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三理科综合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9613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5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三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三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三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三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三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三理科综合试题.docx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三理科综合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三理科综合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三理科综合试题.docx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三理科综合试题

清华附中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Al27K39I127

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细胞内寄生并依赖于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复制增殖

②没有细胞结构,但有呼吸和生物合成等代谢的酶系

③仅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④可以作为基因工程载体和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剂

⑤同所有生物一样,能够发生遗传、变异和进化

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细胞内物质运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造血干细胞内,光面内质网合成的磷脂转移至细胞膜

B.胰岛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转移至高尔基体

C.巨噬细胞内,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转移至溶酶体

D.细菌细胞内,DNA指导合成的蛋白质转移至线粒体

3.下列关于细胞代谢及相关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种细胞中的主要代谢途径是一致的

B.ATP是细胞代谢中普遍使用的能量载体

C.自由扩散是物质进出细胞的最主要方式

D.酶的催化作用是代谢在温和条件进行的前提

4.下列选项中,对图示变化的解释最恰当的是

A.低温处理导致局部细胞产生了新的基因突变

B.低温处理导致局部细胞出现了染色体变异

C.低温处理改变了局部细胞的基因表达

D.低温环境条件下兔子的白色皮毛为有利变异

5.以下关于生物学实验方法或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转基因技术中,使用放射性标记的目的基因来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

B.泡菜制作后,使用比色法检测泡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

C.调查种群密度时,使用标志重捕法准确调查出某水域河蟹的数量

D.植物组织培养前,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来对实验器具材料进行灭菌

 

6.下列用品的主要成分及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

A

B

C

D

主要成分

CO2

Fe2O3

NaHCO3

CH3COOH

用途

做制冷剂

做红色涂料

除油污

做调味剂

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金属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而被氧化

B.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是:

O2+4e—+2H2O=4OH—

C.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将地下钢管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用来保护钢管

8.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准确的是

A.加热可增强纯碱溶液去污力:

CO32-+2H2OH2CO3+2OH-

B.用铁粉与高温水蒸气反应制取磁性氧化铁3Fe+4H2OFe3O4+4H2

C.用烧碱溶液清洗铝表面的氧化膜:

2OH-+Al2O3=2AlO2-+H2O

D.用稀硝酸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3Ag+4H++NO3—=3Ag++NO↑++2H2O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银氨溶液可用于检验淀粉是否发生水解

B.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

C.蔗糖及其水解产物均可发生银镜反应

D.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生成的沉淀物不能再溶解

10.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选项

a中的物质

b中的物质

c中收集的气体

d中的物质

A

浓氨水

NaOH

NH3

H2O

B

浓硫酸

Na2SO3

SO2

NaOH溶液

C

稀硝酸

Cu

NO2

H2O

D

饱和食盐水

CaC2

C2H2

KMnO4酸性溶液

 

11.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将SO2通入KMnO4(H+)溶液中

验证SO2具有漂白性

B

将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制得的气体,直接通入溴水中

检验产物是乙烯气体

C

在粗盐水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后再加适量盐酸

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

D

在淀粉水解后的溶液中,直接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腾

检验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

12.已知A(g)+B(g)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700

800

830

1000

1200

平衡常数

1.7

1.1

1.0

0.6

0.4

830℃时,向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mol的A和0.8mol的B,反应初始4s内

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5mol/(L·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s时c(B)为0.76mol/L

B.830℃达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80%

C.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D.1200℃时反应C(g)+D(g)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0.4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撞击器壁时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B.气体体积变小时,单位体积的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撞到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增多,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C.压缩一定质量的气体,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D.分子a只在分子b的分子力作用下,从无穷远处向固定不动的分子b运动的过程中,当a到达受b的作用力为零的位置时,a的动能一定最大

14.如图所示,两束不同的单色光A和B,分别沿半径射入截面为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O以后,都由圆心沿OP方向射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玻璃中B光传播的速度较大

B.A光的光子能量较大

C.若分别用这两种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且保持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则A光在屏上形成的明条纹宽度较大

D.若用B光照射某金属板能产生光电效应,则用A光照射该金属板也一定能产生光电效应

15.现将电池组、滑动变阻器、带铁芯的线圈A、线圈B、电流计及开关如图连接,在开关闭合并且线圈A放在线圈B中的情况下,某同学发现当他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加速滑动时,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

由此可以判断

A.线圈A向上移动或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加速滑动,都能引起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

B.线圈A中铁芯向上拔出或断开开关,都能引起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

C.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匀速向左或匀速向右滑动,都能使电流计指针静止在中央

D.因为线圈A、线圈B的绕线方向未知,故无法判断电流计指针偏转的方向

16.图

(1)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

(2)为氢原子的光谱。

已知谱线a是氢原子从n=4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的辐射光,则谱线b是氢原子

A.从n=3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的辐射光

B.从n=5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的辐射光

C.从n=4的能级跃迁到n=3的能级时的辐射光

D.从n=1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的辐射光

 

17.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

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

一个矿井深度为d,求矿井底部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

某同学的思考过程如下:

由等式GM=gR2(G为引力常量,M为地球质量,R为地球半径,g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变形后得到,则矿井底部的重力加速度g′与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大小之比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

B.该同学的答案是错误的,因为等式GM=gR2不成立

C.该同学的答案是错误的,因为本题不能用等式GM=gR2求解

D.该同学的答案是错误的,本题虽然能用等式GM=gR2求解,但他分析问题时出现错误

18.如图所示为一横波发生器的显示屏,可以显示出波由O点从平衡位置开始起振向右传播的图像,屏上每一小格长度为1cm.在t=0时刻横波发生器上能显示的波形如图所示.因为显示屏的局部故障,造成从水平位置A到B之间(不包括A、B两处)的波形无法被观察到,但故障不影响波在发生器内传播.此后的时间内,观察者看到波形相继传经B、C处,在t=5s时,观察者看到C处恰好第三次(C开始起振计第1次)出现平衡位置,则该波的波速不可能是

A.7.2cm/s  B.6.0cm/s

C.4.8cm/s D.3.6cm/s

19.“轨道电子俘获”也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原子核(称为母核)俘获一个核外电子,其内部一个质子变为中子,从而变成一个新核(称为子核),并且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

中微子的质量很小,不带电,很难被探测到,人们最早就是通过子核的反冲而间接证明中微子的存在。

一个静止原子的原子核发生“轨道电子俘获”,衰变为子核并放出中微子。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母核的质量数大于子核的质量数

B.母核的电荷数小于子核的电荷数

C.子核的动量与中微子的动量相同

D.子核的动能小于中微子的动能

20.晶须是一种发展中的高强度材料,它是一些非常细的、非常完整的丝状(横截面为圆形)晶体。

现有一根铁质晶须,直径为d,用大小为F的力恰好将它拉断,断面呈垂直于轴线的圆形。

已知铁的密度为ρ,铁的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拉断过程中相邻铁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

A.B.C.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80分)

21.(18分)

(一)现有毛玻璃屏A、双缝B、白光光源C、单缝D和透红光的滤光片E等光学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涉装置,用以测量红光的波长。

 

(1)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字母排列顺序应为CA;

(2)本实验的步骤有:

①取下遮光筒左侧的元件,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能直接沿遮光筒轴线把屏照亮;②按合理顺序在光具座上放置各光学元件,并使各元件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③用米尺测量双缝到屏的距离;④用测量头(其读数方法同螺旋测微器)测量数条亮条纹之间的距离。

在操作步骤②时,还应该注意

和;

(3)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

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图乙中手轮上的示数mm,求得相邻亮纹的间距△x为mm;

 

(4)已知双缝间距d为0.2mm,测得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为70.00cm,根据计算式λ=,求得所测红光波长为nm。

(二)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电路,测绘标有“3.8V,0.3A”的小灯泡的电阻R随电压U变化的关系图线。

①除了导线和开关外,还有以下器材可供选择:

电流表:

A1(量程100mA,内阻约2Ω);A2(量程0.6A,内阻约0.3Ω)

电压表:

V1(量程5V,内阻约5kΩ);V2(量程15V,内阻约15kΩ)

滑动变阻器:

R1(阻值范围0~10Ω);R2(阻值范围0~2kΩ)

电源:

E1(电动势为1.5V,内阻约为0.2Ω);E2(电动势为4V,内阻约为0.04Ω)

为了调节方便,测量准确,实验中应选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填器材的符号)

②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R-U的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此灯泡在不工作时,灯丝电阻为Ω;当所加电压为3.0V,灯丝电阻为Ω,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为W。

 

③根据R-U关系图线,可确定小灯泡电功率P与外加电压U的关系,符合该关系的示意图是下列图中的。

 

22.(16分)高速连续曝光照相机可在底片上重叠形成多个图像,现利用这种照相机对某款家用汽车的加速性能进行研究。

如图为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三次曝光照片,照相机每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为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