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说课稿比赛Word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3398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力环流说课稿比赛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热力环流说课稿比赛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热力环流说课稿比赛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热力环流说课稿比赛Word格式.doc

《热力环流说课稿比赛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力环流说课稿比赛Word格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热力环流说课稿比赛Word格式.doc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的第一节,是“地球上的大气”这一重要内容的开篇和基础性知识。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也是学生理解复杂的大气运动的最佳切入点。

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为后面几节课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2、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记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达到知识拓展迁移的目的。

(2)过程与方法:

本课遵循由提出问题→多媒体演示和地理小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给出实际生活案例→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分析、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通过对城市风、山谷风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教学重、难点

为了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难点: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确定依据:

这部分内容逻辑性强而且很抽象,因为大气运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把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定为重点;

生活中,学生对许多地理现象并不陌生,但很少能将其与相关的大气知识联系起来,因此把热力环流的实际应用定为难点。

解决方法: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演示和实验探究,让学生讨论分析、合作探究,教师补充归纳,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教法分析

结合学生实际特点,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实验教学法:

通过实验演示,获得感知,并验证所学结论。

2、图示教学法:

学生通过读图、绘图、析图,从而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

3、探究式教学法: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因此获得发展。

4、多媒体教学法:

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以弥补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的缺陷。

三、学法指导

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带着目标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实验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采用的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诸葛亮火烧上方谷,干旱长达九个月的上方谷,为什么在蜀军即将胜利时突降大雨?

假设你现在是诸葛亮,你将如何避免这场大雨?

带着问题,走进新课。

采用这样的导课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内容及与之有关的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二)讲授新知形成体系

新知的讲授通过实验探究、绘制热力环流原理图、理论联系实际,探讨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三个环节完成。

环节一:

实验探究

引起大气运动的原因是一个难点,很抽象,因为大气运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为了让学生理解大气受热不均匀会导致大气运动及具体运动状况,结合课本P29的活动,教师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感知。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大气是运动的。

并且得出结论——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近地面大气受热不均。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得抽象的问题更加容易理解。

环节二:

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由于循环运动中的因果关系学生容易混淆,在明确了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后,结合前面的实验,老师再次展示热力环流动态课件,并启发学生动手绘制热力环流原理图,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这样学生更能深刻地感知抽象的地理原理。

这样的教学程序,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

理论联系实际探讨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

将学生分组,通过以下三个案例讨论:

案例1:

分析山区山谷风的形成,欣赏古诗《夜雨寄北》,分析为什么巴山多夜雨?

案例2:

展示海岸图片,让学生根据温度的差别绘图说明海陆风的形成。

播放歌曲《军港之夜》,让学生找出歌词中的不妥之处。

案例3:

根据城市市区和郊区的温度差别,引导学生分析“热岛效应”原理。

分析推导绿化带、工业区、卫星城的布局与城郊环流圈的关系。

学生积极讨论并展示本组答案,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学能致用。

(三)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知识脉络:

近地面空气的受热或冷却(气温差异是原因)→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空气垂直运动是气温差异的结果)→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水平气压梯度是空气垂直运动的结果)→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大气垂直、水平运动构成地区间的热力环流,同时也点出下节课的学习任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注重系统直观,书写主干知识,便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五)课堂检测

要分层训练,试题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针对性,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欢迎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