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1385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5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育是提高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

因此,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是基础教育水平。

D项正确。

A项:

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者的观念。

科学发展水平一方面决定教育者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影响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方法的应用,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教育者对规律的认识和教育制度的设定;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一方面,教育者利用科技的发展能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在教育活动上应用科学技术,能扩大教育对象;

(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更新要求学校培养的人必须掌握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

科学技术影响和制约着学校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4)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上开始采用大量的新科技产品。

这些新科技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大众化。

C项:

为干扰项。

故正确答案为D。

2.下列主张属于儒家教育思想的是()。

A.有教无类

B.道法自然

C.绝圣弃智

D.以吏为师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发展。

有教无类出自于《论语·

卫灵公》:

子曰:

“有教无类。

”意思是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因此,“有教无类”体现了儒家的教育思想。

A项正确。

“道法自然”出自《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意思是“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是“自然而然”的。

“绝圣弃智”是指把头脑中的权威概念消灭掉,让自己不迷信任何人的观点,抛弃自作聪明自以为正确的主观性见解。

出自《老子》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

“以吏为师”是李斯的发明,经秦始皇认可,便成了秦朝的国家政策。

“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是指“百姓”和“一般官吏”都向“法官、法吏”学习法律,加强普法教育。

故正确答案为A。

 

3.我国教育史上首次纳入师范教育并实施的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五四三学制”

C.“壬寅学制”

D.“六三三学制”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

1904年1月,张百熙、张之洞等重新拟订一个《奏定学堂章程》,这个章程对学校系统、课程设置、学校管理等都做了具体规定。

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经法令正式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校体系,称“癸卯学制”。

这个学制包含着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体系。

这个学制也是由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三大系统组成。

因此,我国教育史上首次纳入师范教育并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

五四三学制是中国学制的一种。

指小学5年,初级中学4年,高级中学3年的学制。

1980年后,辽宁、吉林、北京、天津、武汉等省市开始进行改中小学“六三三制”为“五四三制”的实验。

将小学6年缩短为5年,教学内容不变,初中延长至4年。

主张这种学制者认为,小学生潜力较大,5年完全可以完成初等教育的任务;

初中学生原本课业负担过重,延长1年,可以减轻学业负担;

时,初中为义务教育结束阶段,延长1年,可在完成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当地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使学生在思想上、知识上、劳动技能上做好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

1902年,由当时的管学大臣张百熙拟定出中国近代第一套法定学校教育体系的章程,史称“壬寅学制”,亦称《钦定学堂章程》。

这个学制由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三大系统组成。

虽然正式公布,但基本没有施行。

六三三学制又称壬戌学制,颁布于1922年,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规定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新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

4.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二个月喊爸爸”这一说法所体现的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

A.稳定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体差异性

【答案】B

【考点】学生指导——小学生身心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其中,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题干中,“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二个月喊爸爸”意思是说小孩子到了三个月会翻身,到了六个月会坐,到了八个月会爬,到了十二个月就会开口喊爸爸,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项正确。

稳定性不属于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

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

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

从群体的角度看,一方面,个别差异性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

另一方面,个别差异性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故正确答案为B。

5.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学者是()。

A.马斯洛

B.皮亚杰

C.柯尔伯格

D.罗森塔尔

【答案】C

【考点】学生指导——小学生品德发展与德育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柯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最典型的就是“汉斯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

研究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虽然种族、文化各有不同,社会道德标准互异,但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却相当一致。

柯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

C项正确。

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出来的,而人具有7种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水平。

通过大量的研究,他发现并总结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罗森塔尔提出了罗森塔尔效应。

他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进行一项实验。

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

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这被称为是罗森塔尔效应。

故正确答案为C。

6.在发生火灾时,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正确的步骤是()。

①将灭火器提到距火源两米左右的上风处

②倒置灭火器,握紧压把

③除掉铅封,拔出保险销

④右手用力压下压把,左手拿着喇叭筒,对准火源根部即喷射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考点】学生指导——小学生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灭火器的使用步骤。

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正确的步骤是:

(1)右手握压把,左手托底部,轻轻扶住灭火器;

(2)右手提灭火器到现场;

(3)除掉铅封;

(4)拔掉保险销;

(5)在距火焰两米的地方,右手用力压下压把,左手提喷管左右摆动,喷射干粉覆盖整个燃烧区域。

由此可知,正确的顺序为①③④。

A、B、D三项:

均不是正确使用干粉灭火器的顺序,为干扰项。

7.在教育研究中,访谈法与问卷法相比()。

A.更具客观性

B.更利于做大样本研究

C.更易时,数据进行编码处理

D.更利于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

【考点】教育基础——教育学基础知识

A、B、C三项:

均为干扰项。

8.某小学为弘扬民族文化,围绕“中国风”,组织学生在课外开展书法练习、风筝制作、中国结编织等活动,这属于()。

A.学科活动

B.科技活动

C.游戏

D.主题活动

【考点】班级管理——班队活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队活动的类型。

班队活动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主题教育活动、班队例会、班队文艺活动、班队体育活动、班队科技活动、班队劳动、班队游戏活动、少先队活动。

其中,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班主任或辅导员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教育的计划,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个主题,围绕这一主题而进行的教育活动。

其主要形式有:

主题班队会、主题报告会、主题座谈会和主题伦理性讲话。

题干中,某小学围绕“中国风”,组织学生在课外开展书法练习、风筝制作、中国结编织等活动,是围绕“中国风”主题展开的,并根据小学计划组织进行的,属于主题活动。

9.小英帮助生病在家的小勇辅导功课后感到很快乐,这种情感属于()。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

D.幸福感

【考点】教育基础——心理学基础知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情感的分类。

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之一。

从情感的社会内容角度来看,人类的情感有三种形式:

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其中,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

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当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符合一定社会道德准则的需要时,就感受到道德上的满足,产生肯定性的情感;

否则,感到惭愧和内疚。

题干中,小英帮助生病在家的小勇辅导功课后感到很快乐,是获得了道德上的满足,这种情感属于道德感。

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在艺术上的表现予以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是在认识和评价事物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

它是人们学习科学知识、认识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动力。

人的理想、世界观对理智感有重要作用。

例如求知欲、好奇心都属于理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