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草原》教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917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草原》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草原》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草原》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草原》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草原》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草原》教案.doc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草原》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草原》教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草原》教案.doc

《草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2、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三﹑课前准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

你去过草原吗?

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

思考:

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

──“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风光美﹑人情美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者:

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

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有感情地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句子感悟:

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

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

(重点指导)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

“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想象:

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

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出示图片:

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演示“绿色渲染”“墨线勾勒”。

(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句子比较: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2)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5.有感情朗读:

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

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6.熟读成诵:

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将课文第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出示课题。

2.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

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

导入: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

出示: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可换成什么词?

(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3)感受洒脱:

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表现洒脱:

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导入:

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

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

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

(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

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1)课件出示词语:

激情盛情尽情深情热情

(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5.交流小结:

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热情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

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

激情相见: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

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

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盛情款待:

(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3)有感情地朗读。

尽情联欢:

(1)出示课件:

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

(2)说明:

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

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师导:

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

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

──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课件出示:

)“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6.“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

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四)、配乐朗读全文。

(五)、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七﹑板书:

草原

八﹑教学反思

《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

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风光和内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文章情景交融,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

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让人身临其境,回味无穷。

为了很好地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我注重以下几点教学: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

教学这课时,我特别关注学生自己的感悟与理解。

把学习、想象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大胆地说说自己想说的话。

如,教学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找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谈体会,充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了草原如诗如画的境界,

(二)、深层挖掘文本资源,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由于孩子们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他们在课堂上的理解和想象有时可以超越文本的。

比如说,在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这句话时,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说的:

“作者初次见到草原,就像换了一个环境,心情开朗愉悦,所以看什么都觉得可爱。

”也有学生将城市的天空与草原的天空作比较,来衬托草原天空的可爱。

所以从孩子们精彩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具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中只要老师善于激发引导,学生可以表现的更好。

(三)、巧妙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草原的风土人情。

高年级的学生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很容易就能总结出草原景色美丽,草原人热情好客的特点。

但是对于草原有多美多辽阔,草原人有多热情多团结,学生们只能单凭想象。

所以,为了让草原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就要借助多媒体教学。

只有将课文内容与多媒体直观的画面相衔,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草原的风土人情。

才能获得和作者一样的感受。

(四)、课堂中的收获很多,但也有很多不足。

首先,虽然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但遗憾的是,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我却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来肯定学生,给学生更多的自信。

只是简单地说“你真棒”“好极了”等。

虽然我在网上听了很多节优秀教师的讲课,也学到了一些课堂激励语,但没有学以致用。

这是以后值得改进的地方。

另外,我对关键词的教学引导的不到位。

如,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好像给无边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

教学时,我忽视了对“绣”这个词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