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整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1859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整理文档格式.docx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整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整理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整理文档格式.docx

(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

(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

对事业无私奉献。

(2)对学生,真诚热爱。

(3)对同志,团结协作。

(4)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②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③学校教育由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负责。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答:

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②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的目的

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表现所做出的小结与评价,主要由班主任负责。

操行评定的目的在于:

(1)教育儿童奋发向上,肯定优点,找出缺点,指出努力的方向.鼓励儿童上进;

(2)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以便与老师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儿童;

(3)有利于班主任总结工作经验,找出问题,改进工作。

教师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能引起四维的活跃,既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的掌握知识。

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明确的教学目的,正确的教学内容;

恰当的教学方法;

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

组织严密的教学过程。

6、简述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

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

小学生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加;

小学生的想象将更具有现实性。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

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

明显的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童年期儿童学习的特征。

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②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

③学习兴趣与习惯④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加

义务教育是什么?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表现。

(1)个体同一个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是不均衡的。

(2)个体不同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3)人的心理成熟、社会性成熟相应后移与个体生理成熟的年龄相应提前,使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得更为突出。

课外活动的教育作用有哪些?

课外活动因其自身特点,有着独特的教育作用:

(1)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的关系。

(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

(3)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精神和创造才能。

十三.我国小学德育的内容是什么?

我国小学德育的内容是:

(1)热爱祖国的教育;

(2)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3)热爱人民的教育;

(4)热爱集体的教育;

(5)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

(6)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

(7)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

(8)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

(9)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

(10)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我国传统的小学课程以分科为主,存在很多弊端,试分析这一现状。

第一,单独一门学科不能反映客观世界本身的统一性和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性,难以使学生形成有关认识客体的完整图景和初步的科学世界观。

第二,课程分科过细,脱离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第三,分科教学的课程门类较多,交叉重复现象较为严重,造成时间和精神的浪费,结果势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第四,分科教学的课程结构不合理,有的学科被片面强调,有的学科形同虚设,学生的教养、创造力、操作能力被忽视,无法获得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要,前三种需要为缺失需要,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后两种是成长需要,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到时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

人们很少能得到安全的满足,较低级的需要至少部分满足后才能出现相对高级的追求。

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需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

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教师应该通过外部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将这种行为转化为内部动机,使学习成为一种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简述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

课外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科学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简述小学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测验法;

量表评价法;

表现性评价法;

轶事记录评价法;

成长记录袋。

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的策略。

精选教材内容;

合理组织材料;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遗传素质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遗传组织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独特功能。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引导和培养、塑造功能。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学生个性的功能。

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及个人主观能动性不同,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又具有个别差异性。

这种个别差异性主要表现在:

(1)不同的少年儿童的同一方面,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

(2)同一年龄阶段少年儿童的不同方面的发展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上有差异性。

(3)不同的少年儿童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

教学过程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力相结合。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1)普及性。

小学教育的普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凡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能受完九年义务教育;

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对所有的入学儿童负责,爱护、关心、教育每一个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2)基础性。

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而非专业教育,其内容应包括国家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相应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其在完成这一教育任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强制性。

为了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必须依靠国家法律的强制力量,这就是义务教育的强制性,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小学教育具有了强制性的特征。

小学德育目标确立的依据。

我国社会发展对政治、思想与道德提出的要求;

教育目的对学生德育所要求达成的结果做出的总的规定;

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教师课外辅导应注意的问题

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目的明确,着重启发;

组织学生互相帮助,对差生的辅导可适当组织优秀学生对他们进行帮助,共同提高,但不宜占用优秀学生过多的课外时间;

善于总结积累经验。

布鲁纳德认知发现说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学习观;

教学观;

对教学的启示:

教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入的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结构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学本身应有的新异性,同时跨度应适当,其难度不能过高或过低,以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最后应根据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

同时应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的特征;

已有的知识经验;

定势与功能固着;

原型启发与联想;

情感与动机状态;

个性因素;

教学中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

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这样能防止练习中可能产生的盲目性,从而提高练习的自觉性;

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严格要求。

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刻苦训练精益求精,达到最高水平,具有创造性。

基础教育的入门性基础教育的入一是各项教育任务的要求是基本、初步的、浅近的,是小学生可接受的;

二是凡要求学生掌握的,必须是扎实的、牢固的,这样的基础才是坚实的。

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终身教育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2)教育的全民化。

全民教育是近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这一运动对发展中国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教育的民主化。

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及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教育的多元化。

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的多元。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它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学校工作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基本理

(1)以教学为中心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决定的。

学校的产生使教学与生活分化开来,教学成为学校的独立活动。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是学校教育区别于其他机构的根本所在。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在各种教育途径中,教学所占时间最多,工作比重最大,计划性、系统性更强,更能发挥学校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要提高教育质量,更好的进行自我教育,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

前苏联20~30年代,我国建国后的经验教训都说明,否定以教学为中心,教育质量就没有保证。

而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则可以确保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

教学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式。

强化法、代币疗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自我控制法。

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自我调控能力;

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小学德育的方法。

答说服教育法;

榜样示范法;

实际锻炼法;

陶冶教育法;

品德评价法。

小学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演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