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16794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5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docx

《学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docx

3、为了健康,人类要适应环境作出有效选择

第2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一、来自细菌的威胁

1、细菌的形态:

一种单细胞的原核生物。

个体很小,一般要用高倍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

包括球菌,杆菌,螺旋菌。

2、细菌的结构

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无细胞核(有遗传物质)。

3、无成形细胞核的生物叫原核生物。

4、细菌的危害

①有些细菌能侵入人体细胞。

②有些细菌能产生一种能破坏细胞的毒素。

5、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

疾病

致病细菌

主要感染途径

1、细菌性痢疾

痢疾杆菌

粪—口传播

2、肺结核

结核杆菌

飞沫传播

3、破伤风

破伤风杆菌

接触(伤口)传播

4、霍乱

霍乱弧菌

水、食物、苍蝇传播

5、淋病

淋病双球菌

性接触

6、细菌引起疾病的治疗

细菌引起的疾病通常可用抗生素治疗。

7、抗生素的效用

1抑制或杀灭细菌;

2对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他致病微生物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3能抗肿瘤;

4能抑制人体免疫反应。

8、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1毒副作用。

2过敏反应。

3二重感染。

4耐药。

二、来自病毒的威胁

1、病毒的形态结构:

个体微小,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没有细胞结构。

2、病毒致病机理:

病毒在寄主细胞内迅速繁殖,使寄主细胞破裂,同时释放出新病毒,以同样的方式感染和破坏其他细胞。

3、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病毒性肝炎

肝炎病毒

甲:

乙:

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病毒

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病毒

生殖器疱疹

疱疹病毒Ⅱ型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冠状病毒

4、感冒疾病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习惯上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或者普通感冒(有病毒性和细菌性)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流感是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引起的。

预防流感,要做到发现病人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在流感流行期间,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去。

除有禁忌者外,健康人可进行流感病毒疫苗接种。

三、传染病

1、概念: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病原体:

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①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包括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受感染动物、隐性感染者。

②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传播途径包括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

垂直传播指病原体由母体传染给子代。

水平传播包括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

土壤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性传播。

③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病的人群。

4、流感传染病流行的3个环节:

传染源——流感患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

易感人群——免疫力低下的健康人;

5、传染病的三个特点

1传染性②流行性③免疫性

6、传染病的种类:

按传播途径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性传播疾病。

7、常见的传染病

传染病种类

常见的传染病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染病

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喉、百日咳

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

消化道传染病

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蛔虫病、蛲虫病

主要通过食物和饮水传播

血液传染病

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乙型肝炎、艾滋病

主要通过吸血昆虫、输血传播

体表传染病

血吸虫病、狂犬病、破伤风、沙眼、疥疮和藓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性传播疾病

梅毒、淋病、艾滋病、软下疳和性病性淋巴肉牙肿

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

8、几种传染病的病原体:

肺结核——结核杆菌;

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

麻疹——麻疹病毒;

甲型肝炎——甲型肝炎病毒;

细菌性痢疾——痢疾杆菌;

蛔虫病——蛔虫;

疟疾——疟原虫;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病毒;

狂犬病——狂犬病毒;

沙眼——沙眼衣原体;

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9、根据传染病流行的3个环节,控制传染病的措施:

切断其中任何一环节,流行即可终止

10、控制传染病的措施

①控制传染源:

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②切断传播途径:

对空气、饮水等进行消毒。

对粪便、垃圾、污水等进行处理。

养成洗手习惯。

杀死蚊子苍蝇昆虫。

带口罩等措施。

保护易感人群:

加强锻炼,合理膳食,预防接种等。

第3节身体的防卫

一、对微生物的抵抗

1、抵抗的方法

一是防止病原体侵入体内;

二是抵抗已侵入体内的病原体;

2、抵抗的结构

皮肤的角质层、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泪腺分泌物、胃壁的黏膜等结构。

(1)皮肤:

皮肤的角质层是位于最外面的死细胞,起屏障作用,防止病原体进入人体;

皮肤的分泌物能够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同时有杀菌作用。

(2)呼吸道:

黏膜分泌的黏液具有杀菌作用,并能将空气中的病菌粘住排出体外;

黏膜上的纤毛摆动,清除异物和病菌;

(3)体液:

(泪液、胃液、黏液)的杀菌作用。

3、抵抗的防线

A、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直接或间接阻隔,都没有特异性。

(1)组成:

皮肤、胃壁的黏膜、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

皮肤对病原体的直接阻隔。

2多种分泌液的杀菌作用(鼻、口、眼、呼吸道、胃),病原体未真正进入体内。

(2)功能:

阻挡病原体,不让病原体侵入。

B、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①溶菌酶:

能够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

②吞噬细胞(白细胞的一种):

血液组织或器官(如脾脏、淋巴结等)含有

对入侵的病原体进行溶解、吞噬和杀死。

第二道防线也不是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

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非皮肤的屏障作用

特体液(泪液、胃液)的杀菌作用

异作用吞噬细胞的杀菌作用

性干扰素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疫特点:

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C、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

①免疫器官主要有胸腺、脾脏和淋巴结等。

脾脏和淋巴结有清除病原体等物质的作用。

②免疫细胞主要是血液中淋巴细胞。

(分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

产生免疫反应。

特异性免疫: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产生免疫反应。

4、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

(一)体液免疫

B淋巴细胞能识别进入细胞内的抗原,促使人体产生抗体。

由于抗体存在于体液中,所以有抗体来完成的免疫反应叫体液免疫。

抗原: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如细菌、病毒、移植器官、花粉、自身不好的组织和细胞等)

抗体:

当病原体(如病毒、病菌)进入人体以后,刺激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也称免疫球蛋白)

抗体是如何对付病原体的?

抗体附在病原体上,病原体被溶解及杀死。

抗体附在病原体表面,使病原体更易被吞噬细胞吞食。

病原体被抗体粘结在一起,以致不能进入细胞或繁殖。

(二)细胞免疫

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直接对抗细胞内的病原体。

在细胞内消灭病原体,所以称细胞免疫。

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有免疫记忆能力,当同种病原体第二次进入人体后,会被淋巴细胞识别,并快速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把其消灭。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起作用的细胞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起作用的物质

抗体

释放淋巴因子

作用对象

体液中的抗原

细胞内的病原体移植器官

共同点

都是特异性免疫;

都有免疫记忆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范围

特性

形成

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

对多种病原体防御作用

非专一性

生来就有的

特异性免疫

对某一种病原体防御作用

专一性

后天逐渐形成的

二、人工免疫

1.定义:

通过人工接种疫苗,获得免疫的方法。

(1)预防接种:

为了预防某种传染病而进行的接种。

(2)预防接种的原理

预防接种的原理就是通过接种(已经死亡或衰弱的病毒、细菌注入体内),使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对付细菌、病毒等抗原。

(3)预防接种的目的:

目的是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到达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2、分类:

(1)人工自动免疫:

由人工接种各类抗原(如菌苗、疫苗、类毒素),使机体自动获得的特异性免疫(使B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2)人工被动免疫:

由人工注射免疫血清和免疫球蛋白等方式获得的免疫。

如果外出活动,有人被毒蛇咬伤,这时候用抗原好还是注射含抗蛇毒抗体的血清好?

立即注射含抗蛇毒抗体的血清,因为这样快速。

3、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不同点

方式

免疫速度

有效时间

例子

人工自动免疫

注射抗原

获得慢

时间长

种牛痘

人工被动免疫

注射抗体

获得快

时间短

注射血清

以上两种方法可综合使用。

例如:

对被狗咬伤的人,应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自动免疫方式);

对咬伤严重者同时注射狂犬病血清(被动免疫方式),以提高疗效。

5、列举你曾经接种过的疫苗,然后讨论接种疫苗的目的是要预防哪种传染病,该病的病原体是什么?

卡介苗——结核病——结核杆菌;

脊灰糖丸——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病毒;

百白破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百日咳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破伤风杆菌;

麻疹疫苗——麻疹——麻疹病毒;

白破疫苗——白喉、破伤风——白喉棒状杆菌、破伤风杆菌;

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

乙脑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

流脑疫苗——流行性脑髓膜炎——脑膜炎双球菌;

三、人体免疫功能

(一)免疫三大功能

1、抗感染的免疫功能:

当人体受病原体侵袭时,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保护自身,这是免疫的抗感染功能。

2、免疫监视的功能:

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突变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3、自我稳定的功能:

能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及损伤的细胞,以保持自我稳定。

(二)免疫失调时产生的疾病

1、过敏反应

2、自身免疫病

3、免疫缺陷病。

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第4节非传染性疾病

一、恶性肿瘤

1、形成的原因:

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体细胞突变学说:

肿瘤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