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4733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

1、学前儿童逻辑思维发展依赖于动作(应用)

2、学前儿童逻辑思维发展依赖于具体事物(应用)

三、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一)从具体到抽象(应用)

(二)从个别到一般(应用)

(三)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应用)

(四)从同化到顺应(应用)

(五)从不自觉到自觉(应用)

(六)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应用)

第三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详讲)

一、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理解) 

二、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

三、为幼儿提供和创设促进其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理解)

四、促进幼儿对初浅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理解)

作业思考题

一、单选选择题

1、.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世界的()

A.数量关系B.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C.位置关系D.事物的自身特性

2、数学知识是一种()

A.抽象的知识,和具体事物没有关系

B.抽象的知识,源于具体事物

C.具体的知识,和具体事物有直接联系

D.具体的知识,并等同于具体事物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应联系儿童生活

B.学前儿童学习的数学知识不必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

C.数学教育应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

D.从个别到一般是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之一

4、数学所描述的是(   )

A.事物自身的特点B.事物间的关系

C.事物的数量特征D.事物的存在形式

5、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的(   )

A.数学能力B.数学知识

C.数学素养D.数学方法

6、幼儿在数学学习中,只关注自己的动作,而不能与同伴有效的合作与交流,反映了幼儿数学学习具有()

A.外部动作的心理特点B.不能顺应的心理特点

C.不自觉的心理特点D.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

7、儿童学习数学是从“数行动”发展到“数概念”的过程,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

A.从具体到抽象B.从同化到顺应

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D.从不自觉到自觉

8、有些幼儿在学习数的组成时,也会受日常经验中的平分观念的影响,如某个幼儿认为“3”不能分成2份,“因这它不好分,除非多一个下来。

”,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

9、小班幼儿往往能说出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自己,但却不容易说家里一共有几个人,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

10、有些幼儿在按数取物的活动中往往会认为与一张数字卡(或点子卡)相对应的只能取放一张相同数量物体的卡片,把数字与个别物体相对应,而没有理解为可以取多张,只要数量相对应就行。

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

C.从个别到一般D.从不自觉到自觉

11、鼓励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用语言概括、表达、交流,以不断提高幼儿对其动作、思维的意识程度,促进幼儿的内化,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

12、整个幼儿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思维类型是()

A.直觉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D.辩证逻辑思维

13、儿童思维的逻辑结构始于()

A.动作B.教学

C.游戏D.生活

14、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

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取代了(   )

A.直觉行动思维B.表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D.辨证思维

15、数学语言所追求的是(   )

A.精确性B.发散性

C.启发性D.个性化

16、随着儿童对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质的理解,事物的具体特征对儿童的干扰会(   )

A.逐渐增多B.逐渐减少

C.很快消失D.没有变化

17、儿童学习数学知识,必须依赖于对物体之间()

A.特点的感知B.属性的认识

C.数量的辨别D.关系的理解

18、作为人类的发明,数学体现了人类思维的(   )。

A.具体化B.抽象化

C.系统化D.概括化

19、数学不仅能帮助儿童精确地认识事物的数量属性,还能获得对事物之间的()

A.抽象的认识B.质属性性认识

C.关系的认识D.结构的认识

20、儿童思维的逻辑结构的建构,是从(   )开始的。

A.儿童的动作B.听教师的讲解

C.儿童的讨论D.观看教师的演示

二、填空题

1、数学知识具有()、()、()和()的特点。

2、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具体表现在()、()、()、()、()和()。

3、思维按其抽象性可分为()、()和()。

4、幼儿期的主要思维方式是()。

三、简答题

简述数学知识及数学知识特点。

四、论述题

试述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帮助学生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及各年龄段的要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在动作技能上的目标

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理解)

(一)儿童的发展

(二)社会的要求

(三)学科的特性

(四)学习心理学的理论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结构分析(理解)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详讲)

讲清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关系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内容(理解)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三)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第二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一、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依据(理解)

(一)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二)遵行数学知识本身的科学性、系统性

(三)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和规律

(四)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及各年龄段的要求(记忆)

1、从任何一个角度提出教育目标,其归宿都需落实到(   )

A.社会需求B.学科结构

C.儿童发展D.教学活动

2、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儿童掌握数学知识只是发展的表面现象,关键在于是否发展了儿童的(   )

A.思维结构B.操作能力

C.心智技能D.学习态度

3、从儿童的认识、情感态度和动作技能等方面提出数学教育目标,这一分类的角度是(   )

A.教育基本内容B.儿童身心发展

C.数学教育内容D.社会发展要求

4.数学教育内容应是幼儿所熟悉的、所理解的,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这体现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   )

A.启蒙性B.启发性

C.生活性D.可探索性

5、适宜进行量的守恒教育的年龄班是()

A.学前班B.大班

C.中班D.小班

6、“激发幼儿认识和探索环境中数量、形状等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所表达的教育目标是()

A.培养幼儿对数学的情感、态度

B.有关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特点

C.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D.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7、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最概括的陈述是()

A.数学教育活动目标B.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

C.各年龄阶段教育目标D.幼儿园培养目标

8、数学教育目标能否实现,数学教育内容是否恰当,从根本上看,取决于()

A.是否考虑了数学学科的结构和学科的教育价值

B.是否依据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C.遵循和利用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程度

D.遵循社会发展和需要的程度

9、下面各种数量关系中,不宜作为小班数学教育内容的是()

A.对应关系B.守恒关系

C.大小关系D.多少关系

10、儿童学习按物体的某一外部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分类,这一教育要求是针对()

A.小班B.中班

C.大班D.小学

11、儿童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排序一般从()开始

12、儿童能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对同一类物体进行分类一般从()开始

13、儿童能按物体的两个以上特征对同一类物体进行分类一般从()开始

14、儿童学习按物体的特定规则进行排序一般从()开始

15、“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认识加号、减号,初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会解答简单的加减应用题,感知和体验加减互逆关系”,这一目标适合()

A.小小班B.小班C.中班D.大班

17、下面不适合作为小班数学教学内容的是()

A.认识三角形B.认识数字

C.按用途分类D.感知5以内数量

18、在数学学习内容安排上,应体现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前后联系的特点,这种做法主要遵循了()。

A.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B.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

C.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D.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19、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层次由低至高依次排列为()。

A.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各年龄阶段教育目标、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

B.各年龄阶段教育目标、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

C.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各年龄阶段教育目标

D.各年龄阶段教育目标、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21、数学教学活动目标的表述最好以()。

A.幼儿作为行为主体,用幼儿的行为变化来表述不

B.教师作为行为主体,用教师的行为来表述

C.采用的行为主体可以不统一,有的条目用教师的行为来表述,有的条目用幼儿的行为变化来表述

D.选用的材料作为主体来表述

22、幼儿作为行为主体,用幼儿的行为变化来表述数学教学活动目标,可选用以下词语()。

A.“使幼儿……”、“启发幼儿……”B.“培养……”、“引导……”

C.“能……”、“会……”D.“激发幼儿……”、“引起……”

23、目标制定大多从幼儿应获得哪些数学经验的角度提出,且表述比较具体,可操作性强,这类目标属于()

A.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B.各年龄阶段目标

C.数学教育活动目标D.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24、教师作为行为的主体,用教师所做的事来表述教学活动目标,可选用以下词语()

A.“使幼儿……”、“启发幼儿……”B.“会……”、“体验……”

C.“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