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粮仓储房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4543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11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粮仓储房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XX粮仓储房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XX粮仓储房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XX粮仓储房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XX粮仓储房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粮仓储房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粮仓储房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粮仓储房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粮仓储房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粮仓储房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粮仓储房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表:

财务评价表

附件: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组织机构代码

附图:

1、项目区域位置图;

2、项目总平面示意图。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

XXXXXX粮仓房项目

1.2项目建设单位

本项目建设单位为XXXXXX

1.3报告编制单位

XXXXXXXXXXXXXXX。

1.4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要求》;

3、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

4、《XXX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5、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用地、规划、建设条件;

6、有关法律、法规、相关政策规定;

7、国家建设的有关规定、规范;

8、在项目调研中收集的相关资料。

1.5项目建设地址

本项目拟选址于XXXXXX区XXXXXX街道办XXXXXX南侧。

项目占地面积约为70.7655亩(47177平方米)。

1.6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拟征地面积70.7655亩(47177平方米),其中,代征路、高压线、地下管道面积9900平方米,净用地面积37277平方米,进行本项目建设,项目主要新建5栋粮仓、办公楼(化验室)、单身宿舍楼、晒场、道路、绿化等,总建筑面积11600平方米。

本项目建设规模为年储存100000吨粮食储备库,年轮换更新3次,年流通量为300000吨/年,按一年350天计算,每日的流通量为857吨/日。

根据XXXXXX政办发【2008】25号《XXXXXX省建设用地指标》中“XXXXXX省仓储、配送行业建设用地指标”的有关规定:

本项目总图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1

表1-1XXXXXX省仓储、配送行业用地指标

分级

日流通量(吨/天)

单位用地指标

平方米/吨

亩/百吨

大型

>5000

21

3.15

中型

3000~5000

31~21

4.65~3.15

1000~3000

39~31

5.85~4.65

小型

≤1000

45~39

6.75~5.85

本项目年流通量300000吨,按350天/年计算,日流通量为857吨,征地70.7655亩(47177平方米),其中,代征路、高压线、地下管道9900平方米,净用地37277平方米,单位用地指标为6.52亩/百吨,43.5平方米/吨。

因此,符合国家合理利用土地的规定。

1.7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经估算,本项目总投资为3000万元,其中:

建设投资276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40万元。

资金来源为:

全部企业自筹。

1.8财务评价结论

经计算,本项目各项财务评价指标较好。

年平均营业收入为880万元,年平均营业税金及附加44万元,年平均总成本费用为363万元,年利润总额为473万元,年平均所得税为118万元,年平均净利润为354万元。

总投资收益率为15.76%;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和得税后分别为18.17%和13.51%,税前、税后财务净现值分别为1071万元和798万元;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为11.82%;资本金内部收益率为13.51%,高于设定基准收益率;项目税前投资回收期为:

6.53年(税前)、7.96年(税后);而且不确定性分析显示本项目盈亏平衡点不高;因此表明本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本项目经济可行。

1.9研究结论与建议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商品,粮食供求平衡和保障粮食安全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

粮食现代物流是采用现代供应链和信息技术,将粮食的收购、中转、储存、运输、加工、配送等环节有机的结合,进行资源整合一体化运作,通过计划、控制和系统化管理,实现用户的要求的全过程。

粮食现代物流的要求是粮食流向合理化、流通过程系统化、流通设施现代化、储运装卸“四散化”、粮食现代物流设施是发展粮食现代物流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蓬勃发展,各类型的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大型的物流中心、批发市场、物流配送等物流服务形式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配送中心、物流基地等基础设施与日俱增。

目前,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如深圳、上海、广州、大连、武汉、北京等对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从地方政府的层面也给予高度重视,也在积极制定一些发展计划和促进政策,各地也将物流产业的发展列入“十二五”规划。

据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XXXXXX省政策精神,采用的设备技术先进、设施成熟,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坚持经济建设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发展物流产业。

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我国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是加强我国粮食储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粮食储备条件、确保粮食安全的需要,是完善中央战略专项储备与储备周转的需要,是改善XXXXXXXXXXXX区粮食储备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XXXXXXXXXXXX区粮食储备事业的发展、是确保XXXXXXXXXXXX区粮食安全的需要。

经研究分析,本项目的实施能满足市场所需,项目建设依据充分,建设方案可行,外部建设条件基本具备。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和可行的。

建议有关部门批准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使项目能及早开工实施,早日取得效益。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

2.1我国粮食总体形势及其安全保障体系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食物供给日益丰富、供需基本平衡,但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大,粮食安全的基础比较脆弱。

从今后发展趋势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

我国粮食的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坚持立足于基本靠国内保障粮食供给,加大政策和投入支持力度,严格保护耕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加强粮食宏观调控、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2.2我国粮食安全取得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生产,较好的解决了人民吃饭问题,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特别是近年来,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居民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实现了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保证了居民食物消费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粮食的基本需求。

近10年来,我国粮食自给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

200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5016亿公斤,人均占有量380公斤,人均消费量388公斤。

居民膳食结构不断改善,食物消费日益多样,营养水平不断提高。

2.2.1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基本稳定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迈上了新台阶,粮食进入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阶段,食物供给水平不断提高。

1996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9亿亩,产量突破5000亿公斤,其中谷物超过4500亿公斤。

“九五”期间,粮食产量基本保持在5000亿公斤。

1998年以后,由于连年丰收,库存逐年增加,市场粮价下跌,加之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粮食播种面积逐年较少。

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降至14.9亿亩,比1998年减少2.16亿亩;粮食产量由1998年5123亿公斤降至4307亿公斤,减产8.16亿公斤,主要是稻谷、小麦和玉米等谷物减产。

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保护耕地、按最低价收购、减免税收、建立直接补贴制度、加大投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调动了农民播种的积极性,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

2007年,粮食播种面积恢复到15.86亿亩,比2003年增加0.96亿亩;产量达到5016亿公斤,比2003年增产709亿公斤。

其中,谷物面积12.9亿亩,增加1.36亿亩;产量4653亿公斤,增产820亿公斤。

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1996-2006年,全国新增有效灌溉面积近1亿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近1.5亿亩,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4.6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13个百分点,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粮粮食品质结构不断优化,优质小麦、水稻种植比重分别达到55%和69%

在保证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其他食物供给日益丰富。

与1995年相比,2007年肉类产品人均占有量52公斤,增加8.5公斤,其中牛羊肉所占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禽蛋人均占有量19公斤,增加5.2公斤牛奶人均占有量26.7公斤,增加22公斤;水产品人均占有量36公斤,增加16公斤左右。

2.2.2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005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公报2005年第22号);2006年3月XXXXXX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XXXXXX政发〔2006〕10号)。

两级政府相继发文对现代流通业的发展提出具体的意见。

意见指出,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流通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当前,我国商品市场供求总格局已发生根本性变化,面临的国际化竞争更趋激烈,但流通领域仍存在流通企业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低,现代化水平不高,市场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在流通领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和贸工农一体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

2008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08〕134号)第七条: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支持流通业发展。

1998年以来,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国家积极稳步的推进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粮食收购市场和收购价格全面开放,市场机制配置粮食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逐步形成,现货交易进一步活跃,期货交易稳步发展。

国有粮食企业全面推向市场,“老人、老粮、老账”的历史包袱基本解决,在粮食收购中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

粮食市场主体趋向多元化、规模化、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增强。

综上所述,本项目抓住有利时机进行现代市场的建设,增加配套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化配套设施的粮食仓库,必将能够进一步促进XXXXXX的整体经贸发展,对衔接产需、满足消费、吸引投资、拉动需求、增加就业机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2.3粮食安全政策支持体系初步建立

公布实施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建立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取消农业四税,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特产税等政策,初步建立了发展粮食生产线专项补贴机制和对农民收入补贴机制。

对稻谷、小麦实施最低价收购价政策,完善对种粮农民的保护机制,市场粮价基本稳定。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机制,加加大对农业投入倾斜力度,初步建立了稳定的农业和粮食生产投入增产机制。

调整中央财政对粮食风险基金的补助比例,实施对产量大县奖励政策,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2.2.4粮食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完善

完善粮食省长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