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1601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示范教案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示范教案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示范教案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示范教案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示范教案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示范教案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文档格式.docx

《示范教案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示范教案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示范教案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文档格式.docx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以及相应教学资料。

课前让学生搜集甲午中日战争的材料,图片。

准备有关这场战争的影视剧剪辑,如:

《走向共和》《北洋水师》。

关注现今中日关系的新闻。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性质和结果。

(2)八国联军侵华时间、国家,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以及《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3)通过线索理清楚义和团运动兴起、发展和失败的基本线索,训练、培养学生独立理清重大历史事件、全面掌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兴趣教育法,在导入新课过程中,就要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情感和思想的交互,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针对本课战场多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动画演示战争经过;

对于黄海战役这场当时世界上激烈的海战,可以播放电影《甲午风云》片断,生动再现这一历史场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战败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社会制度腐朽、军事技术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

(2)通过“扶清灭洋”的口号,对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认识到他们不可能完成反帝斗争的任务。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漫画导入)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情况:

或者,八国联军瓜分中国的漫画:

(中间撕扯的地图上写着CHINA)

教师设问:

从两幅漫画里得到什么信息?

(多媒体显示)

学生回答:

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由被侵略者变成了侵略者;

列强瓜分中国。

教师总结:

第一幅漫画反映了明治维新前后的日本在国际上的境遇。

明治维新使日本由被侵略而成为了侵略者,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的侵略性、扩张性,也说明了明治维新使日本独立、富强起来。

第二幅漫画表明了八国联军瓜分中国的罪行。

一方面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列强的需要;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可耻行径,以及中国四分五裂的悲惨遭遇。

推进新课

问题情境1:

甲午中日战争

1.战争背景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本课前言和下面历史资料:

多媒体显示:

“全皇国为一大城,则若虾夷(北海道)、吕宋、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屏藩也。

虾夷业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台湾可唾手而得矣。

这段材料反映了日本的意图和野心是什么?

学生根据教材回答:

侵略朝鲜、中国、台湾。

教师进一步设问:

日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意图,由什么决定的?

日本的地图和日本的国情

日本的国情是什么?

日本国情:

岛国,人多地少,资源贫乏。

明治维新使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强。

日本发展资本主义中存在什么矛盾?

为解决这些矛盾,日本采用什么手段?

日本制定了实施侵略的“大陆政策”。

“大陆政策”五个步骤:

朝鲜、台湾、中国东北和蒙古、中国、世界。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国力逐渐强盛,这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更加急迫和无情,它一改西方列强以商品和宗教为主的侵略方式,采取直接的赤裸裸的武装侵略,成为近代侵略中国最凶残的国家。

“大陆政策”是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侵略方针。

这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可见,侵华既是要满足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又是它的既定方针,其蓄谋已久,所以日本要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还有什么有利的外部条件?

列强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英、美、法采取支持的态度,俄采取不干涉态度,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教师介绍: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英国想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和发展远东势力;

法国和德国想趁机夺得新的权益;

俄国由于准备还不充分所以采取观望态度。

战争发生的导火线是什么?

清政府此时对日本战争倾向的态度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内容。

导火线是朝鲜东学党起义。

教师补充:

清政府的态度可做对联如下:

横批:

国难当头,慈禧做“万寿盛典”。

上联: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下联:

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教师总结

战争爆发的背景

日本:

“大陆政策”的出台(根本原因)。

中国:

“避战求和”的政策(可乘之机)。

欧美:

不干涉日本侵略(有利的国际环境)。

朝鲜:

东学党起义(直接原因)。

2.战争的经过

自主学习:

教师经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二段相关内容以及人物介绍、战争示意图和历史纵横,指导学生填写下面表格进行总结。

阶段

战场

主要战役

战况

重要人物

开始

丰岛海面

丰岛海战

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第一阶段(1894.7-9)

朝鲜半岛黄海海域

平壤战役

平壤失守,战火烧至华北

左宝贵

黄海战役

丧失黄海制海权

邓世昌、林永升

第二阶段(1894.10-1895.4)

辽东地区山东半岛

辽东战役

占旅顺、大连,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丁汝昌

教师播放《甲午风云》片段。

邓世昌和丁汝昌图片

我们应该从这些英雄、勇士身上学习什么呢?

值得思考。

在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时,应从交战的双方来考虑:

从日本方面来说是一场侵略战争;

从中国方面来说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的战争。

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灾难:

李鸿章图片

他对这场战争是一种什么态度?

李鸿章在战争中一味妥协、退让。

教师提问:

分析讨论战争中李鸿章推行“避战求和”政策的表现及危害。

学生讨论回答:

平壤战役“先定守局,再图进取”,贻误战机;

黄海战役后,为保存实力,命令北洋海军躲入威海卫军港,不许巡海迎敌,使日本轻易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威海卫战役时,“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日本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是甲午战争中中国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战争以中方的失败结束。

我们来分析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看材料。

当时中国是大国,有4亿人口,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日本是小国,军队只有29万,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可是最终清政府失败了。

总结:

由材料看,战争的正义性并不能决定战争结果的胜利,应从日本和清政府两个方面去分析这场战争。

3.清政府失败原因

教师在此过程中可组织学生讨论。

外因:

日本精心策划,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内因:

(1)清朝统治阶级的极端腐败(根本原因)。

(2)慈禧太后主和与李鸿章的避战自保(重要原因)。

(3)清政府军事力量弱于日本,如主力舰数量少,舰船速度慢,海军装备补充不足、陈旧老化等。

(4)清军不少官兵临阵脱逃。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已经步入资本主义社会,且侵略野心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舰船武器亦较先进。

清政府政治腐败,统治者不思振兴,苟且偷安,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国难当头还搞什么“万寿盛典”。

如此看来,一个庞大的腐败封建帝国败给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便不足为奇了,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我们从中应该认识到要把个人与国家利益统一起来。

过程评价:

本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要提供大量资料,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适当引导。

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用表格形式,可以加强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进行适当讨论,可以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知识点的列举,可以提高学生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能力。

清政府对日宣战是被迫的,整个战争期间始终缺乏抵抗的决心,极力“避战求和”。

辽东半岛和威海卫陷落后,慈禧太后见败局已定,忙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到日本求和。

1895年4月,李鸿章到达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进行谈判。

谈判中日本肆意勒索,只准李鸿章说“允,不允两句话而已”,并数次以战争再起相威胁。

在日本的淫威下,清政府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4.战争的结果和危害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请同学们从割地、赔款、开埠、设厂四项内容考虑,对比分析一下,为什么《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教师指导学生的思考方向:

条约本身的内容和危害;

两个条约的比较。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

《马关条约》的内容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港口。

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危害:

①割地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②赔款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③开放口岸便利了西方列强势力的入侵。

④开设工厂掠夺了中国的廉价劳动力,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合作学习:

《马关条约》反映了资本主义侵略进入了一个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的新阶段,侵略程度加深,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南京条约》内容

《马关条约》内容

割香港岛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赔款2100万银元

赔款二亿两白银

开放东南沿海5个口岸

开放长江流域4个口岸

协定关税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军国主义势力通过甲午中日战争迅速地膨胀起来。

它从中国掠夺的巨额赔款,填满了日本财阀的钱袋,增加了资本的积累,刺激了与军需有关工业的发展,使它挤进了帝国主义的行列。

从此,日本更加野心勃勃地走上加紧侵略中国和亚洲的道路。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列强之间在侵略中国上既可做伙伴,也会产生矛盾。

比如三国干涉还辽,俄、德、法三国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因为日本割辽,影响了这三国的利益。

结果日本被迫归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