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 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441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 2.docx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 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 2.docx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2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导案

【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周恩恢复调整国民经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

(2)引导生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

(3)培养生有条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搜集和展示资料据,能比较建国初期、一五计划时期、十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文革时期等各个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或出现的挫折及其原因;

(2)引导生从史料中探索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从中认识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3)利用历史图片进行直观教,体会我国经济建设的曲折历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培养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

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不论遇到什么困难,终将不断前进。

(2)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培养生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3)培养生要正确分析和判断社会主要矛盾,明确我国经济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性。

【重点难点】

重点:

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难点:

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法指导】

教师引导习和生自主习、探究习相结合,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教师进行引导和评析。

整个课堂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习的场景。

【习过程】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恢复:

,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实行

(1)时间:

(2)措施:

优先发展。

(3)成果: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第一汽车制造厂、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4)意义:

3.三大改造

(1)措施①农业:

组织农民参加,走道路。

②手工业:

组织手工业者加入。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进行全行业。

(2)结果:

,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

(3)意义:

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

中共八大

(1)背景:

我国基本建立。

(2)时间:

(3)内容:

①主要矛盾:

②主要任务:

2.探索失误

(1)时间:

,会以后,全国掀起。

(2)内容:

①“大跃进’’:

片面要求大办、大办。

②“人民公社":

一切财产由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

(3)评价:

①两者违背了和超越了。

②1959~1961年,。

【知识链接】

关于二十年(1956—1976)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失误的原因及教训

失误的原因:

①历史传统的影响。

中国封建专制存在时间长,封建家长制思想很容易侵蚀党的机体,致使民主法制观念淡薄,易出现盲目服从;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一直用阶级斗争说指导革命,用群众运动的方法解决问题,难以很快转变观念。

②急于改变我国落后状况的主观愿望与经济发展的实际严重脱节。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很高,迫切需要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

③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想尽可能纯洁革命队伍。

④国际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峙尖锐,使我党领导人加速建设社会主义以便对抗资本主义。

经验教训:

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②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③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④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防止阶级斗争扩大。

⑤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基础达标1】

一、选择题

1、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

“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地把工、农、

、商、兵组织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

”这反映当时党和政府

A、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

B、要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

、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

2、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

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3、艺术创作反映了时代特征,右图可以直接用于研究的主题是

A、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建设B、中国经济建设历程中的“左”倾思想

、“文大革命”的历史D、邓小平全面整顿思想

4在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

20

世纪50年代,一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箱,交给街道干部用炼铁。

当时人们这样做

A、表达渴望迅速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愿望B、完全符合中国国情

、是片面追求公有的体现D、有利于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

5、叶永烈在《写在炉边的几页日记》中写道:

“路边,土炉林立,炉火映红半边天。

在一

个炼铁厂门口,写着这样一首诗:

天上多少星,孩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不清。

文中反映的现象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A、抗美援朝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一五”计划时期D、大跃进时期

6、从下列信息看,新中国建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A“人民公社好”B“把大跃进的战鼓敲得更响”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D农民领承包合同

7、右列两幅反映同一历史时期社会现

象的图片,其共同主题是

A、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

B、人民庆祝实施股份制

、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D、城乡居民掀起“大跃进陕西省关中产棉区妇女互助组在摘棉花庆祝公私合营

8、根据下表分析,1953—1957年,我国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范围

所有制

土地经营

1949年以前

地主土地所有制

租佃个体经营

1950—1952

农民土地所有制

自耕农个体经营

1953—1954

农民土地所有制

个体经营,集体互助

1953—1954

农民土地股份制

初级社,集体经营

1955—1957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高级社,集体经营

A、土地改革

B、对农业进行改造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发生严重自然灾害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相

关问题。

材料一(右)

材料二(下)

1933年,(苏联)宣布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提高工业品的出售价格,压低农产品的

收购价格,…以加快(工业的)资金积累。

1953年,中国实行以固定价格强制收购粮

食的制度,…为拟定的工业规划提供资,…低价的收购制度提供了把物资部分无偿转

出农业部门的手段。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问题:

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和五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相似特

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新中国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基础达标2】

一、选择题:

1、新中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决定:

A、优先发展轻工业B、优先发展重工业

、优先发展农业D、优先发展信息产业

2、毛泽东在建国初期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对这段话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工业基础落后②经济建设要以重工业为主③我国将大量进口汽车、飞机、坦克和拖拉机④我国的轻工业和农业发达

A、①②B、①③、②④D、③④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根本任务是: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B、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大力发展技和教育

4、上海有个资本家说:

“现在搞厂容易了,过去要和杜月笙、流氓、警察打招呼,现在不同了,销售有百货公司,配料有轻工业部,贷款有人民银行,还有党、团、工会搞增产节约,我们好做事了。

”这反映了当时:

①资本家的经营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②资本家已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③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加强④对资本家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

A、①②③B、②③④、①③④D、①②④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建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

、“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6、关于中共“八大”的内容,不正确的是:

A、认为应集中力量发展经济B、要尽快把我国建设为先进的工业国

、认为阶级斗争仍是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

D、认为当时的经济文不能满足人民需要

7、1958年以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曲折的起点是:

A、八大二次会议制定的总路线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提出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D、“文大革命”

8、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大跃进这一失误的思想根在于:

A、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B、夸大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

、忽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D、违背了经济发展综合平衡的原则

9、人民公社中犯的“一大二公”错误主要原因在于:

A、偏离了工作重心B、错误估计了阶级斗争的形势

、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0、“对发展经济讲,中国的‘人民公社’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究其共同原因是: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D、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1、《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12万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宣传各地大放“卫星”。

这一现象发生于:

A、1956年B、1958年、1960年D、1962年

12、费正清认为: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

……按此速度国民收入将每11年翻一番。

”这一判断没能成为现实的原因包括:

①反右派斗争扩大②“大跃进”运动③“反右倾”斗争④“文大革命”

A、①②B、③④、①②④D、①②③④

13、1973年,国家的经济工作出现起色,其主要原因是:

A、“文大革命”的动乱还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

B、党中央及时纠正“左”倾错误

、周恩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恢复调整了国民经济

D、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并采取有效措施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问题。

材料一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

——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材料二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

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

……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

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

所谓大,就是将原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为四五千户以至一两万户的人民公社。

一般是一乡一社。

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个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