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诗歌鉴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044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8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诗歌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东省深圳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诗歌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东省深圳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诗歌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东省深圳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诗歌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东省深圳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诗歌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深圳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诗歌鉴赏.docx

《广东省深圳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诗歌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深圳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诗歌鉴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深圳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诗歌鉴赏.docx

广东省深圳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诗歌鉴赏

广东省深圳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

诗歌鉴赏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诗歌鉴赏(共20题;共143分)

1.(2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判断题。

①《望庐山瀑布》的作者李白,字太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________

②《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律,它通过对庐山瀑布壮丽景色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他开阔的胸怀和轩昂的气概。

________

③第一句诗交代了瀑布所在地,为瀑布描绘出广阔的背景。

________

④第二句扣了题目“望”字,但是“挂”字用得不准确,“瀑布”不是布,怎能用“挂”呢?

________

⑤第三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把瀑布的气势、动态写了出来。

________

⑥最后一句借助想像,写出了诗人的思想,表现了诗人的惊诧和赞叹。

________

(2)诗人观察庐山瀑布的视角是什么?

2.(6分)(2012·仙桃)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

(甲)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乙)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甲诗歌以“________”和“________”点明登临岳阳楼的时间,以“无限悲”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2)对甲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情感苍凉悲壮。

B.“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描绘了洞庭湖风平浪静、祥和安宁的景象。

C.“万里来游”“三年多难”,传递出诗人写此诗的处境。

D.“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绪。

(3)乙中作者在上片用“________”极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在下片用“________”的赣江水比喻军民抗敌收复失地之心。

(4)对乙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一,二句是感慨,也是控诉。

水是清的,却充满历史的血泪。

B.三,四句表达了对南宋盛时的追念,对南宋灭亡的惋惜。

C.末尾两句作者直接表露作者的心迹。

“愁”是愁其国破家亡,是忧国忧民。

D.这首词是作者抚今追昔、即景明志之作,表达了作者的报国志向。

3.(10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西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中哪几句诗句表现出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2)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边句子的意思。

①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②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10分)

阅读诗文,回答相关问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

一二两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

(2)

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做赏析。

5.(3分)(2019七上·浦东期末)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1)本诗的作者是唐朝的著名诗人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作者过去放任邻妇扑枣,因为这位妇人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其实是暗示吴郎应该让她打点枣。

B.颔联紧接一二句,叙述邻妇扑枣是因为生活太贫困,目的是希望吴郎能够多多体谅,对邻妇更加亲善友好。

C.尾联看似与诗歌主题无关,实则欲借邻妇的诉苦,揭示当时百姓贫困的根源,表达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D.本诗具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展现诗人的心理和情感,语言沉郁顿挫而又不乏幽默。

6.(6分)(2016九·温州月考)古诗文阅读。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

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________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________的情态。

(2)

陶渊明“独爱菊”,元稹“偏爱菊”,“菊花”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7.(6分)(2017八下·城中月考)阅读柳宗元的《溪居①》一诗,完成小题。

久为簪组②束,幸此南夷③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④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⑤碧。

【注】①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在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

②簪组:

古代官吏的冠饰,这里是做官的意思。

③南夷:

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④榜:

此处读“彭”音,意为进船。

⑤楚天:

永州古属楚地。

(1)

品味作者“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这句话的妙处。

(2)

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3)

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8.(10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词的上阕写________ 极其壮观,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下阕________ 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2)

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这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9.(2分)阅读唐代诗人窦叔向的《夏夜宿表兄话旧》一诗,完成后面问题。

夏夜宿表兄话旧①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②。

注释:

①宿表兄:

在表兄家留宿过夜。

话旧:

叙谈过去的事。

②酒幔(màn)青:

指前酒店门前招客的幌子。

(1)

本诗一、四两联在景物描写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

(2)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

请分点回答。

10.(3分)(2017八上·北京期中)比较《三峡》和《早发白帝城》,回答以下问题。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早发白帝城》一诗突出体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这个特点在《三峡》一文中也有体现,请摘录出与《早发白帝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

(2)两篇作品都提到了“猿鸣”,作用有什么不同?

11.(10分)阅读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

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12.(10分)(2018九上·杭州期中)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野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这两首诗都写到野步所见景色,但其特点不同:

第一首诗是________春景,第二首诗是________的秋景。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拟人手法来写景抒情,请作简要赏析。

13.(10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

(2)两小题。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

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1)

作者对“秋日”是怎样的态度?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

(2)

试分析这首诗在写法上的两个突出特点。

14.(6分)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下面的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

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

(2)

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5.(6分)(2015·沈阳)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全诗紧扣诗题“望岳”,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意境开阔

B.首联以设问提起,表达了作者看见泰山时的惊喜和仰慕之情

C.颈联写了望山的人和归林的鸟。

表现了作者归隐山林的志趣

D.尾联由望岳而生登岳之志,表现了诗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决心

16.(6分)(2014·莱芜)对下面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杂诗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①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注释】著:

吹拂。

A.前两句描写了春天芳草萋萋、风吹麦苗、绿柳拂堤的景象。

B.三四句的意思是同样有家归不得,杜鹃你还是不要再啼叫了。

C.这首七言诗的朗读节奏均为二二三式,句式整齐划一,从而加强了诗歌的韵味。

D.整首诗写得委婉曲折,表达了游子思乡,有家归不得的感伤之情。

17.(6分)(2016·连云)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

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2)

“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怎样的特点?

18.(1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①焙②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①嗔:

(chēn)嫌怨。

  ②焙:

用微火烘。

(1)

三、四两句写了山农“       ”、“       ”这两根劳动场面。

(2)

作者在这首诗中,写出了山村环境怎样的美?

请你作简要的赏析。

19.(10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

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

(2)

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

20.(6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

诗人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

诗的三、四句“野火烧不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