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971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7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docx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docx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荆州市西门小学毛新艳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

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主问题: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以改变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

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

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

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

浮。

(活动要点:

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

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

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5、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引导思考: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

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

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

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

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

3、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

(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4、引导思考:

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

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

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

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5、组织交流,概括:

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6、小结:

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记录中教材第4面的实验报告单上。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板书设计: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砖块沉

木块浮

塑料块浮

猜测与沉浮相关因素:

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教学后记:

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与什么有关呢?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了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于物体的沉和浮有关。

同时知道了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

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教材处理】

本课活动内容较多,考虑到探究时间限制,故把制作潜水艇的活动略去,但本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是很有意义的,可作为课外科技活动落实。

另把“小瓶子实验”中的装液体改为装沙子,更方便操作。

主问题: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1、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2、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3、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

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

1、引导:

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两套特殊的材料,希望各位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小科学家。

2、出示材料:

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让学生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

4、组织交流:

从这两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第一层次: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第二层次;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第三层次:

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5、为什么用上节课的物体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大小、轻重对沉浮的影响,而用这两组材料进行研究时能够看出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的关系?

(提醒学生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认识到变量控制实验的意义和作用,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三、用小瓶子继续研究:

1、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它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

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

2教师实验材料:

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

3、组织讨论:

这个活动改变了什么因素,什么因素是没有改变的?

(改变了物体的质量,物体的体积没有改变。

4、学生尝试用这个实验结论去分析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在此基础上阅读教材第6面的灰色文字:

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5、建议有兴致的同学课外去制作简易潜水艇。

板书设计: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小球的沉浮物体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立方体的沉浮控制变量

小瓶子的沉浮体积大质量小易浮,体积小质量大易沉

潜水艇应用沉浮原理

教学后记:

本课的关键内容是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其实物体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体积大质量小易浮,体积小质量大易沉。

让学生掌握这些不容易。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准备】

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教材第8面)。

主问题:

怎么改变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过程】

一、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

1、导入:

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

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

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4、分析:

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

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

(预设:

若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可出示刻度杯测量。

从而得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

(前提仍然是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2、讨论:

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

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三、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1、讲授:

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

方法是:

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

(补充:

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

另外用量杯测量排开的水量还不是很精确,所以在读数的时候一定要细致,特别是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凹面持平。

2、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

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

(教材第8面)

3、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大。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

4、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

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这个怎样做呢?

板书设计: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船浮在水面上排开的水量很大

教学后记:

学习本课一定要明白物体排开的水量不等于排水量。

物体排开的水量单位是体积,而排水量的单位是千克、吨等。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4、造一艘小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过程与方法:

1、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2、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2、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

【教学重点】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教学难点】

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水槽一个,橡皮泥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