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判断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5024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逻辑判断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逻辑判断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逻辑判断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逻辑判断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逻辑判断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逻辑判断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Word格式.docx

《逻辑判断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判断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逻辑判断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Word格式.docx

I判断:

特称肯定,有些s是 

例如“有的水生动物是用肺呼吸的”。

O判断:

特称否定,有些s不是 

例如“有的鸟不是会飞的”。

1.A命题(所有S是P)与E命题(所有S不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

我班所有同学都是共青团员。

我班所有同学都不是共青团员。

二者决不能同真,即一个真,另一个必假;

但二者可以同假,即当一个假时,另一个可真可假。

这种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关系,逻辑上叫做“反对关系”。

2.I命题(有的S是P)与O命题(有的S不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

我班有的同学是共青团员。

我班有的同学不是共青团员。

二者不能同假,即一个假时,另一个必真;

但二者可以同真,即当一个真时,另一个可真可假。

这种不能同假、可以同真的关系,逻辑上叫做“下反对关系”。

3.A命题(所有S是P)与O命题(有的S不是P),正命题(所有S不是P)与I命题(有的S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

二者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逻辑上叫做“矛盾关系”,即一真一假。

又如:

二者也是这种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

4.A命题(所有S是P)与I命题(有的S是P),正命题(所有S不是P)与O命题(有的S不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

二者的关系是:

全称命题真,特称命题必真;

全称命题假,特称命题真假不定(即可真可假),特称命题假,全称命题必假;

特称命题真,全称命题真假不定(即可真可假)。

这种真假关系,逻辑上称之为“差等关系”。

二者也是“差等关系”。

上述这四种关系,在逻辑史上有人曾用一个正方图形来表示。

这也就是传统逻辑中所谓的“逻辑方阵”。

见下图:

反对关系:

不同真可同假

下反对关系:

可同真不同假

差等关系:

上真下真,下假上假,其余不定

矛盾关系:

一真一假

例1

某律师事务所有12名工作人员,关于这个事务所的工作人员有以下三个判断:

(1)有人会使用计算机。

(2)所有人都不会使用计算机。

(3)所长会使用计算机

上述判断只有一个是假的,以下哪项正确表示了该所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数?

A12人都会使用

B12人都不会使用

C仅有一人不会使用

D仅有一人会使用

E不能确切的判定该所究竟有多少人会使用计算机

解释:

根据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

(1)是I判断,

(2)是E判断,因此它们是矛盾关系,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根据题干给定的条件,“上述判断只有一个是假的”,可推出(3)是真的,所以

(1)也是真的,所以

(2)是假的,根据逻辑方阵图,可知道正确的应该是有的人会使用计算机,或所有人都会使用计算机。

(根据E与A、I之间的对等关系)

所以答案是E。

例2*某公司财务部共有包括主任在内的8名职员。

有关这8名职员,

以下三个断定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1)有人是广东人。

(2)有人不是广东人。

(3)主任不是广东人。

以下哪项为真?

A.8名职员都是广东人。

B.8名职员都不是广东人。

C.只有一个不是广东人。

D.只有一个是广东人。

E.无法确定该部广东人的人数。

(1)是I判断,

(2)是O判断,根据逻辑方阵图,

I与O可同真不可同假,又由题干“以下三个断定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因此,

(1)与

(2)不可同真,只能一真一假,由此可推出(3)是假的。

由逻辑方阵图,(3)(O判断)对应的是A判断,即所有人都是广东人。

答案为A。

上面两题可能容易混淆,假如想通过背答案来考试的同学必须注意区别,理解记住逻辑方阵图可能有点难度,但记住了考试时先把图画出,就能很快速正确的解出类似题目。

逻辑基本规律

一、同一律

内容是: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想必须与自身保持同一;

更具体的说,

(1)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错误;

(2)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论题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错误。

例题省略。

二、矛盾律

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其逻辑要求是:

在两个相互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中必须否定其中一个,不能两个都肯定。

第十一节演绎推理精要

㈠、矛盾关系的推理

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语句或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例如,“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买了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没有买保险”之间是矛盾关系,“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没有买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买了保险”之间也是矛盾关系,“张云是总经理”与“张云不是总经理”之间也具有矛盾关系。

根据直言命题之间的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我们可以求解一些问题。

【例题1】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写富家少女鲍细娅品貌双全,贵族子弟、公子王孙纷纷向她求婚。

鲍细娅按照其父遗嘱,由求婚者猜盒定婚。

鲍细娅有金、银、铅三个盒子,分别刻有三句话,其中只有一个盒子,放有鲍细娅肖像。

求婚者通过这三句话,猜中鲍细娅的肖像放在哪只盒子里,就嫁给谁。

三个盒子上刻的三句话分别是:

(1)金盒子:

“肖像不在此盒中。

(2)银盒子:

“肖像在铅盒中。

(3)铅盒子:

鲍细娅告诉求婚者,上述三句话中,最多只有一句是真的。

如果你是一位求婚者,如何尽快猜中鲍细娅的肖像究竟放在哪一个盒子里?

金盒子。

银盒子。

铅盒子。

要么金盒子要么银盒子。

不能确定。

【例题2】

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

四人的口供如下:

甲:

案犯是丙。

乙:

丁是罪犯。

丙:

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

作案的不是我。

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哪项是真的?

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甲。

㈡、三段论

三段论就是指由三个命题构成的推理。

具体说来,三段论是由包含着一个共同因素(逻辑中介)的两个命题推出一个新的命题的推理。

例如:

所有阔叶植物都是落叶的,

所有葡萄树都是阔叶植物,

所以,所有葡萄树都是落叶的。

上述推理中的共同因素就是“阔叶植物”。

进行三段论推理,关键就是要看这个共同因素能否把两个前提连接起来推出结论。

如果连接不起来,则三段论就是错误的。

例如,

英雄难过美人关,

我难过美人关,

所以,我是英雄。

上述推理的错误就是“难过美人关”这个共同因素没有能够把两个前提必然地连接起来。

因为很可能英雄是难过美人关的一种人,但我却是难过美人关的另一种人。

在某住宅小区的居民中,大多数中老年教员都办了人寿保险,所有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都办了财产保险。

而所有办了人寿保险的都没办理财产保险。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以下哪项关于该小区居民的断定必定是真的?

Ⅰ有中老年教员买了四居室以上的住房。

Ⅱ有中老年教员没办理财产保险。

Ⅲ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都没办理人寿保险。

A.Ⅰ、Ⅱ和Ⅲ。

B.仅Ⅰ和Ⅱ。

C.仅Ⅱ和Ⅲ。

D.仅Ⅰ和Ⅲ。

E.仅Ⅱ。

㈢、条件关系推理

条件关系主要有三种,即充分条件关系、必要条件关系和充要条件关系。

三种条件关系可以分别表达为:

充分条件:

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

必要条件:

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

与上述条件关系相对应,就有相应的条件关系命题,即充分条件命题、必要条件命题和充要条件命题。

(1)如果天下雨,那么地湿。

(2)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

在条件命题中,表示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部分称为前件,表示依赖条件而存在的部分称为后件。

充分条件命题只要在前件为真,并且后件为假时才是假的,其他情况下都是真的。

在日常语言中,“如果…就…”、“有…就有…”、“倘若…就…”、“哪里有…哪里就有…”、“一旦…就”、“假若…则…”、“只要…就…”等联结词都能表达充分条件命题。

必要条件命题只有在前件为假并且后件为真时才是假的,其他情况下都是真的。

在日常语言中,“没有…就没有…”、“不…不…”、“除非…不…”、“除非…才…”、“除非…否则不…”、“如果不…那么不…”等联结词都能表达必要条件命题。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就是:

如果p是q的充分条件,那么q就是p的必要条件;

如果p是q的必要条件,那么q就是p的充分条件。

充分条件推理有两个有效的推理形式:

(1)肯定前件式:

如果p,那么q

p

—————

q

(2)否定后件式:

非q

非p

必要条件推理有两个有效的推理形式:

(1)否定前件式:

只有p,才q

(2)肯定后件式:

“只有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

以下诸项都准确表达了上述断定的含义,除了:

除非认识错误,否则不能改正错误。

如果不认识错误,那么不能改正错误。

如果改正错误,说明已经认识了错误。

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只要认识错误,就一定改正错误。

世界级的马拉松选手每天跑步都不超过6小时。

一名选手每天跑步超过6小时,因此他不是一名世界级马拉松选手。

以下哪项与上文推理形式相同?

跳远运动员每天早晨跑步。

如果某人早晨跑步,那么他是跳远运动员。

如果每日只睡4小时,对身体不利。

研究表明,最有价值的睡眠都发生在入睡后的第5个小时。

家长和小孩做游戏时,小孩更高兴。

因此,家长应该多作游戏。

如果某汽车早晨能起动,那么晚上也能起动。

我们的车早晨通常能起动,同样,它晚上通常也能起动。

油漆三小时内都不会干。

某涂料在三小时内干了,所以它不是油漆。

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以个别性知识为前提而推出一般性知识为结论的推理。

根据前提中是否考察了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可以将归纳推理分成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中每一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事物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事物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

根据前提中是否考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