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鲁教版中考复习专题学案身边的化学物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2043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鲁教版中考复习专题学案身边的化学物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化学鲁教版中考复习专题学案身边的化学物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化学鲁教版中考复习专题学案身边的化学物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化学鲁教版中考复习专题学案身边的化学物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化学鲁教版中考复习专题学案身边的化学物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鲁教版中考复习专题学案身边的化学物质.docx

《化学鲁教版中考复习专题学案身边的化学物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鲁教版中考复习专题学案身边的化学物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鲁教版中考复习专题学案身边的化学物质.docx

化学鲁教版中考复习专题学案身边的化学物质

鲁教版化学中考复习专题学案——身边的化学物质

 

【探究目标】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目标层次

空气

 1.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

 2.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

氧气

 1.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用氧气的性质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

二氧化碳

 1.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

 1.认识水的组成。

★★

 2.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的区别。

 3.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有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

金属

金属矿物

金属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

   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

★★

 2.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

 3.知道生铁和钢是重要的合金。

 4.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及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金属矿物

 认识一氧化碳可以将铁矿石中的铁还原出来。

★★

系统复习一种物质一般可采用以下顺序进行:

结构→性质→用途、存在、制法、检验,其内在联系可用下图表示。

              

【探索导航】请同学们按照下面的知识脉络整理本章的有关所学知识:

〖活动一〗空气和水

(一)空气

  1.空气的成分:

按体积计算,氧,,,,,空气是混合物。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氧气:

(1):

医疗急救、潜水、宇宙航行。

     

(2);燃料燃烧、金属切割、气焊、炼钢、化工生产等。

  氮气:

化学性质,可用作保护气,防腐气;液氮创造低温环境,用于麻醉剂和超导材料;还是制取硝酸和化肥的原料。

  稀有气体:

化学性质很稳定,可用作保护气;还可用作电光源,创造低温环境等。

(二)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物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氧气O2

1.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液化和固化。

2.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

(后两个性质决定了氧气的收集方法)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性,是常用的剂。

与非金属反应:

与金属反应:

与化合物反应:

2CO+O22CO2CH4+2O2CO2+2H2O

(1)。

(2)。

二氧化碳CO2

1.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气体,固态二氧化碳(干冰)会在-78.5℃以上直接气化并吸收大量的热;

2.密度比空气;

3.溶于水。

(后两个性质决定了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1.一般情况下,、、、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反应后的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3.与可溶性碱反应:

CO2+Ca(OH)2=

该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CO2+2NaOH=

该反应用于吸收二氧化碳。

(1)。

(2)。

(3)。

(4)。

自然界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循环:

动植物的呼吸、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产生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三)一氧化碳、甲烷

物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一氧化碳CO

1.

2.

3.

1.可燃性

2.还原性:

3.毒性:

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因缺氧而死亡

气体燃料,

冶金工业。

甲烷CH4

1.

2.

3.。

可燃性

CH4+2O2CO2+2H2O

是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最简单的有机物,用作燃料。

(四)水

  1.水的组成:

由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等实验都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自然界中的水:

  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

  硬水与软水:

区别:

转化办法:

〖活动二〗金属与金属矿物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1.共性:

  

2.特性:

铁、铝等多数金属色,而铜为色;多数为固态,而为液态等。

3.合金:

 钢和生铁都是铁碳合金,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

  4.金属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因活泼性不同,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1)镁、铝等在常温下(在空气中)就能与氧气反应。

例:

4Al+3O2=2Al2O3

    银白色的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2)①铁在常温下的干燥空气中,很难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在潮湿的空气中,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共同作用会生成暗红色疏松的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

②铁丝在氧气中点燃,现象。

    化学方程式:

 (3)金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2.与稀硫酸、盐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

   MgAl

   Zn   Fe

  3.与某些盐溶液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金属:

   Fe+CuSO4

   2Al+3CuSO4

   Cu+2AgNO3

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及与盐溶液反应能否发生都取决于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位置。

        

  a.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氢前的金属能把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元素置换出来。

  b.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置靠前的金属(K、Ca、Na除外)能把位置靠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三)铁的冶炼

  主要反应原理:

在高温下,一氧化碳夺取铁矿石里氧化铁中的氧,将铁还原出来:

 (化学方程式)。

         

(四)金属资源的保护

  1.铁的锈蚀和防护:

因为铁的锈蚀条件是铁与空气和水接触,所以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是破坏铁锈蚀的条件。

如:

在钢铁表面涂油、刷漆、镀耐磨和耐腐蚀的铬及制造耐腐蚀的合金(如不锈钢)等。

  2.金属资源的保护主要包括;防止金属锈蚀;金属回收利用;合理开采矿物;寻找金属替代品等。

〖活动三〗【例题解析】

 1、 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活动主题为“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该主题旨在弘扬生态文明,繁荣环境文化,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请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下图中所列实验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写出图④所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上述你认为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实验中选取一个,简要说明改进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通过对几个重要反应现象,反应产物的回忆,考察了同学们关注社会,关心环境的意识。

这类化学与社会的题是新课标中考的热点题型,应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

2、下列事实不能说明Zn比Ag活泼的是( )

A.Zn能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Ag

B.Zn能与稀硫酸反应,Ag则不能

C.自然界没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Zn,而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Ag

D.Zn的熔点为420℃,Ag的熔点为962℃

解析:

  金属活泼性的判断依据:

(1)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

(2)金属对应碱的溶解性;(3)金属和酸反应的速度;(4)置换反应:

A+BC→AC+B能否发生。

3、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已知:

A、B、C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 )

A.放出H2的质量是A>B>CB.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B>C

C.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D.相对原子质量是C>B>A

解析:

(1)金属和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快慢:

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越快

  

(2)金属和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多少(以+2价的金属为例):

相同质量的金属分别和足量的相同质量的酸反应(金属都会反应完),相对原子质量小的金属生成的氢气多。

4、将过量铁粉投入盛有硫酸铜和硫酸锌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

A.Zn、Cu和Fe  B.CuC.Zn和Cu    D.Cu和Fe

解析:

  铁和硫酸铜可以反应,铁和硫酸锌不反应。

5、要探究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不能选用下列哪组试剂进行实验( )

A.Zn、CuSO4、Ag      B.Zn、Cu、AgNO3

C.Zn、Cu、H2SO4      D.ZnSO4、Cu、AgNO3

解析:

  Zn和H2SO4能反应,而Cu和H2SO4不能反应,说明Zn比Cu活泼。

但无法比较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活动四〗指点迷津

1:

某同学为测定空气的组成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将A中的红磷点燃放入C中

红磷燃烧产生白

磷+氧气

2.反应停止后打开止水夹

水进入集气瓶约占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

 

思路分析:

此题是通过实验来验证空气成分实验设计,解题的关键是要清楚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反应物.生成物的性质,然后根据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解此题时应明确:

(1)C瓶中反应前是充满氧气的。

(2)固体红磷燃烧消耗了C瓶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C瓶内压强减小。

打开止水夹后,在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C瓶的体积约等于消耗掉的氧气体积。

小结:

(1)实验装置不漏气

(2)A仪器装的药品需易燃.足量且只与氧气作用生成固体。

 

2:

在下列变化中: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D.镁带在氧气中燃烧,E蜡烛在氧气中燃烧F.加热水。

1.有火焰产生的是____________;

2.有水雾产生的是_____________;

3.有白烟产生的是_____________;

4.有白光产生的______________;

5.属于氧化反应的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

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比较活泼的气体,在加热或点燃的条件下,可燃性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都具有发光.放热现象。

“焰”是指固体受热液化,液体再受热汽化后(或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的现象;“雾”是物质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或生成的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温度降低时形成液滴漂浮在空气中所产生的现象;“烟”是燃烧时生成的固体小颗粒漂浮在空气中的现象;“光”则是固体处在炽热状态时产生的一种现象。

氧化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一种类型。

3: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最好选用()

A.碳酸钠粉末和稀硫酸B.石灰石和稀硫酸

C.大理石和稀盐酸D.大理石和浓盐酸

E.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反应

思路分析: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用的是块状的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的。

这是因为:

(1)碳酸钙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速度太快不利于控制。

(2)不能用硫酸,因为反应时会生成微溶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反应难以进行。

(3)不用浓盐酸,因为在用浓盐酸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纯,会含有氯化氢气体,对二氧化碳性质有关实验现象产生影响。

故选(C)

〖活动五〗基础评价

1.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操作或现象不正确的是()

A.在酒精灯上加热铁丝后插入集气瓶

B.集气瓶里要预先装少量水或细沙

C.生成物为黑色固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