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C基础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134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IC基础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GIC基础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GIC基础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GIC基础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GIC基础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GIC基础名词解释.docx

《GIC基础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IC基础名词解释.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GIC基础名词解释.docx

GIC基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结晶学

晶质:

具格子构造的固体,其内部质点做规则排列。

非晶质:

不具格子构造,内部质点杂乱无章,不做规则排列。

单晶质:

指单个宝石晶体(可以是有完整晶体的,也可以是布局完整晶型的或碎块,甚至是磨圆的砾石。

多晶质:

由许多小晶体组成的矿物材料或岩石,不具整体的外部晶型(我国宝石界把多晶质的宝石叫玉石。

显晶质:

肉眼可见晶体颗粒,如翡翠、大理岩。

微晶质:

宝石显微镜下可见晶体颗粒,如某些石英岩。

隐晶质:

宝石显微镜下看不出晶体颗粒,如玉髓、玛瑙。

晶轴:

穿过晶体结构的一条假想线,它表明了晶格结点的重复方向,也表明了结点沿该方向的相对重复距离。

对称轴:

为一假想直线穿过晶体结构的一个方向,当晶体围绕此轴转动一周时,相出现几次即是几次对称轴。

光轴:

光沿此方向入射时不发生双折射。

双晶:

由具结构连续性但又互不相同的两个或更多部分组成的晶体。

同质多象:

化学成分相同但能以一种以上可替换的晶体结构存在的材料(即化学成分相同而晶体结构不同)

类质同象:

晶体结构相同,但某些化学成分可被置换的矿物。

非光学物理性质

硬度:

材料抵抗外来物质的刻划、压入、研磨等机械作用的能力。

摩氏硬度:

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

差异硬度:

宝石材料的晶体结构中各个方向质点的排列密度不同,显示了各个方向的硬度不同。

解理:

在外力作用下,沿原子键合的特定平面发生方向性破裂,并留下或多或少的平面能力。

裂理:

晶体受外力作用,沿双晶接合面或出熔包裹体分布面等结构薄弱面裂开,呈光华平面的性质。

断口:

晶质、非晶材料在撞击、持续施压、快速冷却等外力作用下出现的随机的、无方向性的破裂

脆性: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易破碎的性质。

韧性:

材料抗拒外力穿过它发生分裂和破碎的能力。

比重:

物质的重量与同体积水的重量的比值。

阿基米德定律:

当物体完全浸入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相当于其排开同体积液体的重量。

SG=空气中重量/(空气中的重量-水中的重量)

光学性质

自然光与偏振光:

一束光线是由朝同一个方向传播的亿万条光波组成的,正常情况下振动方向是全方位的,叫自然光。

如果震动被局限于一个方向,叫偏振光。

单色光:

是具单一波长的“纯的”589nm的黄色光。

透明度:

指材料透光的程度。

消光:

光透过正交偏光时发生全黑的现象。

全消光:

正交偏光下,均质体宝石转动一周全暗的现象。

四明四暗:

透明材料在在正交偏振滤光片间旋转一周呈明暗交替,而且严格地以90°的转动间隔出现的现象。

异常消光:

正交偏光下宝石显示亮、暗的曲线、条带或交叉十字等不规则消光现象。

集合消光:

在正交偏光下转动时,有模糊的条带像是在宝石内移动,这种效应相当像夏日高空穿行的云。

折射:

光线从非垂直方向穿过两种具不同光密度的介质时,因光的传播速度发生变化,导致传播方向发生变化。

单折射:

光学各项同性,只有一个折射率。

双折射:

光穿过异性材料时,分解成两组独立的,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速度不同的平面偏振光,因两组光的传播速度不同,折射率不同,因而折射角不同,从而产生双折射并有两个折射率。

异常双折射:

指等轴晶系和非晶质体宝石当中,常常在正交偏光下出现波状消光,旋转360°出现四明四暗,相间条纹、斑点、黑十字、黑色弯曲带等。

折射率:

表示空气中光速与介质中光速比值的物理量。

负读书:

如果宝石的折射率高于接触液的,折射仪的标尺整体呈朦胧亮。

双折率:

各向异性材料两个折射率之间最大的数值差。

临界角:

如果折射线是沿两个介质的界面,那么折射角必定是90°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入射角被称为临界角。

反射:

是落在表面的光部分从表面返回的现象。

全内反射:

入射角增大到超临界角就引起全内反射。

光泽:

表面反射,其亮度和质量取决于:

材料的折射率和反射率,材料颗粒的集合方式,表面平整的程度,抛光程度。

亮度:

是透过冠部刻面观察时所见到的光被宝石反射而导致的明亮程度。

色散:

当白光进入物体时,由于每种波长光都以不同角度折射而导致白光分解为可见光谱成色的现象。

体色:

宝石材料对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所剩残余光的混合色即构成宝石的体色。

多色性:

光线穿过异性材料的非光轴方向时,分解成振动方向互相垂交的两个平面偏振组份,每一震动方向都传送不同的颜色,或同以颜色的不同色调。

荧光:

材料在电磁波激发下发射可见光的现象。

磷光:

激发源撤除后具荧光性物体在较短时间内继续发光的现象。

特殊光学效应

变色效应:

宝石矿物的颜色随入射光光谱能量分布而改变的现象。

变彩:

是一种干涉及衍射效应,指光从薄膜或欧泊所特有的结构中反射出,经过干涉或衍射作用而产生的颜色或一系列颜色,也称晕彩。

晕彩:

当光波因从薄膜、裂隙反射或因衍射而发生干涉作用致使某些颜色被去除而另一些被加强时所看见的颜色效应。

光彩:

宝石内部包裹体或结构特征反射出的光所产生的一种漫反射效应。

(狭义——月光效应)(广义——各种变彩、晕彩)

火彩:

白光照射下转动透明无色或浅色的刻面宝石,某些刻面会显示明亮的颜色闪烁效应。

星彩(砂金效应、日光石效应):

光从宝石材料所含规则及不规则排列的赤铁矿和其他铁矿小片或云母小片以及铜片晶等反射而产生的星闪效应。

闪烁:

宝石因光源移动,或观察角度变化,引起刻面对光源的反射成敏感交替现象。

猫眼效应:

当某些宝石沿一定方向切磨成弧面宝石后因反射在其表面出现从这一头到另一头的明亮光带,像猫的眼睛。

星光效应:

宝石内部定向排列两组或两组以上平行纤维状或管状包裹体反射所造成。

当宝石沿一定方向切磨成弧面型时,这几组包裹体在表面产生星光效应。

表星光:

当从上面来的光被从弧面切磨的宝石或珠子的包裹体所反射的现象

透星光:

穿过透明宝石并朝向观察者的透射光被宝石内微细、定向的纤维体所聚集反射。

丝光:

具有定向排列的包裹体,但因数量不足而不能显示出星光。

这类石头经过琢磨后,偶尔可见从这些少量包裹体中反射出的光,这种光称之为丝光。

蛋白光(乳光):

由微细结构或微细包裹体对光的散射形成的半透明浑浊质感则称之为乳光效应。

颜色

光谱:

复色光经过色散系统分光后被色散开的单色光按波长或频率的大小而依次排列的图案全称为光学频谱。

光谱色:

从380~770nm,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单色光所对应的颜色。

选择性吸收:

所有的有色物体具体有吸收(捕获)可见光中某些波长的物理技能。

吸收光谱:

当白光在进入分光镜之前先穿过一个有色宝石,因宝石中含有上述致色离子,一定颜色或波长可被宝石所吸收,导致该白光光谱中有一处或几处间断,并以暗线或暗带的方式出现,其完整样式被称为“吸收光谱”

残余色:

我们所看到的宝石的颜色是一定波长被吸收后的残余色,并由大脑解释为单色的体色。

自色性:

作为宝石材料基本化学组分的元素形成的体色机制。

自色性宝石:

致色元素以宝石的主要成分出现,并能使宝石致色的元素称为自色宝石

他色性:

由宝石材料中所含杂质元素形成的体色机制。

他色性宝石:

致色元素以微量元素的形式出现,并能使宝石致色的微量元素称为他色宝石。

多色性

二色性:

一轴晶材料中有两个主振动方向,可发生差异选择性吸收并产生两种颜色的多色性。

三色性:

二轴晶材料中有三个主震动方向,但对于穿过晶体结构的任一光线,同一时间内的振动方向不会多于两个。

由于光学二轴晶材料取决于所观察的振动动方向可显示三种颜色变化,所以它们被称为三色性。

双色现象

合成和仿制

合成宝石:

指人造宝石中那些有天然对应物,不仅外观相似而且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及物理性质与其天然对应物几乎相同。

人造宝石:

人工生产出来而非天然形成的宝石材料。

仿制宝石:

用于模仿宝石的颜色、特殊光学效应和外观的天然或人造材料。

这些材料不具有所仿材料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拼合宝石:

由两个或更多部分组合到一起并给人以单颗宝石印象的任何宝石。

二层石:

由两片材料组成的拼合石。

三层石:

由三片材料组成的拼合石。

优化处理:

指除切磨和抛光外,用于改善或改变宝石材料外观(颜色、净度或特殊现象)、耐久性或可用性的人工过程。

矿床

砂矿:

由风化侵蚀作用下从含矿岩石或矿石中分离出的重矿物经搬运分选后富集而成的矿床。

水蚀卵石:

宝石学中用于描述砂矿中宝石矿物形态的术语。

宝石矿物经长时间搬运和持续的磨蚀,部分或全部地失去了原有的晶型,呈现不同的圆化颗粒。

产于砂矿层中的宝石这种形态被描述为水蚀卵石。

琢型:

指宝石的造型,是宝石原石经琢磨后所呈现的式样,也称宝石的切工款式。

度量

格令——珍珠格令:

历史上使用过的一种重量单位。

最初在英格兰定义一颗大麦粒的重量为一格令。

一格令等于6.479891×10-5kg=0.06479891g

克拉——公制克拉:

是宝石质量(重量)单位。

1ct=0.2g,1克拉又分为100分如50分即为0.5ct,用作计算较为细小的宝石。

毫微米:

又叫纳米,长度单位,将1米分成10亿份,每一份的长度就是一微毫。

钠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