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然,作为统一的中华文化,它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同一种文化类型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合规律性发展的文化之链,但是它又存在着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客体与主体的不同方面、不同内容和不同性质的区分。
因此,我们要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就必须对这一概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和理性对待。
否则,就可能在所谓文化自信、繁荣文化的旗号下造成混乱。
那么,继承与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不能重建我们的文化自信呢?
这涉及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它自身的文化特质问题。
事实上,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显著的特质就是“自信”,它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信精神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在它最初萌生时的神话传说中,就是以自信、自强为精神特质的。
人们所熟悉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等,不就充满了一种发奋而自信的精神吗?
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孟子、荀子就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精神理性化、理论化了。
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荀子则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这些不正充满了一种一往无前的担当而自信的精神吗?
宋儒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清时期王夫之的“六经责我开生面”,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无不是充满了一种无畏而自信的精神。
如果说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我们的着眼点要放在坚定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上,那么它的落脚点和目标指向就应该放在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上。
人是文化的主体,又是文化的创造者。
离开了作为主体的人,就无所谓文化,而任何优秀的文化也只能是海市蜃楼。
因此,培养和造就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才是我们要着实下功夫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唐凯麟《如何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
材料二:
《解放日报》副刊《朝花周刊》记者就“中国文化自信”这一主题专访了原文化部长、作家王蒙,以下为访谈节选。
朝花周刊:
您为什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时代话题?
王蒙:
中国的文化传统是活的传统,是与现代世界接轨的传统,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
我们的文化自信,包括了对自己文化更新转化、对外来文化吸收消化的能力,包括了适应全球大势、进行最佳选择与为我所用、不忘初心又谋求发展的能力。
文化的高低分野,不仅代表着公民的个人素质,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彰显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
因此,不论有多么困难,我们必须面对这个时代课题。
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化?
它和世界先进文化可否对接?
中国文化有一种适应的能力,有一种变化发展的能力,既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又有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能力。
也许,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古老,甚至也看到了中华文化的不够用,但是我们还看到了中华文化的适应性,它有自我调整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有汲取和消化外来影响的能力。
现在我们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国家有了巨大的发展,因为对国家前途已经有了自信,所以才有了文化自信。
我们所说的文化自信,包括对传统文化中积极、优秀的方面的自信,包含了我们对自己发展模式的自信,也包含了我们对自己文化的汲取能力、选择能力、消化能力、调整能力、本土化能力以及识别能力、分析能力的自信。
我们的文化不是一个脆弱的文化,不是手指头一捅就破一个窟窿的,捉襟见肘、岌岌可危的文化。
我们的文化是一个能够和世界对话和打交道、能够既保持自己特色又不拒绝任何外来有益影响的文化。
在全球化时代里,该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又怎样才能使中华文化始终焕发光彩?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见证,更是今天中华民族固本开新的精神动力。
全球化与现代化冲击着我们的民族传统,有些人陷入到了深深的文化焦虑中。
这种时候,更需要文化自信、文化定力,更要勇于与善于实现引领、整合、包容、平衡与进一步提升,以优秀传统文化、主流文化为主心骨,积极构建生气勃勃、富有创新活力,又能够满足人民多方面精神需要的多彩多姿的文化生态格局。
我们中华民族确实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这不是“老大帝国”的狂妄自大,这是建立在转化与变革的举世瞩目、发展与创新的累累硕果之上的坚实自信。
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加坦然地面对困难,化解矛盾。
我们走过的道路让我们自信,我们创造的业绩使我们能够自信。
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是由内而外的自信,是有定力的自信,是有凝聚力感召力的自信,是面向世界的自信。
我们要以文化自信、文化复兴,托起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创造我们的文化辉煌,助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专访王蒙:
中国文化自信,是从善如流的自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从文化特质和文化主体两个方面,分析了文化自信是文化特质与文化主体的有机
统一。
B.我们只有对“中华文化”这一概念有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并理性对待,才能有效提升文化自信。
C.人是文化的主体,是文化的创造者,我们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具有文化自信的人。
D.中华文化从不拒绝外来有益文化,中华文化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消
化上。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现在能对接世界先进文化,还能在未来焕发光彩,这与其强大的适应性特质有关。
B.中国人当前之所以前所未有的自信,是因为随着国家发展,所有中国人对中华文化有白内而外的自信。
C.两则材料都以“文化自信”为话题,前者侧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后者侧重传统文化的更新与发展。
D.两则材料对防范可能出现的虚假文化自信、繁荣文化的乱象以及消除某些人的文化焦虑具有现实意义。
3.下列不属于我国文化自信表现的一项是(3分)
A.《天天向上》在1月3日播出的“开年大戏”节目以传承中华传统戏曲文化为核心,以全新、趣味的方式解读新时代传统曲艺艺术的传承发展,收获收视率三网第一、八个实时热搜的成绩。
B.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一百多部的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一生致力于翻译事业,将《论语》《诗经》《楚辞》《西厢记》《唐诗三百首》等经典作品翻译成英文和法文,获得海内外高度认可。
C.时下,一些地方热衷于复建古城风貌,如开封复建宋都古城汴梁,襄阳市建设“射雕情侣”雕像;
也有人提议在原址重建网明园,再现这一“万园之园”杰出精美的建筑景群,重现昔日荣光。
D.近年来,在大街小巷、公园景区,或是书店,总能看到束发盘髻、衣袂飘飘的汉服爱好者。
天猫服饰等机构发布的《2020汉服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显示,近年来,汉服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4.材料一第三段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
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手法?
请简要分析。
(4分)
5.作为文化主体,青年学生面对众多文化载体时,应当怎样做才能真正提升文化自信?
请结合材料,提出你的建议。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百年校庆
凌鼎年
班长史凡诗是上世纪90年代出国的,在美国混得不错,有车有房,有儿有女,属高级白领。
由于父母双亡,妹妹移民加拿大了,老家娄城没了近亲,也就少了牵挂.没有再回娄城。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在异国他乡生活了20来年了,前几个月,突然接到母校娄城中学的邀请,说今年是娄城中学的百年校庆,希望他能大驾光临,恭逢盛会。
接到邀请后,史凡诗兴奋了好一阵,回想起了当年在母校的点点滴滴,不想还好,一想,那种乡情、乡愁立时漫上心头,恨.不得立马回娄城,回母校看看。
史凡诗想,此次回去,总得为母校做点什么吧。
自己虽然经济条件不错,给母校捐个一两万美金还是没有问题的,但区区一两万美金实在不足以表达对家乡、对母校的那份情感,他想起低自己一届的项博彤有多项专利,赚了不少钱,就问他愿不愿意回去参加母校百年校庆,为母校捐点钱。
项博彤连想也没想,说没有问题。
史凡诗与项博彤都是大忙人,但两人都放下手头所有的工作回国,且都带好了旅行支票。
母校的接待工作很细致周到,有专车到浦东机场来接他们。
来到娄城中学,史凡诗与项博彤都傻了,这是我们的母校吗?
怎么完全变样了,当年那个校门口是不气派,但很有特色,特别是那两棵数百年的老榆树,有好几个鸟窝呢,透出沧桑;
那一排悬铃木,少说也有百年,怎么都没有了?
取而代之的是高高大大的门楼,电动的不锈钢大门,一块硕大无比的花岗石横卧在校门内,镌刻着“勤学、拼搏、求实、向上”8字校训。
气派是气派,只是没有亲切感。
来到校园内,更是找不着北,熟悉的口字楼、教育楼、图书馆都不见了,史凡诗、项博彤都记得口字楼是学生宿舍,口字中间南北各立一块独峰的太湖石,分别刻有“博学”、“笃志”,相当于校训。
不知是恋旧还是没有与时俱进,反正他们都觉得原有的4个字,比现在校门口的8字校训更有文化底蕴。
当然,印象最深的是那条长廊,一个发券接一个发券,五六十个发券呢,拍出的照片绝对有味道。
还有风雨大操场呢?
那可是清代时考秀才的地方,记得中学时,常常来这儿练单杠、双杠、吊环,跳木马……
史凡诗记忆犹新的是有一年冬天,难得下了一场少见的大雪,作为班长的他,与好几位爱锻炼的男同学借了照相机,带了军大衣,来拍雪地肌肉照。
史凡诗先让大毛站在风雨操场外,自己对好了焦距,算好了距离,再把照相机给长脚,自己回到风雨操场,把衣服脱了,脱成光膀子,再把橄榄油抹在胸肌上,然后披上军大衣,裹紧后,来到室外大毛站的位置,猛地把军大衣甩给大毛,长脚以最快的速度按下快门。
之后,一个接一个重复这个动作与程序,每个人都有一张雪地肌肉照。
项博彤最难忘的是校最北边的那条小河,在那儿,他第一次约了心仪的女同学去帮她复习,应付考试,在书里还夹了纸条给她,虽然没有结果,回想起来毕竟十分的美好。
懵懵懂懂的爱,不知算不算初恋?
可原来的小河填了,连影子也没有了。
原来的老房子、老树都没有了,全是崭新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大礼堂,学校的整个格局都变了,用时下的话就是“高大上”了。
最关键的是,学生时代的信息已荡然无存。
平心而论,这次娄城中学的百年校庆还是组织得非常好的,毕业于母校的佼佼者来了不少,可以说很排场,还有隆重的开幕式以及精美的礼品。
但与原来想象的太不一样了。
史凡诗与项博彤得出的结论是:
学校不差钱,还需要我俩捐赠吗?
两人模着口袋里的旅行支票都不好意思拿出来。
在校友座谈会上,史凡诗拿出了专门整理后带回来的几张老照片,有当年的学生宿舍口字楼,有长廊,有古老的风雨操场,有老榆树,有悬铃木上的那口铜钟,有口字楼的太湖石,有600年的古紫藤,有已故老校长的照片,有“文革”时学校里的大字报、红海洋,有雪地里的肌肉照,这些照片被记者看到后,如获至宝。
校领导来与他商量,希望他把这些照片捐给校史室。
史凡诗说:
带回国的这些照片就是准备捐给母校的。
项博彤有些失落,他问史凡诗:
钱,还捐不捐?
史凡诗不知怎么回答他好。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凡诗觉得区区一两万美金实在拿不出手,也知道低自己一届的项博彤有多项专利,赚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