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docx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白糖最甜
米饭最香
有的边说边咂着嘴,好象香喷喷的大米饭就摆在眼前似的。
刘英同志却说:
“为革命事业,以雪充饥也感到最甜最香,你们说是吗?
”说完,就顺手抓起一把雪,津津有味地吞咽起来。
看着负伤的首长这样坚定,这样乐观,战士们也不怕寒冷和饥饿了。
(1)给短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茫茫:
________。
津津有味:
(3)写出下列词语反义词。
寒冷──________
坚定──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感受到什么?
【答案】
(1)刘英同志一边走,一边问战士,“你们说,世界什么东西最甜?
什么东西最香?
”大家纷纷说:
“白糖最甜,米饭最香!
”
(2)广阔深远,看不到边际;
吃得很有味道
(3)炎热;
动摇
(4)红军在雪地中艰难地前进,军政委刘英通过吃雪,鼓励大家战胜饥饿和寒冷。
这个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军坚定、乐观。
【解析】【分析】
(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4)谈自己的感受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
(1)刘英同志一边走,一边问战士,“你们说,世界什么东西最甜?
(2)茫茫:
广阔深远,看不到边际。
吃得很有味道。
(3)炎热、动摇
(4)红军在雪地中艰难地前进,军政委刘英通过吃雪,鼓励大家战胜饥饿和寒冷。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2)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3)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间第一爱
季羡林
大千世界爱有多端,但是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
古今中外谈到母亲的文章,不胜枚举。
我为什么只信“古今”而不讲“中外”呢?
因为在这一方面,中外是不相同的。
谈到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虽然很多,可是我在汗牛充栋的中国的古今典籍中,从来还没有见到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
在年高德劭①为众人尊敬的钟敬文先生的启迪下,邓九平和他的友人们,付出很大的劳动和很多的时间,广闻博采,搜集现当代数百位作家、学者、艺术家回忆母亲的文章,这种异想天开有如张骞凿空之盛举,完全弥补了上面提到的憾事。
他们给学术界立了一大功,将会受到中国学术界以及一般人民的欢迎,这是毫无问题的。
谈母亲的文章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呢?
每个人一生下来,受到人间的第一爱就是母爱,告诉他(她)人间并不是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充满了温暖的母爱。
但是人间毕竟不总是充满了温暖的,人前进的道路上也并不总是铺满了玫瑰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遇到欢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分给母亲一份:
遇到悲的时候,你只要一想到母亲,你就会立即喜上心头,化悲为喜,又抖擞精神,抬起头来,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我曾经有一个说法:
“回忆能净化人的灵魂。
”我至今还坚持此说。
你可以回忆你的老师,回忆你的朋友,回忆你的所有亲爱者,所有这一切回忆都能带给你甜蜜和温馨,甜蜜和温馨不正是净化和抚慰你的灵魂的醍醐②吗?
但是,对母亲的回忆又岂是对老师和朋友等的回忆所能媲美的呢?
我是一个从小就失去母亲的人。
这是我心中最大的创伤,虽起华佗或岐伯于地下,也是无法治合愈我这个创伤的。
我一生走遍在半个地球,不管到了什么地方,也是不管是花前月下,只要想到我那可怜的母亲,眼泪便立即潸潸涌出。
一直到了今天,我已是望九之年,还常有夜里梦见母亲哭着醒来的情况。
嗟乎!
此生已矣,我又不相信来生,奈之何哉!
《韩诗外传》上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③。
”这是古今同恨的事。
惟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考虑一下自己对待父母的情况,再背诵一下盂郊那一首有名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庶④不致辜负这一套珍贵的《新绿文丛》的期望。
注:
①德劭(sh4o):
品德美好。
②醍醐(t0hú
):
古时从牛奶中提炼出的精华。
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子女想要奉养父母而父母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④遮(sh)):
几乎,差不多。
(1)本文称母爱为“人间第一爱”是因为________(用原文回答)
(2)第二段末句“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中“这”指代的是________。
(3)文章四五段阐述了谈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的价值和意义,不符合文段意思的是哪几项,有几项选几项(
)
A.
可以知道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
B.
想起母亲,眼泪便立即潸潸涌出,甚至在睡梦里哭醒。
C.
即使华佗或岐伯也无法医治“我”心中的创伤。
D.
可以获得甜蜜和温馨,净化和抚慰自己的灵魂。
E.
在悲伤的时候,会化悲为喜,抖擞精神,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4)《韩诗外传》上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
这句话中的“恨”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同恨的事”?
(5)文章段末说:
“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其中“应有的结论”应当是________。
【答案】
(1)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
(2)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
(3)B,C
(4)遗憾;
母亲离开人间,使自己报答母亲的愿望成为终生的遗憾。
(5)感受母爱,敬重、报答母爱,从母爱中汲取力量。
(1)考查筛选信息。
此题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短文中找到答案。
(2)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情节,比较判断正误。
依据课文内容可知,ADE正确,BC错误。
(4)考查对名句的理解。
:
这句话中的“恨”是遗憾。
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同恨的事”,因为母亲离开人间,使自己报答母亲的愿望成为终生的遗憾。
(5)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应结合课文呢哦荣来理解,“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其中“应有的结论”应当是感受母爱,敬重、报答母爱,从母爱中汲取力量。
【点评】
(1)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此题考查对名句的理解能力。
(5)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二、语段阅读
3.阅读练习。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_______(dé
děi)严肃,忧虑。
“嗯①,是个问题!
”他搔搔后脑勺_______(shuó
shá
o)说,“嗯②,你看怎么办?
得_______(dé
děi)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_______(dāidǎi)在一起怎么行!
哦③,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快去!
别等他们醒来。
(1)“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这是对渔夫________的描写。
由此我们想象到当时渔夫的内心世界:
(2)文中三个语气词,表达了人物不同的内心,请对它们的理解写下来。
嗯①:
________
嗯②:
哦③:
(3)给文中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4)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
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答案】
(1)神态;
孩子没了母亲可怎么生活,可是我家也不好过。
(2)表示思考;
;
表示商量;
表示决定
(3)dé
shá
o;
děi;
dāi
(4)同死人待在一起可不行。
(1)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
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2)语气是表示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
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
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4)此题考查学生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的能力。
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①改感叹词,把感叹词(真、啊、多么之类的)去掉或改成另一种形式。
②改标点,吧感叹号改为句号。
(1)神态;
孩子没了母亲可怎么生活,可是我家也不好过
(2)表示思考;
(3)dé
(4)同死人待在一起可不行。
(1)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主要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语气词的理解能力。
(3)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4)掌握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
面前有两条路:
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
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
走哪条路呢?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
“走!
”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1)“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
这个词表现了班长马宝玉的什么品质?
(2)摆在五壮士面前的是两条什么样的路?
五壮士怎样选择?
(3)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表现了五壮士为了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________的决心和________的精神。
朗读这两句话时要读得________。
【答案】
(1)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