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概要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1146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概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概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概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概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概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概要Word文件下载.docx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概要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概要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概要Word文件下载.docx

1972年华北大旱后,水电部组织有关部门研究东线调水方案,1976年提出《南水北调近期工程规划报告》上报国务院。

1983年1月由治淮委员会提出《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90年提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修订规划报告》,1992年提出《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修订报告》,1993年9月水利部审查了这两份报告。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采取多种方式缓解北方地区缺水矛盾,加紧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的重大决策和国务院领导“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指示精神,国家计委、水利部于2000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座谈会,部署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工作。

根据水利部安排,淮河水利委员会负责会同海河水利委员会,于2001年编制完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2001年修订)》。

2002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

2004年6月编制完成《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同月,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审查了《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

10月,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在北京对《项目建议书》进行了评估。

2005年3月由淮委牵头组织编制完成了《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有关规定,1987年水利部南水北调办公室编报了《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随着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可研报告的修订,分别于1990年和1993年编制了《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修订环境影响报告书》。

随着本次可研工作的进行,考虑到1990年以来,工程影响区域内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尤其是水环境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受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的委托,淮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承接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002年6月编制完成了《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

2002年8月编制完成了《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2002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以国环评估纲[2002]222号文明确了《关于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的评估意见》。

根据环评大纲批复中的内容要求和专题设置,淮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会同海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组织科研院校共19个单位开展了本工程沿线及影响区的现状调查、工程分析、问题研究和影响预测评价等工作,在完成15个单项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环境管理体系研究》、《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血吸虫病扩散北移及对策研究》、《江水北调工程环境影响回顾评价》7个专题研究报告和《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山东省段截污导流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江苏省段截污导流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个专项报告。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概况

2.1工程基本任务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供水范围位于黄淮海平原的东部、山东半岛及淮河以南的里运河东西两侧地区,工程区域在东经115°

~122°

、北纬32°

~40°

之间;

第一期工程供水区南起长江、北至山东省德州市,供水范围涉及苏、鲁、皖3省21地市89个县级市,是我国人口集中、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之一。

东线工程基本任务是从长江下游调水,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和山东半岛补充水源,与南水北调中线、西线工程一起,共同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问题。

东线工程主要供水目标是解决调水线路沿线和山东半岛的城市及工业用水,改善淮北部分地区的农业供水条件,并在北方需要时,提供农业和部分生态环境用水。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利用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扩大规模,向北延伸,供水范围是苏北、皖东北、鲁西南、鲁北和山东半岛。

规划工程规模为抽江500m3/s,入东平湖100m3/s,过黄河50m3/s,送山东半岛50m3/s。

工程建成后,多年平均抽江水量87.68亿m3,调入下级湖29.73亿m3,过黄河4.42亿m3,送到胶东8.83亿m3。

调水线路总长1466.50km,其中长江至东平湖1045.36km,黄河以北173.49km,胶东输水干线239.78km,穿黄河段7.87km。

调水线路连通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等湖泊输水和调蓄。

为进一步加大调蓄能力,拟抬高洪泽湖、南四湖下级湖非汛期蓄水位,治理利用东平湖蓄水,并在黄河以北建大屯水库,在胶东输水干线建东湖、双王城等平原水库。

东线工程供水区以黄河为脊背,分别向南北两侧倾斜。

东平湖是东线工程最高点,与长江引水口水位差约40m。

第一期工程从长江至东平湖设13个调水梯级,22处泵站枢纽(一条河上的每一梯级泵站,不论其座数多少均作为一处),34座泵站,其中利用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现有6处13座泵站,新建21座泵站。

为满足工程正常运行和调度管理要求,还需建设里下河水源调整补偿工程,截污导流工程,骆马湖、南四湖水资源控制和水质监测工程,调度运行管理系统工程等。

2.2工程规模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的供水范围大体分为三片:

①江苏省里下河地区以外的苏北地区和里运河东西两侧地区,安徽省蚌埠市、淮北市以东沿淮、沿新汴河地区、山东省南四湖、东平湖地区;

②山东半岛;

③黄河以北山东省徒骇马颊河平原(简称为黄河以南片、山东半岛片和黄河以北片)。

供水区内分布有淮河、海河、黄河流域21个地市级以上城市和其辖内的89个县市区。

这些城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多数以开采深层地下水和挤占农业水源补充城市供水。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实施后,这些城市的供水不足问题可以逐步得到解决。

按预测当地来水、需水和工程规模计算,多年平均抽江水量87.68亿m3;

入南四湖下级湖水量为21.82~37.88亿m3,多年平均29.73亿m3,入南四湖上级湖水量为14.48~21.39亿m3,多年平均17.56亿m3;

调过黄河的水量为4.42亿m3;

到山东半岛水量为8.83亿m3。

预测2010年水平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需向供水区干渠分水口补充的水量为41.41亿m3,其中生活、工业及城市环境用水22.34亿m3,占53.9%;

航运用水1.02亿m3,占2.5%;

农业灌溉用水18.05亿m3,占43.6%。

2.3工程运行方式

(1)江水、淮水并用,淮水在优先满足当地发展用水的条件下,余水可用于北调。

在淮河枯水年多抽江水,淮河丰水年多用淮水。

(2)按照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在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供水仍不足时,逐级从上一级湖泊调水补充;

当地径流不能满足整个系统供水时,调江水补充。

(3)黄河以南各调蓄湖泊,为了保证各区现有的用水利益不受破坏,参照现有江水北调工程的调度运用原则,经过调算拟定了各调蓄湖泊北调控制水位,一般情况下,低于此水位时,停止从湖泊向北调水。

(4)为保证城市用水,在湖泊停止向北供水时,新增装机抽江水量优先北调出省向城市供水,然后再向农业供水。

(5)根据黄河以北和山东半岛输水河道的防洪除涝要求,第一期工程向胶东和鲁北的输水时间为10月至翌年5月。

(6)东平湖抽江水补充湖泊蓄水,蓄水位上线按39.3m控制。

湖水位低于39.3m时抽江水补湖,湖水位高于39.3m时根据穿黄和到山东半岛水量确定抽水入湖流量。

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3.1主要有利影响

(1)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随着人口不断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将会日益突出,势必进一步制约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后,能减轻受水区对来量减少的黄河水和日益枯竭的地下水的依赖,从根本上改变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和维系人与自然协调共存的良好局面。

对于保障供水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2)增加了水环境容量

淮河以北地区河流在枯水季节基本维持断流或干枯的状态,特别是黄河以北和山东半岛地区基本是有河皆干,有水皆污,水环境恶化严重,许多河流基本无水环境容量可言,即使是南水北调东线范围内最大的洪泽湖,在2001年淮河流域旱情严重的情况下,也曾出现水位降至10.52m(死水位以下),湖面萎缩至381km2,蓄水量不足1.4亿m3,比正常蓄水量减少九成以上,大部分湖底裸露,湿地生态严重破坏。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后,可将长江优质水源源不断地经输水干线进入各用水区,可长时间保持输水干线河湖及用水区河道的基本流态,恢复河道的基本功能,同时大大地增加了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

(3)缓解地下水超采问题

黄河以北以及胶东半岛地区河流干枯现象较为普遍,可用水源逐年减少,地下水超采严重,漏斗面积不断增大,沿海地区地下水含水层受浅层咸水入侵面积不断扩大,不少地区出现地面沉陷、塌陷、裂缝等地质灾害。

东线工程建成后,可替换城市供水水源,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量,加之常年输水,对补充地下水源、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的缓解起到积极作用。

(4)促进节水治污根本改善调水沿线地区水环境整体质量

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使用状况一直处在严重短缺与大量浪费现象并存的被动局面。

调水实施后,通过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能有效转变人们的水意识,通过调整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改变人们用水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最终实现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社会;

同时为体现“三先三后”原则,要实现调水水质保护目标,又必须通过污染源治理、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截污导流工程等综合措施,加快了沿线的治污步伐。

调水工程实施后,治线地区的水污染负荷将大幅度削减,输水沿线水质将全面达到Ⅲ类水标准,截污导流相关地区的整体水环境也将得到较大改善。

(5)防止调蓄湖泊富营养化,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调水后,输水干线调蓄湖泊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调蓄湖泊换水频繁,换水率将明显提高,可有效防止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

同时由于调蓄湖泊的平均蓄水位抬高,水面扩大,水生浮游动植物和底栖动物的种类及数量将有上升,改善湿地鸟类的生存环境,同时对发展渔业生产十分有利,避免了湖泊干枯或死水位以下运行造成的生态灾难,有效保护湖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3.2主要不利影响

(1)对长江口盐水入侵产生一定影响

1)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全年调水量为87.68亿m3,约为长江大通站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占长江径流量的比重很小,对长江入海水量影响甚微。

第一期调水流量约占长江大通站多年平均流量的1.74%。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将会对长江口枯水期盐水入侵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特别是枯水年的枯水期。

但三峡工程运行后,1至4月会使大通站流量增加1000~2000m3/s。

若通过三峡工程的合理调度,开展封堵北支工程,则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口盐水入侵产生的负面影响将得到缓解甚至抵消。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调水量总体看来对长江口的影响较小,但是由于长江两岸引用水工程众多,为防止在枯水期加重长江口地区的盐水入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