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册知识点整理Word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1827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册知识点整理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册知识点整理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册知识点整理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册知识点整理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册知识点整理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册知识点整理Word格式.doc

《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册知识点整理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册知识点整理Word格式.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册知识点整理Word格式.doc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割让香港岛;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五口通商口岸;

协定关税

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3

1.5《南京条约》的影响(鸦片战争对战后中国社会的影响):

C

(1)政治: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

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的革命任务,历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2)经济:

外国在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3)文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代表人物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要求强国御辱,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先声。

(开始了近代中国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之役)

2.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A

(1)爆发的时间:

1856年

(2)借口:

英国的“亚罗号事件”,法国的“马神甫事件”

(3)实质:

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咸丰帝外逃)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之役)2

2.3《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B

(1)《天津条约》内容:

开放南京等十口通商口岸;

外国公使驻京;

外国人可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外国船长江自由航行。

(2)《北京条约》内容:

《天津条约》有效;

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让九龙司;

赔款给英法各800万两。

(3)影响:

进一步打开中国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A

3.1洪秀全建立“拜上帝会”。

发动金田起义,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开始。

3.2清朝政府借用英法侵略者组织的“洋枪队”,起用曾国藩的湘军与李鸿章的淮军,镇压太平天国。

第4课洋务运动1

4.1洋务运动时间: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4.2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奕、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A

主张:

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

口号:

“师夷长技以自强”

4.3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

1861年,由奕担任总理大臣,它是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

A

第4课洋务运动2

4.4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B

(1)开办军事工业(“自强”为口号)

李鸿章,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国内最大的军事企业。

(2)兴办民用工业(“求富”为口号)

李鸿章,上海,轮船招商局,第一个民用企业。

(3)筹建新式海军——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北洋舰队。

(4)培养新式人才

开办新式学堂:

奕訢主持下,总理衙门设立京师同文馆,第一所新式学堂。

4.5洋务运动的影响评价:

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但其根本目

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只是学习西方科技和工艺制造,由于没有改革封建政体制,所以不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

第5课民族资本主义和早期维新思想A

5.1通商口岸与近代民族企业产生:

鸦片战争后,外商在通商口岸创办近代企业,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影响,中国沿海地区商人、买办、地主和官僚投资设厂,近代民族企业产生。

比如上海开设的发昌机器厂。

5.2西学传播的主要渠道:

办学兴教、翻译西书派留学生

第6课甲午战争

6.1甲午战争爆发的时间:

1894年。

A

6.2甲午战争的结果:

1895年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A

6.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赔款2亿两;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获设厂权。

《马关条约》的影响: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第7课戊戌变法A

7.1公车上书:

(概况)《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联合举人,上书光绪,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作用)拉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7.2《时务报》:

以“变法图强”为宗旨,批判顽固派,鼓吹维新。

是当时影响最大的维新报刊。

7.3《天演论》:

严复,介绍进化论,鼓吹“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主张维新变法。

7.4百日维新:

德国强占胶州湾后,1898年,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

(维新思想的君主立宪政治主张没敢提出),改革触犯了顽固派利益,慈禧发动政变,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就义。

政变后,除保留京师大学堂外,其余新政措施全部被废除。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维新派宣扬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冲击了封建旧思想、旧文化。

促使中国从改良道路走上民主革命道路。

戊戌变法评价:

维新派看到了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社会制度:

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

但变法急于求成,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

最后变法因顽固派发动政变而失败。

第8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1租借地和势力范围A:

1898年德国强迫清政府“租借”胶州湾,并将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首开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恶例。

随后俄、英、法、日等国开始强占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形成共同瓜分中国的局面。

8.2“门户开放”政策:

A

(背景)由于美国没有参与瓜分中国狂潮,1899年,美国提出,承认各国在华既得利益,主张“机会均等”,使中国成为开放市场。

(影响)美国获益,强化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促成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

8.3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八国联军侵华A

在瓜分狂潮背景下,中国下层民众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发动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1900年,英、俄、日、法、徳、美、意、奥八国借口中国“内乱”(义和团运动),危及其在华利益,组织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8.4《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B

内容:

向11国赔款4.5亿两;

划定使馆区;

拆除大沽和北京沿线的炮台,允许沿线驻兵;

惩办义和团,严禁中国人反帝;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辛丑条约》的影响: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9课清末新政A

9.1新政的举措:

废科举、办学校、派游学、改革官制、修订刑律。

9.2“预备仿行宪政”、“皇族内阁”:

20世纪初,清廷颁布上谕,宣布“预备仿行宪政”,成立“皇族内阁”,借立宪之名欺骗国人,企图实现专制集权的目的,最终导致民众发动武昌起义推翻清王朝。

第10课辛亥革命1

10.1兴中会的成立:

A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的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

10.2同盟会的成立及意义:

(1)成立:

1905年,在东京成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民族”“民权”“民生”,确定“三民主义”民主革命纲领。

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意义: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中心。

第10课辛亥革命2

10.3“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推翻清王朝。

A

1912年,民国元年。

10.4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A

10.5《临时约法》:

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10.61912年2月,清帝宣统下诏退位,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的统治。

袁世凯,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10.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成功之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君主专制统治,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开创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促进社会习俗的变革,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一些有利条件。

(失败之处)没有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促使中国先进分子另谋救国救民道路。

一战(20世纪初)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直接原因:

1、两大军事集团形成2、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3、巴尔干成为双方争夺焦点4、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1882意大利加入德奥联盟,“同盟国”形成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以法俄联盟为标志1892年

1904年英法俄“协约国”形成

欧洲的“火药桶”,“柔软的下腹部”——巴尔干地区:

小国林立、民族众多、宗教势力彼此交错、领土纠纷复杂、战略地位重要。

两大军事集团多次地域冲突:

两次摩洛哥危机、波斯尼亚危机、两次巴尔干战争。

导火线关键词: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萨拉热窝

1914年7月28日宣战

顺序:

奥匈—俄德法英(饿得发硬)

战役先后顺序:

马恩河—坦能堡—索姆河—凡尔登“凡尔登绞肉机”从此,德军丧失西线作战主动权

俄国十月革命——退出战争

1918年11月9日德皇退位。

一战以同盟国失败而告终。

影响:

一战是帝国主义列强政府争夺世界霸权的结果,历时四年零三月,战火遍及欧亚非三大洲。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19年一战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巴黎和会。

美英法主导。

美国总统威尔逊重视国际组织、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保证欧洲大陆力量的均衡、法国总理克列孟梭主张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确保法国的大陆霸权。

《凡尔赛和约》第一部分:

国际联盟和约第二部分:

对德和约(总述:

严惩德国,建立国联)

战胜国又同德国原来的盟国分别缔结了和约,总称《巴黎和约》。

《巴黎和约》构成了决定战后国际格局的“凡尔赛体系”,维持了欧洲、中东、非洲(地中海沿岸)的稳定。

1921年美英日法意比荷葡中九国,商讨亚太地区的政治秩序。

——华盛顿会议

1、美英日法《四国条约》,终止英日同盟。

2、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协定》。

该条约提升了美国的海军实力,英国的海上优势开始丧失,日本的海军力量发展受到限制。

3、《九国公约》,保证中国门户开放。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发展。

它通过一系列条约确立了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史称“华盛顿体系”。

战后:

英国的世界霸权遭美国挑战,从债权国变成债务国。

本土和自治领矛盾加剧,殖民体系渐趋瓦解。

组成英联邦《威斯敏斯特法案》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影响:

它承认了列强之间相对实力地位的变化,建立了国际联盟这一世界性的国际组织,以适应世界整体化进程的需要。

它所奠定的国际新格局,为20年代世界的相对平稳发展创造了条件。

然而,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它以战胜国与强国意志为出发点,侵犯了其他国家的主权与利益,并且缺乏有效的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

它无视殖民地人民的要求,继续维护殖民体系,并对苏俄采取排斥态度。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