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汇报材料(女山湖小学).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421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汇报材料(女山湖小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汇报材料(女山湖小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创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汇报材料(女山湖小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创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汇报材料(女山湖小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创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汇报材料(女山湖小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汇报材料(女山湖小学).doc

《创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汇报材料(女山湖小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汇报材料(女山湖小学).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汇报材料(女山湖小学).doc

创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汇报材料

明光市女山湖中心小学创建于1915年,位于明光市东北部千年古镇——女山湖镇,学校占地面积33200㎡,建筑面积5100㎡,现有32个教学班,学生1098人,在职教师72人。

学校按照“抓质量,抓规范,抓特色”的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育未来需要的人才”的办学宗旨,以“关注今天面向未来”为校训,以“团结务实求真创新”为校风,倡导“敬业爱生博学善导”的教风,树立“勤学好问活泼进取”的学风,取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

2003年被评为“明光市办学水平优秀学校”、连续几届“明光市文明单位”。

自2007年以来,我校先后被命名为“明光市绿色学校”、“滁州市手球特色学校”、“安徽省少儿手球训练基地”、“中国•上海同洲联盟手球训练基地”、“滁州市示范小学”、“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滁州市二类园”、“安徽省体育专项特色学校”、“中国手球协会手球传统学校”、“滁州市红旗大队”、“滁州市绿色学校”、“全国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积极开展教科研研究,2008年3月滁州市级课题《建立转化后进生有效管理机制的研究》顺利结题,2010年10月省级课题《农村小学推广和普及小手球运动的研究》顺利结题,并在2011年12月第八届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评比中荣获二等奖,2013年3月《农村小学推广和普及小手球特色运动的实践与探索》荣获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2月开题的省级课题《小学手球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将于2014年10月结题。

自我校2012年申报省体育专项特色学校以来,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执行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处处以省体育专项特色学校的标准严格要求自身。

在各个方面为体育专项工作打开绿色通道,使得我校体育专项特色初显优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现汇报如下:

一、管理职能

1、领导关怀

2004年秋,在明光市教育局、体育局的支持下,我校开展了小手球训练工作。

十年来,我校手球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也受到了各级领导的无限关怀。

2008年3月,省体育局文斌主任亲临我校授牌,并对我校普及小手球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张春生主任两年之内3次亲临我校视察指导,帮助我校制定普及小手球活动的宏伟蓝图。

明光市政府副市长郝平非常关心我校小手球活动,在申请国家手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工作中,牵头成立创建领导小组,督促体育、教育部门协调配合,加大建设资金投入,改善训练场地。

教育局教研室兼职体育教研员姚家林副主任和体育局信春兵股长经常深入我校指导手球活动开展。

滁州市教育局、体育局局长多次深入我校指导手球工作,每次参加全国、省、市比赛,教育局、体育局局长都安排专人前往慰问和指导,第一次参加省比赛,明光市体育局局长亲临现场指挥。

2009年全省比赛凯旋回来,分管副市长、教育局和体育局局长等领导亲临我校为教练组和队员们召开庆功暨出征全国比赛大会。

全国比赛夺冠凯旋归来,市委、市政府领导为教练组和队员们庆功并给予奖励。

2011年10月我校被授予“中国手球协会手球传统学校”称号。

教育局局长与校长亲自到北京参加授牌仪式。

中国手协的官员姚峰同志曾亲自到我校视察手球工作,他高度重视我校手球活动的开展。

2012年元月和10月省体育局纪检组长两次到我校视察手球工作。

2、专业支持重视队伍建设

明光市教育局派国家级手球裁判王敦祥老师指导学生训练、辅导手球教练,体育局下派手球专业教练尤新荣、顾永娜指导手球队员训练,辅导体育教师手球基本知识。

每次参加国家、省级比赛,滁州市体校张洁校长带领教练到我校进行赛前辅导,强化训练。

省体育局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多次组织我校手球教练到珠海、合肥、上海、山东昌邑、蚌埠怀远、滁州等地参加全国及省级手球培训,组织手球教练到合肥参加克罗地亚手球专家培训,到上海参加国际手联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课堂教学水平。

我校为了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定期聘请省、市体育局优秀教练员到校指导工作,定期选派体育教师到省球类运动管理中心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学校十分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多次安排体育教师到合肥、上海、山东昌邑、山西晋中、蚌埠怀远、滁州等地参加全国及省级手球培训,组织手球教练参加省球类运动管理中心观摩克罗地亚手球专家培训,有多人取得岗位培训证,5人取得手球国家二级裁判,提高其专业技能和课堂教学水平。

2010年我校派两名教练到珠海参加全国中小学手球教练培训,并取得手球初级教练证书。

2011年11月我校派6名教练到上海参加国际手联组织的手球教练培训并获得了培训证书。

2012年7月我校派一名教练到滁州体校和队员一起集中训练一个月。

通过学习、培训,他们在训练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3、领导重视制度健全

我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体育传统项目工作,把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

建立由校领导直接负责的管理机构,并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姚晓风校长为组长,黄立辉、许保双为副组长,武标、陈重平等体育教师为成员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把体育传统项目工作业绩纳入年终考核重要内容,并制定了手球体育传统项目发展规划。

4、大力宣传

明光市政府十分关注我校手球活动,明光电视台制作专题片多次宣传我校的办学特色。

明光市教育和政府网站数次报到我校手球工作成果。

滁州教育电视台、滁州电视台在黄金时间作专题采访报道,进一步扩大了我校手球活动的影响,提高了我校特色教育知名度。

二、工作保障

1、政策倾斜

为了确保我校的手球传统项目后继有人,我们在每年对后备队员进行初步的筛选,在征得家长同意的前提下,开展试训,为正式确定后备队员打好基础,从而确保具有手球球运动潜质的孩子进入正式列训名单。

对通过几年的训练和比赛磨练的好苗子,积极向上一级优秀学校推荐,在升学中享受体育特长生特招的优惠政策。

近年来,我校输送优秀队员30多人,如在我校训练的张天洁、李婷、何磊、闫冲、杨雪寒、张园、蒲素、袁玉等先后选送进入滁州体校。

现张天洁、李婷、张园、蒲素在安徽省女子手球队,闫东在省体校训练手球,李冬雪在镇江当手球助教。

何磊入选国家青年队集训,李瑶已经进入国家女子手球队。

2、师资完备

在师资方面,坚持“立足自身,外聘指导组”,聘请兼职教练,保证手球训练在专业指导下开展。

聘请张洁(滁州体校校长、手球高级教练)、李丽(滁州体校手球初级教练)、姚家林(明光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体育中高)、信春兵(明光市体育局体育股长、手球教练、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定期到我校指导手球训练,尤其是赛前指导。

多年的精心经营,我校逐步形成了一支老中青三结合,专业对口、结构合理的专职教练员队伍。

同时从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中抽出专门人员深入手球传统项目,及时了解第一线工作,及时解决训练活动碰到的问题与困难。

3、经费保障设施一流

多年来,明光市市政府、教育局、体育局领导都十分关心我校手球工作,每年都给以一定的资金支持,除每次参赛给予经费补助外,还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奖励球队。

2011年明光市市政府拨入10万元专项手球资金给我校修建手球场,体育局提供2万元用于修建手球场、添置篮球架和室外手球台等体育设施。

滁州市体育局、滁州体校为学校添置三副少儿篮球架和两副室外手球台,赠送训练手球,培训手球教练和队员。

每次参加全国和全省比赛,分管副市长都亲自过问并安排相关单位给以支持和赞助。

明光市教育局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每次都给费用支持。

省体育局领导也十分关注我校手球活动的开展,多次赠送手球。

划拨了30万元资金用于我校两个塑胶手球场的兴建(现已投入使用)。

在上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一贯支持下,学校的手球器材配备不仅完全符合国家器材标准,有些还达到国际比赛的基本标准。

三、工作要求

1、关注普及全员参与

学校按照每年安徽省课程计划规定,开足开好课程。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

学校承担了国家教委对安徽省中小学生的体质抽查,近年来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达标率95%以上,优秀率达到了60%以上。

学校有计划、有目的的将手球传统项目纳入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

2、严格训练以战促训

多年始终如一的追求,学校形成了一支较高水平的手球校队和各年龄档次的梯队,并且梯队配备合理、衔接紧密。

目前校手球队共有队员105名,分别是三年级30名、四年级30名、五年级30名、六年级15名。

校队和各梯队每周训练不少于4次(周二至周五早晨),每次训练时间不少于60分钟,并充分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组织训练。

3、育人为本全面关怀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手球队的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平时精心的备战和认真的训练,而这认真的训练又要在科学的基础上,教练员针对队员们在比赛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在训练时遇到的一些困难,找差距、找原因、抠细节,想周密。

甚至要求模拟对手的打法,制定制胜的方略。

为了立足小手球队持续发展、长盛不衰,我们建立了小手球队优秀苗子跟踪培养制度、运动员训练成绩档案制度。

有了规划,就有了方向。

有了目标,不会盲从,不会在原地打圈。

我们将狠抓落实,产生动力和效力。

而且更关心队员的思想变化、品质提升另外从制度上保障,促其队伍持续发展。

4、以战促训成绩斐然

我们经常带领队员参加各级各类较高层次的比赛,以实战促训练。

随着手球队伍的不断发展及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教练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更为重要。

我校手球队现有教练员八名,其中专业三名,专职二名。

在认真完成训练工作的同时,鼓励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提高,并健全和完善教练员的考核与管理工作,将比赛成绩,输送人才和平时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争取科学、规范、优质化。

每年我们都要参加各种市、省、国家级比赛,给自己树立了目标:

立志要在每次市重大比赛中获得前二名,省级比赛获得前四名,国家级比赛获得前六名。

如今的青少年手球队伍中,强手如林。

但我们女小手球队员都是从一年级开始慢慢培养起来的,没有一个引进的外援。

我们会延续我们的优良作风,争取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们清晰看到:

近年来,手球运动正在飞速发展,打法更加先进,组合更加合理,创新更加频繁,追求更加统一。

我们要成功地从事一项竞技运动,对它的发展进程必须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将作为运动发展的方向和纲领,在这个框架下,各种打法方能正确的施展个性。

在大同的趋势下,在原有基础上,我校提出了:

“积极主动、特长突出、技术全面、争抢激烈、衔接紧凑、攻防平衡,朝着凶、快、变方向发展。

”在训练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特长,针对队员自身的特点,突出队员的某项技术风格。

每个队员的基本技术都有大体的框架,但是什么技术都不突出,没有主要的得分手段。

我们要开发队员们的悟性,让他们可以更加容易地吸收所学到的东西。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专业教练员人手不够,手球队有105名运动员,而专业教练员就只有三名。

我们希望在各级领导的帮助下尽快的充实、加强教练员的队伍,来帮助我们的手球队能够更好地持续发展。

四、工作成效

几年来,女山湖中心小学体育工作始终处于市、省乃至全国的示范性地位。

手球特色硕果累累:

2008年-2013年在滁州市教育局和体育局联合举办的五届小学生手球比赛女子手球队获二次冠军三次亚军;在2006年-2013年省教育厅和体育局联合举办的七届小学生手球锦标赛获二次冠军二次亚军,一次第三,一次第五,二次第六;在2006年-2013年全国小学生六届手球锦标赛获一次冠军二次亚军,三次第四,一次第五,手球在全省全国打出了品牌。

田径、大课间成果丰硕:

其中2005年参加明光市田径运动会比赛,鲍晓雨夺得小学女子组第一名,另有两人夺得第二名,两人3项夺得第四名,总分居30所学校的第5名。

2011年参加明光市田径运动会比赛,有两人2项夺得第一名,有两人3项夺得第二名,三人2项夺得第四名,总分居30所学校的第四名。

在大课间活动评比中,我校成绩显著,2013年荣获滁州市二等奖。

纵观女山湖中心小学体育工作的长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