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区域地理比较专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38917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轮复习区域地理比较专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三一轮复习区域地理比较专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三一轮复习区域地理比较专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三一轮复习区域地理比较专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复习区域地理比较专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高三一轮复习区域地理比较专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区域地理比较专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一轮复习区域地理比较专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读右图,完成2~3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跨南北半球,乙地跨东西半球

B.两地都位于南太平洋

C.两地所在海域的水温差异较大

D.两地的自然景观较为相似

3.①②③④地的海水温度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D.④<③<②<①

读下图,完成4-6题。

4.甲城位于乙城的()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5.如果甲城游客在北京时间7时欣赏海上日出,则此刻乙城()

A.海上日落B.昼短夜长C.明月当空D.日已偏西

6.甲、乙两城附近的农业类型分别是()

A.混合农业、水果和灌溉农业区B.小麦—牧羊带、小麦和林牧业

C.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D.粗放牧羊业、水果和灌溉农业区

读回答7—9题。

7.图甲所示地区海岸线非常曲折,将会使当地:

()

A.飓风影响范围扩大

B.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扩大

C.洋流对沿岸的影响减弱

D.围海造田难度降低

8.图乙所示地区()

A.沿岸有季风洋流 B.山脉南北纵向排列

C.有小面积的沙漠分布D.降水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9.两图所示地区河流的共同特征是()

A.有多种补给水源 B.有较长的结冰期C.有凌汛 D.含沙量大

读世界上两大海湾附近的区域分布图,判断10---11题。

10.甲海湾沿岸盛产的主要经济作物是()

A.油橄榄B.大豆C.可可D.剑麻

11.7~8月,乙海湾沿岸的①城可能遭遇的自然灾害是()

A.寒潮B.飓风C.泥石流D.地震

读下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水域,回答12--14题:

12.有关甲图中水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海峡与地中海相通 B.该水域石油资源丰富

C.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 D.图示区域为地中海气候

13.如果某日甲图中的A地比乙图中的B地白昼长60分钟,则A地与B地日出日落相比:

A.日出早30分钟 B.日出早86分钟

C.日落迟30分钟D.日落迟86分钟

14.乙图中的湖泊()

A.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上B.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C.该湖水产养殖业发达D.冬季,湖泊周围牧草青青

读下图中甲乙为两个岛屿,回答15-16题。

15.甲乙两个岛屿的共同点是()

A.都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B.夏季均盛行西南季风

C.都分布在大西洋中

D.西侧都有盐场分布

16.甲岛森林树种比乙岛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跨热量带较多 B.人工引进品种较多

C.东西降水差异大 D.植被垂直分异不显著

读右边两地区图,回答17~20题。

17.两水域附近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是

A.淡水资源 B.渔业资源

C.石油、天然气 D.煤炭、铁矿

18.该自然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若不慎会导致当地:

()

A.水体富营养化

B.水体放射性污染

C.外来物种入侵

D.附近水域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19.有关a、b、c、d四条河流所在流域的正确是()

A.四条河流全年皆可通航,航运便利 B.光照和热量丰富,水源充足,农业发达

C.四条河流都是外流河 D.都可能存在土地沙化和次生盐碱化问题

20.若城市①②之间实际直线距离为M,城市③④之间为N,则M与N的关系是

A.M=N B.M>N C.M<N D、无法确定

下图为世界两区域图,据此完成21—24题。

21.有关甲、乙两国政治和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属于“南方国家”,乙国属于“北方国家”

B.甲、乙两国目前均处于世界经济的边缘地区

C.甲、乙两国与我国的经贸商谈均称作“南北对话”

D.甲、乙两国之间经贸合作可称为“南南合作”

22.甲、乙两国共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C.种植园农业、混合农业 D.种植园农业、乳畜业

23.甲、乙两国均是世界上()

A.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 B.重要的铝土生产国和出口国

C.磷酸盐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 D.铀矿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

24.①、②两港口()

A.均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B.沿岸均有暖流经过

C.雨季出现的季节不同 D.一年中昼长最长的日期不同

25、读“世界铁路大陆桥示意图”,①、②、③三图“大陆桥”联结的各大城市,其共同之处有

A.“大陆桥”东端的城市都是本国首都

B.“大陆桥”东端的城市位于大河冲积平原上

C.“大陆桥”西端的城市最低月均温在0℃以上

D.“大陆桥”西端的城市都会受到附近海域寒流的影响

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

·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综合题

26.图5中的甲和乙两图是以某海湾为中心及周边地区轮廓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1)写出甲、乙两地区相同的大宗农产品名称。

简述两地种植该农作物在自然条件方面的异同点。

(4分)

(2)分析乙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3)乙地区河口三角洲在开发和整治中,应如何协调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4分)

(4)两海湾都是风暴潮的易发区。

简析两海湾易发风暴潮的原因。

27、(36分)图4中A、B地区为高原。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1)简要说明A、B高原地形的差异。

(2)A、B高原同属季风气候区,比较两高原夏季风的异同。

(3)简述A、B高原能源、矿产资源及工业部门的主要差异。

(4)地下水污染是B高原的环境问题之一,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分)

28.读“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9分)

32º

N

23º

26'

(1)图中甲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有我国最大的渔场,乙地区的特色农业是。

(2)与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同纬度的多数地区地表都是沙漠广布,而珠江三角洲却成为了“沙漠中的绿洲”,请分析其成因。

(6分)

(3)两地区经济发达,各有一个工业基地,从社会经济条件看两工业基地发展共同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4)为解决两经济区能源短缺问题,国家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D

C

B

A

(1)棉花相同点:

两地的热量条件较好,光照充足,地形平坦。

不同点:

甲地区水热条件更优越,灌溉条件良好,土壤肥沃;

乙地区旱涝灾害和盐碱地较多。

(2)有利:

矿产和海洋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较好,科技力量雄厚,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充足。

不利:

水资源和能源缺乏。

(3)防止土壤盐碱化,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合理发展沿海水产养殖业,保护湿地,防止黄河断流等。

(4)甲图海区在夏秋季节形成飓风较多;

乙图海区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大,风力强盛,易形成风暴潮。

(4)A(德干)高原海拔较低,起伏和缓。

B(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崎岖。

(2)A、B高原都受西南季风影响,并带来丰沛的降水。

B高原除受西南季风影响外,还受东南季风影响;

西南季风对A高原的影响大于B高原。

东南季风的形成主要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

西南季风的形成主要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影响。

(3)资源差异:

A高原煤、铁、猛资源丰富,煤与铁资源组合具有优势;

B高原有色金属、磷、水能、煤资源丰富,能源与有色金属资源组合优势明显。

工业部门差异:

A高原以钢铁、机械工业为主;

B高原以有色金属冶炼、化学、能源工业为主。

(4)石灰岩地区渗漏强(地表水向地下水转化迅速);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36.

(1)舟山(2分)基塘农业(2分)

(2)与珠江三角洲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由于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终年气流以下沉为主,降水少;

而珠江三角洲位于亚洲东部,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北移,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3)地理位置优势,交通便利;

人口稠密,劳力丰富;

腹地广阔;

教育科技水平高;

原有基础好;

地处改革前沿、政策好。

(每点2分,共6分)

(4)积极发展核电;

开发沿海大陆架的油气田;

建“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能源调配工程。

(其他答案合理,酌情给分,共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