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美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1973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浙美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新浙美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新浙美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新浙美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新浙美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浙美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教案.docx

《新浙美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浙美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浙美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教案.docx

新浙美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教案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第二册美术教材共有19课,分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等课型,其中综合与探索课比重较大,主要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绘画、手工制作技能的探索

二、学期总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轻松的教学游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形形色色的作画方法;认识和了解绘画基础知识。

(2)、智力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造型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3)、思想品德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用美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去年美术学习,对美术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美术不止是画画,还包括制作、欣赏。

学生对美术有一定的兴趣,学生比较活跃。

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耐性较差,因此对待作业的态度不够仔细。

四、教学措施:

1、加强直观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加强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

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美术学习,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表述中学会思维。

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大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教媒体给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

3、优化课堂结构,精心设计课堂情景

倡导学生从广泛的生活、自然、文化情景中学习,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描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与自我反思能力。

五、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第一周

3月19日-3月13日

春天在哪里

(2课时)

第二周

3月16日-3月20日

盛开的鲜花

(2课时)

第三周

3月23日-3月27日

田园风光

(2课时)

第四周

3月9日-3月15日

我的爱心卡

(2课时)

第五周

3月30日-4月3日

折剪蝴蝶

(2课时)

第六周

4月7日-4月10日

小画框

(2课时)

第七周

4月13日-4月17日

笔筒设计

(2课时)

第八周

4月20日-4月24日

倒影

(2课时)

 

第九周

4月27日-4月30日

印印画画

(2课时)

第十周

5月4日-5月8日

纸版画人像

(2课时)

第十一周

5月11日-5月15日

民间年画

(2课时)

第十二周

5月18日-5月22日

闪闪的星星

(2课时)

第十三周

5月25日-5月29日

美丽的丝巾

(2课时)

第十四周

6月1日-6月5日

做香囊、迎端午

(2课时)

第十五周

6月8日-6月12日

向日葵

(2课时)

第十六周

6月15日-6月19日

夏天

(2课时)

第十七周

6月23日-6月26日

可爱的猫咪

潺潺的小溪水

第十八周

6月29日-7月3日

我们画我们评

1、春天在哪里

一、教学目标:

1.提高对色彩的认识和表现力。

2.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把自己对春天的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并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加以表现。

3.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难点:

能抓住春天的特点,有创意地表现春天。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水彩笔或者油画棒、纸张。

教师:

课件

教学过程

1.寻找春天

(1)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寻找校园的春天,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2)交流:

你发现春天在哪里?

(3)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2.春天的色彩。

春天的色彩到底是怎么样的?

观察景色,欣赏图片,学生自己来总结春天的色彩。

(1)欣赏名作。

通过欣赏名作来总结春天的色调,看看画家如何用画笔来表现生机盎然的春天。

(2)春天的色彩。

用感官感受春天的色彩,在调色盘里找出春天的颜色。

3.布置作业

抓住春天的色彩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创作一幅春天的画。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语言来表现,只要能体现春天的感觉即可。

引导学生耐心地完成作品,不要半途而废。

4.展示点评。

(1)将学生的作业布置成春天的花园,逛一逛“春天的花园”,一边逛一边评价。

(2)找一找最美的景色,说说美在哪里。

5.拓展游戏小燕子。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水彩笔或者油画棒、纸张、废旧材料等

教师:

平面或立体的瓶贴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1)除了绘画,我们还有很多方法来表现对春天的喜爱,比如歌唱、跳舞、诗歌。

今天我们一起动动手,用一些废旧材料来制作一个春天的百花园。

以作品导入,技法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揭示课题《春天在哪里》。

2.欣赏环节

(1)平面作品的欣赏《小姑娘》《神奇的大树》。

布贴,综合材质的作品欣赏,在作品中总结剪、撕、拼、贴等一些技法。

(2)立体作品欣赏。

从平面转为立体、教师示范。

学习教材中最基本的手工技法。

立体花束的制作有点难度,教师示范起效果。

3.体验环节

(1)学生作业

动手实践,大胆表现。

互相欣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评价能力。

4.课外拓展

利用完成的作品搞一次以春天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2、盛开的鲜花

1、教学目标

1.感受鲜花的美,了解鲜花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关系。

2.学习渐变色,掌握渐变色的涂色要领,进行涂色练习。

3.培养善于观察、勤于表现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的重点定位于学习渐变色,对于鲜花的外形也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鲜花的色彩,在观察鲜花外形和色彩的基础上了解渐变色,发现渐变色的色彩规律,并能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初步掌握单色渐变和多色渐变的涂色方法。

在学习涂渐变色方法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涂色技巧:

(1)由轻到重或者由重到轻的渐变涂色方法;

(2)运用点或线的疏密排列产生渐变的涂色方法;(3)先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阶梯式排列色彩,再平涂产生渐变的涂色方法等。

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鲜花,养成善于观察和美化生活的习惯,将渐变色的涂色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

2.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几种基本的渐变色涂色方法。

难点:

自主探究发现渐变色的涂色新方法。

3、教学课时:

1课时

4、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鲜花图片资料,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鲜花图片资料、课件、范画、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欣赏感悟。

(1)教师谈话引导: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柳树发芽,鲜花盛开。

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欣赏盛开的鲜花。

(2)请学生说一说鲜花美在哪里。

小结:

鲜花美在苴炎在述鲜花美在它的形状和色彩上。

2.观察思考,尝试表现。

(1)师生共同分析鲜花的基本结构。

(2)欣赏不同形态的鲜花,尝试表现喜欢的鲜花。

(3)欣赏不同颜色的鲜花,分析鲜花的色彩规律,发现自然界一部分鲜花花瓣的色彩是渐变色。

(4)渐变色分为单色渐变和多色渐变。

3.探究尝试,总结方法。

(1)同桌合作探究:

怎样画出渐变的色彩?

并动手尝试。

(2)师生交流探究结果。

(3)教师示范几种涂色小技巧。

①通过点、线的疏密变化表现渐变色。

②油画棒由轻到重地涂色表现渐鹅。

③平涂深色打底,用浅色由浓到淡地或由淡到浓地进行覆盖,表现出渐变色。

④挑选出渐变的色彩,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阶梯式排列,依次平涂色彩表现出阶梯式的渐变效果。

(4)师生共同总结渐变色的涂色方法和规律。

4.欣赏同学作品,尝试创作表现。

(1)欣赏同学的作品,思考你能从同学作品中学到什么。

(2)教师提示花朵的各个花瓣渐变方向要一致。

(3)教师提出学习建议:

①选择自己喜爱的鲜花,用渐变色的方法进行表现。

②到室外去写生盛开的鲜花,灵活运用渐变色的方法表现鲜花。

5.评价与拓展。

(1)学生将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美丽的大花园,评选出最美的花。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从色彩方面进行评价。

(2)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渐变色。

(3)总结:

学会用色彩表现美,善于用心灵发现美。

3、田园风光

1、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美丽的田园风光。

2.学习简单的构图方法,并能运用概括的绘画手法表现景物。

3.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生活情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观察和体验是本节课创作的基础,教师可以展示典型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田野,在愉悦中受到审美的熏陶,品味田园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线条和色彩的表现控制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能流畅稳定地画出或弯或直的线条,进行随意交织的布局划分;通过体验各种绘画工具的使用效果(水笔的流畅、油画棒的粗犷、颜料的明快与厚重),尝试根据所表现的景物进行多变构图练习和绘画表现活动,借助色彩表达自己的想法。

本课可以采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习构图技巧,创作表现想象、记忆中的田园风光。

第二课时进行写生练习,可以在校园内进行相关风景的写生,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孩子们走出校园,到田野中进行写生创作。

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集体创作一幅田园风光的长卷。

教师要多加演示风景构图的不同视点和形式,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造,从而激发学生绘画表现的潜能。

2.重点、难点。

重点:

感受田园的美,学习风景写生的方法和培养简单的构图能力。

难点:

构图方法和画面空间的划分如何体现画面内容的需要。

景物的点、线、面表达和色彩的运用通过教师直接示范,学生参与尝试来突破。

3、教学课时:

2课时

4、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乡村的生活场景,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

1.漫步田园。

(1)欣赏田园风光。

郊外的田园景色向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灵动的韵律和丰富的色彩。

你去过田园吗?

风景如画的田园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请同学们看图片,看看你喜欢哪幅图,哪幅图能勾起你对乡村生活的回忆?

课件展示。

①整体感受:

俯瞰或远观。

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现两种视野下的田园面貌,引导学生观察。

②局部特写:

人物和作物。

通过拉近“镜头”,展现田园中的农作物和劳作的人们,观察田园中各个景物生长的样子和特点,人们劳动的场面和生活的场景。

(2)交流表达感受。

在欣赏中,教师带领孩子漫步田园,观察中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视角下田园的不同构成方式。

(如俯瞰时表现田埂的交错分布,平视时表现近景、中景、远景的层叠。

交流:

你觉得田野怎么样?

说说你最喜欢哪块田野?

为什么?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欣赏田园风光图片或视频,在感受田园美景的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城里的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农村的田野,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获得感官的认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校园的园艺基地写生。

2.开垦田园。

(1)模拟拓荒者,将画纸当做未开垦的土地,用线条画出一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将“田地”分割。

(2)继续用线分割布局,把这片土地分成好多块“田地”,近处可以稍微大一点,远处的小一点。

也可以通过画田埂、河流或其他景物再分出几块田地。

(3)讨论分割方法:

一是自然分割,田间小路线条弯弯曲曲,体现一种俯瞰大地的视野效果;二是直线分割,体现机械作业环境下的现代化田野;三是水平线分割,这种构图方法可以用水平线构图的方式进行。

还可以怎样分割?

请一位学生尝试。

(4)通过两张图片的比对,找出分割线。

观察分割线之间的透视和景物的遮挡关系。

(设计意图:

通过示范和交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田园布局和构图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而关注田园的平面构成和视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