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与营养课件文本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51146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4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疾病与营养课件文本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疾病与营养课件文本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疾病与营养课件文本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疾病与营养课件文本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疾病与营养课件文本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疾病与营养课件文本文档格式.docx

《疾病与营养课件文本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疾病与营养课件文本文档格式.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疾病与营养课件文本文档格式.docx

反之;

体重则下降。

肥胖者基础代谢往往高于正常者,但按公斤体重折算后往往低于后者,因此基础代谢低,可能导致肥胖。

4、内分泌因素:

1)胰岛素——胰岛β-细胞分泌:

功能:

调解血糖,促进血液中葡萄糖进入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

2)胰高血糖素——胰岛α-细胞分泌:

3)生长激素——垂体分泌:

4)性激素

二、肥胖的类型

(一)单纯性肥胖:

无明显神经、内分泌系统形态和功能改变

1、体质性肥胖:

主要由于脂肪细胞增生所致,与25岁以前营养过度有关。

多半有家族性遗传史。

人体脂肪细胞有一极为活跃的增殖期,称“敏感期”。

在此期如营养过度,就可导致脂肪细胞增多。

故儿童期特别是10岁以内,保持正常体重甚为重要。

据报告,0~13岁时超重者中,到31岁时有42%的女性及18%的男性成为肥胖症患者。

(预防肥胖要从婴、幼儿时期开始!

)2、获得性肥胖:

又称营养性肥胖主要是脂肪细胞肥大所致。

多由于20~25岁以后营养过度,摄取热量超过机体各种新陈代谢活动过程所需要;

或由于体力活动过少或因某种原因需较长期卧床休息,热量消耗少而引起的肥胖。

该类型对胰岛素较为敏感,减肥效果明显。

(二)继发性肥胖:

有内分泌、代谢病因可循

1、下丘脑综合征:

可由下丘脑本身病变或垂体病变影响下丘脑,或中脑、第三脑室病变引起。

因下丘脑食欲中枢损害致食欲异常,如多食,而致肥胖。

2、肾上腺性肥胖:

常见于肾上腺皮质腺瘤或腺癌,自主分泌过多的皮质醇,引起继发性肥胖。

3、垂体性肥胖: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使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产生过多的皮质醇,导致肥胖。

4、甲状腺性肥胖:

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

较之肥胖更为明显的症状有面容臃肿,皮肤呈苍白色,乏力、脱发,反应迟钝,表情淡漠。

5、胰源性:

常见于轻型Ⅱ型糖尿病早期,胰岛β细胞瘤及功能性自发性低血糖症。

常因多食而肥胖。

6、性腺功能减退性肥胖:

多见于女子绝经后及男子睾丸发育不良等情况。

大部分是由于性腺功能减退而致肥胖。

男性性功能低下肥胖一般不如女性绝经期发胖显著。

性腺性肥胖全身脂肪积聚较匀称,以胸腹、股、背部为明显。

三、肥胖的危害

1、血脂升高和心血管疾病:

肥胖特别是重度以上肥胖,由于脂肪组织的过量扩增,有效循环血量、心脏每搏和每分输出量以及心肌负担均相应加大,加上因心脏长期负荷过重而招致高搏出量性心肌内外脂肪沉积而易导致心肌劳损。

2、通气不良综合症(肺泡低换气综合症)

主要是由于腹腔、膈、胸壁和心脏周围大量脂肪堆积,造成肺活量、储备呼气量、功能残气量及全肺容量的减少,并致使腹压上升,膈肌抬高,腹壁增厚,显著地影响心肺功能、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导致肺部经常通气不良,肺泡换气不足。

再加上体脂多、体重大,活动时耗氧量增加,致使二氧化碳滞留,血二氧化碳结合力超常,呈呼吸性酸中毒。

由于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氧分压下降,致使患者呼吸短促、易感疲劳,不能耐受较重的体力活动,后者又进一步促进了肥胖,形成恶性循环。

3、内分泌代谢紊乱:

1)性激素的改变:

男性雄激素明显减少而雌激素显著增多。

表现为轻度性机能低下、阳萎和性欲减退。

女性亦出现雌激素持续偏高。

可导致卵巢功能的异常,还可刺激乳腺和子宫的异常增生(尤其的绝经后),从而导致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为正常人的3~4倍;

青春期前肥胖的女孩常有月经初潮提前的倾向。

重度以上肥胖的女性,则可有雄激素的增加。

2)其它激素的改变:

胰岛素升高,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升高,生长激素降低等。

4、其他:

高血压、高血糖、脂肪肝、胆石症、增生性骨关节炎、痛风、消化系症状等

5、肥胖对儿童的危害:

肥胖脑缺钙性早熟

四、肥胖的评价

肥胖:

指机体脂肪的过度积聚与脂肪组织的过量扩增引起的体重增加。

评价肥胖的主要测量指标:

体重、身高、皮褶厚度主要评价指标:

标准体重、体质指数、体脂率

1、标准体重(理想体重)公式Ⅰ: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公式Ⅱ: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

0.9评价状况(%)=(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

评价标准:

≤10%,偏瘦...≤20%,消瘦...≥10%,超重...≥20%,肥胖...20%~30%,轻度肥胖...30%~50%,中度肥胖....≥50%,重度肥胖

2、体质指数(BMI,bodymassindex)BMI=体重(kg)/[身高(m)]2

2003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对中国成人BMI的评价标准:

18.5~23.9,正常<18.5,体重过低(营养不足)

24.0~27.9,超重≥28.0,肥胖

标准体重和体质指数的缺陷——不能评价过多的体重来源于脂肪还是肌肉

3、体脂率:

按体脂率判定肥胖的标准:

轻度肥胖:

男>

20%~25%,女>

25%~30%

中度肥胖:

25%~30%,女>

30%~35%重度肥胖:

30%,女>

35%体脂率的推算

1)按身高、体重计算体脂率,

体脂(千克)=体重(千克)-瘦体块重(LBM)(千克),体脂率%=体脂(千克)/体重(千克)

男性LBM(千克)=[0.297W(千克)+19.5H(米)-14.013]/0.72;

女性LBM(千克)=[0.184W(千克)+34.5H(米)-35.270]/0.72。

2)根据体密度推算体脂肪率

体脂率=(4.570/D-4.142)×

100D=体密度,

男性:

9~11岁 

D=1.0879-0.00151x,12~14岁 

D=1.0868-0.00133x,15~18岁 

D=1.0977-0.00146x,19岁以上成人 

 

D=1.0913-0.00116x。

女性:

D=1.0794-0.00142x12~14岁 

D=1.0888-0.00153x15~18岁 

D=1.0931-0.00160x19岁以上成人 

D=1.0897-0.00133x

X=皮褶厚度(上臂三头肌处+肩胛骨下角,毫米)

皮褶厚度(TSF,thicknessofskinfold)

1)皮褶厚度概念:

是指皮下脂肪的厚度,也叫皮脂厚度。

由于身体脂肪总量的一半储存在皮下,因而皮褶厚度的测量结果可以用来评定身体成分,推算全身脂肪重量和瘦体重。

2)皮褶厚度的测量①使用仪器——特制的皮褶卡钳。

卡钳钳头接触皮肤的面积为20~40平方毫米,测量时钳头钳压皮褶的压强规定为10克/平方毫米。

测量前要进行校正。

②皮褶厚度测量方法:

令受试者只穿背心短裤,自然站立。

测量者右手持卡钳,左手捏起测量部位的皮褶(注意且莫将肌肉提捏在内),用卡钳钳住。

钳头应靠近捏皮肤的手指处,相距约1厘米。

然后松开左手手指,读数。

③测量部位:

常测的皮褶部位为以下几处:

上臂部 

:

上肢自然下垂,于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处,垂直捏起皮褶。

上臂三头肌处皮褶厚度参考值:

男:

12.5mm,女:

16.5mm肩胛下部 

肩胛骨下角下方约1厘米处。

皮褶方向向外下方,与脊柱成45度。

腹部:

脐旁1厘米处,垂直捏起皮褶。

髂(qia)部:

髂嵴上方肚脐水平线与腋中线交界处,垂直捏起皮褶。

大腿部:

腹股沟中点与髌骨上缘中点连线的中点,皮褶方向与大腿纵轴平行。

五、肥胖的饮食营养防治

(一)物质代谢的关系

糖酵解过程:

葡萄糖变成丙酮酸三羧酸循环脂肪酸的氧化

正常人进食后的代谢:

进食后→血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通过调节各种酶,促进糖酵解,抑制糖的异生;

促进肝脏中糖原合成;

促进血液中葡萄糖进入肌肉合成肌糖原;

促进血液中葡萄糖进入脂肪组织合成脂肪。

戊糖磷酸途径还可为细胞生物合成提供还原力和各种碳骨架。

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能量主要由糖类分解提供。

人体饥饿时的代谢:

饥饿→血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通过各种酶活性的调节→抑制糖酵解,促进糖的异生;

促进糖原分解以弥补血糖。

当血糖提供能量不足,机体动员蛋白、脂肪分解提供急需。

脂肪分解产生甘油和脂肪酸。

甘油可转运至肝脏加入糖异生途径;

脂肪酸经β-氧化后进入TCA循环。

AA分解及其它途径产生的丙酮酸、草酰乙酸可作为葡萄糖异生的原料。

严重饥饿→→糖原耗尽→血糖严重不足→→肝脏糖异生作用加速,脂肪氧化加速,同时进一步动员蛋白分解→→草酰乙酸过量消耗→→乙酰-辅酶A不能正常进入TCA循环→→酮体

(二)减肥的误区

1、为急速减肥而禁食2、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蛋白表现为:

多吃水果、蔬菜,不吃油、肉导致:

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缺乏性营养不良3、高蛋白、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糖缺乏→糖异生作用增加→草酰乙酸耗用过多→TCA循环障碍→酮体生成→恶心、低血压、疲劳等)

(三)合理饮食

1、减少总热量①能量供应必须低于机体实际消耗,以造成能量的负平衡,促使长期入超的能量被代谢掉,直至体重恢复到正常水平,再控制摄入与消耗的平衡。

②对能量的控制,一定要循序渐进,逐步降低,并适可而止;

切忌骤然猛降或降至最低安全水平以下。

轻度肥胖者,每月减0.5~1.0kg,-125~250kCal/d中度以上者,每周减0.5~1.0kg,-550~1100kCal/d

2、均衡饮食结构:

蛋白,15%;

脂肪,25%~35%;

糖类,50%~60%。

矿物质、维生素要保证需要。

对低分子糖要加以限制。

低分子糖消化吸收快,易使机体遭受糖的冲击性负荷,而导致反馈性的胰岛素过度分泌。

3、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控制零食夜晚加餐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克服嗜食的心理因素4、控制进食速度:

勿以少于20分钟的时间吃一顿饭。

5、少食多餐:

一次进食量过大,导致短期能量过剩,且胰岛素大量分泌,大量糖被吸收,合成脂肪增多6、控制饮酒量:

可诱发机体糖的异生,导致血浆TG持续地升高和体内生成的酮体增多。

同时,酒精还能诱发肝脂肪变性,影响对胰岛素的摄取和利用,致使糖耐量减低7、适时适量补充水分

(三)其它辅助减肥方法

1、提前进食:

饥饿之前进食可以减少胰岛素的分泌,减少机体对糖的吸收和脂肪的积聚。

2、食前闻味、饭前喝汤3、通常应辅以适当的体力活动,以增加其能量消耗。

六、运动疗法

1.机理:

在有氧运动中,初期由糖供能,后期为脂肪;

脂肪细胞释放大量的游离脂肪酸,使其变小;

血糖被消耗而不变成脂肪,结果脂肪减少,体重下降。

2.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可达最大吸氧量60~70%,心率+年龄=170。

3.运动频率:

每周4~5次。

4.运动时间:

每次不少于30分钟,时间在晚饭前两小时最佳。

5.运动方式:

一般首先可考虑慢跑、快走、跑走结合、体操、打太极拳等;

体质较好者,可选择游泳、爬坡、打乒乓球、羽毛球等。

糖尿病

一、糖尿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