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187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师生通用

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

如以严苛著称的《大明律》中规定“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此司法原则不能

A.确保了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

B.损害了明代法律的权威性

C.反映了宗法观对法制的影响

D.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

2.在周代,天子和诸侯对下一何级可以使用亲属称谓,而人人对国君、诸侯对天子则不能使用亲展称谓,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由此可知,周代

A.极力维护宗法等级铁序B.政治等级高于宗法关系

C.政治权小依据血缘亲疏D.注重削弱异姓诸侯势力

3.下图为汉代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左三为周公,左四为成王)。

对该图解释合理的是

A.周公跪拜说明集权色彩异常明显

B.四方来朝体现政权与族权相结合

C.画像石对研究周代历史有借鉴价值

D.画像石完全还原了周公辅政的情景

4.礼、乐源自氏族社会的风俗习惯,被加进等级制度的内容而制度化。

《礼记》中说: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这说明礼乐制度

A.有稳定社会秩序的功效

B.突出强调社会等级分化

C.与宗法分封制互为表里

D.促使社会风俗的同一化

5.《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

A.周天子实行分封制

B.秦始皇设立郡县制

C.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

D.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6.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根据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水德代周而行”的论断,认为秦灭周,得水德,尚黑,并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符合水德要求的改革,遂成为邹衍“五德终始说”的第一个实践者。

材料本质上说明秦始皇

A.强调其统治的合法性B.提倡君权神授的理论

C.信奉阴阳五行的学说D.遵循以德治国的思想

7.关于秦朝设郡的情况,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根据以上史料能够推定的是

A.秦朝设郡数目不一

B.秦朝没有设立洞庭郡

C.洞庭黔中两郡范围重合

D.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

8.“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

‘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下列措施与宋太祖“选儒臣”“分治大藩”这种观念相吻合的是()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D.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

9.史书中关于汉武帝与其丞相田蚡有这样一段记载:

丞相入朝奏事,推荐了一些人担任官员。

皇上说:

“你任免官吏任免完了吗?

我也想任免一些官吏。

”这则记载反映出

A.中外朝制度削弱了君主专制

B.从无为到有为转变很有必要

C.地方王国问题仍然威胁皇权

D.官吏任免权全操于丞相之手

10.下表为西汉末年至南北朝末期地方机构设置(单位:

个)情况表。

历史时期

州数

郡数

县/侯国数

西汉末

13

103

1585

东汉中叶

13

105

1150

西晋

19

173

南北朝初期

38

313

南北朝末期

275

663

1500上下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地方行政体制深受政局影响B.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受到挑战

C.疆域扩大导致机构逐渐增加D.州郡数量膨胀影响行政效率

11.对下表中“大臣”职能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1.发折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

7.开面

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2.接折

章京将奏折送大臣阅

8.交折

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

3.见面

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9.月折

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

4.述旨

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lO.随手

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

5.过朱

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11.封柜

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6.交发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A.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B.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

C.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D.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

12.明朝有学者言:

“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

”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

A.民主制比君主制更进步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

C.必须建立法治社会D.希望实行君主立宪制

13.终晚清之世,国史馆于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部院、疆吏者皆立年表,而于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

国史馆的这种偏好从本质上说明

A.传统的史家观念几无更新B.旧有的官僚体系仍为主流

C.总理衙门的官员低人一等D.晚清近代化进程步履维艰

14.有学者评价清朝政治体制时说:

“所有官员都屈从于一套严密的规章、限制和牵制网络,哪怕是在他们个人控制范围之外的一些事情上,出现任何疏忽或过失都可能招来惩罚。

”他意在说明清朝的官员

A.无为而治,与民休息B.恪尽职守,以民为本

C.墨守成规,拒绝改革D.适应皇权加强,明哲保身

15.明初,朱元璋研究历代兵制,创立卫所兵制,该制度的特点是:

平时把军力分驻在各地方,遇有征战时命将出师。

卫所兵制的建立

A.促进了义务兵役制的建立

B.有利于抑制领军将领权力

C.导致地方武装力量尾大不掉

D.威胁了当时的中央集权

16.隋文帝废除了汉代以来州县长官自辟僚佐的制度,并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均由中央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考核地方官及僚佐,不许任职本地。

而且三年一任,不得连任;地方官赴任。

不许携带父母以及15岁以上的儿子。

以上规定

A.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

B.完善了科举制度的实施

C.提高了官员的整体素质

D.推动了官镣政治的确立

17.“农民是最好的公民——因为没有太多的财产,所以他们总是忙于生产,极少参加公民大会……只要从参与政治生活中得不到更多的好处,他们就对参与公共事务和统治国家没有什么兴趣。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只想赚钱而不是为了名誉。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与这句话意思最吻合的是

A.参与政治不能给农民带来名誉

B.国家只需要少数贤人来管理

C.农民因为忙于生产而不愿参与政治

D.参与政治的公民才是好公民

18.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就雅典的民主政治如是说:

“政治家所治理的人是自由人”,他们所执掌的权威为“平等的自由人之间所托付的权威。

”由此可以看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是

A.雅典社会是人人平等的社会

B.雅典公民享有人民主权

C.雅典是一个高度自治、轮番而治的国家

D.雅典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国家

19.古雅典法律规定:

陶片放逐投票当日,阿哥拉中央用木板围出一个个圆形场地,并留出10个入口,与雅典的10个部落相对应,投票者在陶罐碎片较为平坦处,刻上他认为应该被放逐者的名字,投入本部落的投票箱。

材料说明古雅典

A.公民可以直接表决政治事件

B.法律维护了雅典所有人的权利

C.部落制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D.处于部落社会而尚未形成国家

20.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评述雅典民主时指出:

“我们很难相信由一年召开40次、每次仅有几个小时的超过6000人的公民大会来制定一般政策是有效率的。

温和的理性怀疑就能表明这种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和提议权的公民大会将很快就会蜕变为暴动。

”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公民大会不能体现公民诉求

B.参政公民素质普遍低下

C.雅典民主实为“僭主政治”

D.民主政治潜伏着危机

21.查士丁尼时代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写道:

“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

一个民族所制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民事法律’,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的国家都采用它”。

材料中所说的“国际法”所包含的理念主要是

A.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权利

B.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C.凡需要人证的,应在证人的门前高声呼唤,通知他到庭作证

D.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

22.从历史上看,罗马社会经济逐步从一个单一的农业经济社会变成了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并重的社会。

帝国中期后,商品贸易和商业交换活动甚至占据了主要地位。

商品贸易的发展

A.成为共和国体制得以维系关键

B.确保了罗马贵族对政权的垄断

C.推动了罗马法适用范围的扩大

D.阻碍了罗马大土地所有制发展

23.在古罗马人的意识中,有法与法律之分。

法来自正义,指向公正、自然和神意;法律来自权威机关制定出来的规则,包括“限制和禁令”。

西塞罗说“如果某个规则不应当被确定为法,确认该规则的法律则是无效的。

”材料表明,古罗马法

A.主要表达自然与神意B.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C.在实践中自然形成的D.根据统治需要而制定

24.《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记载:

“有人雇佣金匠打造戒指,双方适用买卖契约还是雇佣契约?

如果顾客提供金料就是雇佣契约,如果金匠提供金料则是买卖契约。

”这说明罗马法

A.强调私有财产的神圣性

B.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

C.力图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D.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

25.(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无论是各地贤能被征辟或举荐到中央当官,或原在京畿居住者被外放到各地当官,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

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

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个案,据《海瑞集·兴革条例》载,知县的家具杂用有63种200余件,县丞、主簿等有60种,典史仅19种。

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擅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

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典故纪闻》卷四)……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摘编自完颜绍元《轻松为官》

材料二法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官邸制,该制度具体名称是“公职人员职务用房制度”……法国法律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

例如担任部长以上的公职,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职务用房,标准是家庭1—2人住3房套间,3个人住4房套间,4—5人住5房套间。

中下级公职人员如果无住房就无法工作者,也参照上述标准分配住房。

如果只是一般需要分配职务用房者,则应交纳正常租金标准一半的房租……美国官邸制适用范围则是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市长。

在美国,各级官员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均由政府预算负担,居住者只需每年交纳象征性的租金1美元。

此外,除了国际通行的驻外大使配有官邸外,一些美国大学校长也住“官邸”。

——摘编自黄发红、陈一鸣、姚蒙等《看各国如何实施官邸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官员公房制度实行的目的,概括我国古代官员公房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公房制度与西方的官邸制有何异同。

谈谈你对实行官邸制的认识。

26.(14分)政治制度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现象,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宰相是古代中国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