赴恢复美好绿水青山(小标题2)

林场建立之初,打击接踵而至。

因缺乏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造林的经验,1962年春天林场创业者们栽下1000亩树苗,到了秋天,成活率还不足5%。

不气馁,接着干,1963年春天又造林1240亩,可成活率仍不足8%。

接踵而来的两次失败,如同两盆冰水,泼在了创业者的头上。

刚刚上马的塞罕坝林场内一时间刮起了“下马风”,造林事业处在了生死存亡的关口。

关键时刻,四位场领导王尚海、刘文仕、王福明、张启恩,把家从北京、承德、围场等地搬到了塞罕坝,破釜沉舟,安定人心。

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他们很快发现了原因:

外地苗木在调运途中容易失水、伤热捂苗,无法适应塞罕坝风大天干、异常寒冷的气候。

那就从零开始,自己育苗。

经过艰苦探索,他们改进了传统的遮阴育苗法,在高原地区首次取得了全光育苗的成功,并摸索出培育“大胡子、矮胖子(根系发达、苗木敦实)”优质壮苗的技术要领,大大增加了育苗数量和产成苗数量,终于解决了大规模造林的苗木供应问题。

两次失败,怎能把塞罕坝人打倒?

1964年,春季造林的号角再次吹响,老书记王尚海带领职工在一个三面环山、名为马蹄坑的地方,开展了“马蹄坑造林大会战”。

历经30多天,造林516亩,成活率达到90%以上。

塞罕坝人信心大振,“下马风”销声匿迹。

这一役,创造了高寒地区栽植落叶松的成功先例,也开创了国内使用机械成功栽植针叶树的先河。

正是从那时起,塞罕坝开启了大面积造林的时代。

最多时每天造林超过2000亩。

在缺少设备、气候恶劣的条件下,全场团结一心植绿荒原,到1976年,累计造林69万亩。

然而,就在塞罕坝人准备大干一场之时,灾难降临到了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

1977年,林场遭遇历史罕见的“雨凇”灾害,57万亩林地受灾,20万亩树木一夜之间被压弯折断,林场10多年的劳动成果损失过半。

1980年,林场又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连续3个月的干旱,导致12.6万亩树木旱死。

那时,眼看着自己亲手种下、辛勤抚育的树木遭灾,许多塞罕坝人痛哭失声!

擦干眼泪,重整旗鼓。

塞罕坝人总结经验教训,引进新的树种,研究推广抗旱造林技术,再次将希望的树苗栽到大地上。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从1962年到1982年的20年中,塞罕坝人在沙地荒原上造林96万亩,其中机械造林10.5万亩,人工造林85.5万亩,保存率达七成,创下当时全国同类地区保存率之最。

自2011年开始,塞罕坝林场在土壤贫瘠的石质山地和荒丘沙地上实施攻坚造林。

整地、客土回填、容器苗造林、浇水、覆土防风、覆膜保水、架设围栏……截至目前,已完成攻坚造林7万余亩。

直面困难、愈挫愈勇的塞罕坝人,踏上了新的征程。

小标题3 

 

造林的接力棒,从老一辈人的手里,稳稳传递到了新一代务林人的手上。

“刚到这里时感觉很荒凉,冬季寒冷,和我的老家差别很大。

”1984年,河北林业专科学校毕业生、19岁的刘海莹来到塞罕坝,成为基层林场的第二代技术员。

他是河北秦皇岛人,最初感到有些难以适应。

住工棚、喝雪水、啃咸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