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谁把红军逼上长征路 蒋介石身边的诸葛亮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8952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趣谈谁把红军逼上长征路 蒋介石身边的诸葛亮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史趣谈谁把红军逼上长征路 蒋介石身边的诸葛亮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史趣谈谁把红军逼上长征路 蒋介石身边的诸葛亮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史趣谈谁把红军逼上长征路 蒋介石身边的诸葛亮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史趣谈谁把红军逼上长征路 蒋介石身边的诸葛亮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趣谈谁把红军逼上长征路 蒋介石身边的诸葛亮Word文档格式.docx

《历史趣谈谁把红军逼上长征路 蒋介石身边的诸葛亮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趣谈谁把红军逼上长征路 蒋介石身边的诸葛亮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趣谈谁把红军逼上长征路 蒋介石身边的诸葛亮Word文档格式.docx

杨永泰,字畅卿,1880年生于广东茂名,先后毕业于广东高等学堂与北京法政专门学校。

早年追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后离开孙中山加入政学会,先后出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广东省省长。

但随着政学会的风消云散,他只好蛰居上海,常常为有奇才而无处施展暗自叹息,为未逢“明主”而黯然神伤。

1928年初,通过政学系黄郛和熊式辉的引荐,杨永泰结识了蒋介石。

杨自幼接受严格的旧式教育,又曾留学日本,接受过系统的西式教育,故“既擅文事,又长武备;

既懂立法,又精行政”,加之对于“天下大事”观察已久,故与蒋介石见面之初便发表了宏韬大略:

当今天下,广西第七军横行两湖,李济深负隅两广,白崇禧收编了唐生智残部三个军,称霸一方,三分天下有其一,如勾结冯、阎,则南京无法立足。

好在桂系的政敌俞作柏能拆李宗仁的台,唐生智也可以收回旧部为辞进逼白崇禧,再用重金收买冯玉祥的大将韩复榘、石友三等,则李宗仁、白崇禧的势力就不难瓦解。

杨永泰将其“削藩”策略概括为:

以经济方法瓦解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以政治方法解决阎锡山的第3集团军,以军事方法解决李宗仁的第四集团军,以外交方法对付张学良的东北军。

蒋最头疼的军阀问题,被杨永泰数语道破。

蒋介石顿时心明眼亮,对杨永泰肃然起敬,任命杨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议。

由一个草居在野的政客,一跃而入蒋总司令的“卧榻之侧”,杨永泰成了蒋介石的“首席智囊”。

完成北伐之后,蒋介石即着手实施杨永泰的“削藩”谋略。

1928年7月中旬,蒋在北平召开军事善后会议。

国民党各路“诸侯”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白崇禧等参加会议。

蒋介石提出了《整理军事方案》和《军事意见书》,冠冕堂皇地提出整编军队,裁减兵员,其意图是削弱其他三个集团军的兵力,壮大自身势力,等待时机,各个击破。

冯玉祥、阎锡山诸人开始均沉默不语,后来极力抵制。

蒋介石仅想利用这次机会试探一下各路“诸侯”的态度,当然是无果而终。

杨永泰向蒋介石建议:

利用北伐结束之机,采取“调虎离山”之计,将这些人明升暗降,调到南京,以便解除兵权。

蒋介石接受了杨的建议。

8月8日至15日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上,蒋介石任命冯玉祥为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部长、阎锡山为蒙藏委员会委员会长兼内政部部长、李宗仁为军事参议院院长,并希望三人长住南京,共商国是。

接着,杨永泰建议蒋尽快召开编遣会议,“杯酒释兵权”,用政治方式削去“诸侯”兵权。

1929年初春,编遣会议召开,但出乎蒋的意料,各路“诸侯”在裁兵问题上互不相让,争论不休。

尤其是冯玉祥,称病请假,消极对抗,致使蒋抱极大希望的会议草草收场。

既然政治方式不能“削藩”,只好诉诸武力。

按照杨永泰的建议,蒋介石决定首先用军事手段消灭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

当时,桂系势力盘踞着从广西、广东经两湖直到山海关长达千里的战线,摆下了“一字长蛇阵”。

如何破掉李、白这个互相配合的战阵?

先击首腹后斩尾,武力进攻和政治分化双管齐下;

先解决武汉、平津桂系驻军,尔后直捣桂系广西老巢。

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

蒋介石先把同桂系站在一起的李济深诱到南京加以软禁,任命陈铭枢、陈济棠统治广东,然后委派唐生智携巨款去天津活动老部下李品仙倒戈反桂,不用一兵一卒便使白崇禧仓皇出走。

接着,蒋介石统率大军直捣武汉。

为了实施武力进攻与政治瓦解相结合的策略,杨永泰秘密来到香港,与受桂系排挤的俞作柏洽商。

他凭着三寸巧舌说服了俞作柏,并许诺:

“如果俞将军活动李明瑞、杨腾辉倒桂成功,中央委你为广西省主席,省府委员由你决定。

杨永泰陪俞作柏来到南京后,蒋介石立即委任俞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上将参议”,由杨永泰协助到汉口,与桂系第四集团军第七师师长李明瑞秘密接触。

当蒋介石的中央军与桂军一交火,桂军前敌总指挥李明瑞便阵前自动脱离战斗,致使桂军一败涂地。

李宗仁、白崇禧退守广西。

蒋介石率各路大军齐向广西合围,桂军大败。

李、白二人被迫逃到香港。

就这样,杨永泰协助蒋介石首先平定了桂系。

蒋桂战争接近尾声时,冯玉祥统率西北军单独反蒋。

蒋介石再次采用杨永泰的计策,用经济手段瓦解冯玉祥的军队。

1929年5月22日,冯玉祥部下韩复榘由洛阳发出“养”电,力主维护和平,拥护中央。

蒋介石大喜过望,立即复电韩复榘,令其指挥所有驻陕甘宁部队,委任石友三为讨逆军第十三路总指挥,并送现款500万元作为犒赏。

“银弹”的威力迅速见效,5天后冯玉祥被迫宣布下野。

1930年3月,鹿钟麟、商震、白崇禧、张发奎等第二、三、四集团军57个将领通电全国,一面历数蒋介石十大罪状,一面推举阎锡山为陆海空军总司令,联合反蒋。

面对中原大战爆发之势,杨永泰胸有成竹地向蒋介石建议:

一、采取陆战为主、空军协同的战术,威慑联军;

采取“银弹”外交,瓦解冯玉祥的西北军;

二、不惜一切代价,拉拢取观望之势的东北军张学良。

蒋介石立即派吴铁城和张群携巨款到东北,极力拉拢张学良助蒋讨伐阎、冯,并用重金收买了冯部将领刘茂恩,诱捕冯军豫东前线总指挥万选才,在战略上占据了主动。

经过5个月激战,蒋大获全胜,阎避居大连,冯移居汾阳。

山西晋军被举兵入关的张学良加以整编,西北军则被蒋介石化整为零一个个吃掉,仅仅保留了被改编的29军。

这样,冯玉祥苦心经营20多年的西北军土崩瓦解了。

蒋介石采纳杨永泰的“削藩策”后,只用3年时间就达到了预期目的。

【“三分军事,七分政治”逼迫红军长征】

中原大战后,蒋介石踌躇满志,举兵南进,开始向中共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大举进攻。

然而三次“剿共”连连败北。

蒋介石尤其不明白,各地“诸侯”人马那么多,都被逐一铲除了,而共产党就这么一点人马,怎么就稀里糊涂地输了?

杨永泰认真分析了前三次“剿共”失败的原因,发现蒋的失策在于把红军看成与北洋军阀一样的军队。

实际上,红军绝非乌合之众,而是一支不怕死、不受抚、不感恩、不惧威的真正“党军”。

红军的最大不同是实行政治建军,兵民一体,上下同心,因此必须采取新的策略才能“剿”灭。

红军既然是靠政治起家的,那就来个“政治剿匪”——“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杨永泰派人向蒋呈递了一份“万言书”,陈述了自己对于“剿共”的意见:

“吾随先生出师,细观江西诸地,渐觉共党不足为虑。

所难之点为共党与‘匪区’民众结为一家,两者合手,实为一严重问题。

民众与共党合为一家,在于吾地方官吏风气日下,致使民众为共党所利用。

杨永泰的下面几句话更是一下子说到了蒋介石的心坎上:

我之所言新的谋略,意即剿共实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所谓七分政治,在吾,则加强对匪区民众管理,加强对匪区民众宣传,澄清吏治,务使土豪恶霸横行乡里者灭绝。

对贫穷困苦无孤者,给予救济,对匪区民众日常生话给予指导和帮助。

这样,渐使匪区民众日益脱离共党,不为共党所左右。

达此目的,即剿共不愁也。

所谓三分军事,在下大力于上述诸务中,然后派重兵对匪区共党实行严厉的围剿,务使除恶务尽,不留后患。

同时对投诚者,要给予宽大和出路,实行先生之剿抚兼施。

吾认为,如实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变军事剿共为政治剿共,不出一年,会初见成效。

蒋介石对“万言书”大为赞赏。

1932年4月,蒋到汉口主持鄂豫皖三省“剿共”军事,决定破格提升杨永泰为鄂豫皖“剿共”司令部秘书长,令其随行前往武汉。

这样,杨永泰正式成为蒋介石的帐前军师。

杨永泰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方针可谓老谋深算。

蒋介石照此实施,立即在“围剿”鄂豫皖苏区中显示了威力。

由于张国焘的指挥错误和政治上未能适应蒋介石的新策略,没有采取应变措施,致使红军被迫撤出鄂豫皖根据地,向西退去。

蒋介石大喜过望,对杨永泰更加言听计从。

他立即移营江西,全力“围剿”中央苏区。

1933年5月7日,蒋介石改“行辕”为军事委员会委员会长行营,任命杨永泰为南昌行营秘书长,全权总揽政治事务。

杨永泰负责的第二厅专营“政治剿共”,所以南昌行营上下又称杨永泰为“七分厅长”。

第四次“围剿”准备不充分,蒋介石并未得手。

尽管如此,他对杨永泰的方针并没有动摇,而是马上组织第五次“围剿”,调集50万重兵对付江西中央苏区。

杨永泰提出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在第五次“围剿”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运用:

他组织求是通讯社,专办行营新闻发稿工作;

组织努力剧团和奋斗文艺社,作为“剿匪”前线的“文化标兵”;

实行军人独裁,强化保甲组织,严厉实行连坐制,对苏区民众实行所谓“软化、分化、感化”政策。

更狠的是,杨永泰建议蒋介石对苏区实行严格的经济封锁。

国民党利用军队、行政官员、各省党部以至基层党部、各地乡绅等,组成严密的网络系统,要与红军打一场“政治战”、“经济战”和“立体战”。

仅一年多时间,这些措施便收到奇效,逼迫中国工农红军西去。

杨永泰因谋划“剿共”有功,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兵不血刃夺取“天府之国”

1934年底,中央红军主力长征进入西南,蒋介石派大军尾随于后。

蒋介石因追剿红军入川,发现这一带山川险要,川西平原富饶,不愧为“天府之国”,如果将来中日开战,这里无疑是最好的战略大后方。

于是他产生了借追剿红军之机派中央军入川的想法。

杨永泰看出蒋的意图,趁机建议:

“应撤销南昌行营,改设重庆行营,一来可以继续追剿‘共匪’,二来中央军队可以入川,达到统一四川的目的。

”蒋介石听从其言,很快撤销南昌行营,任命杨永泰为武昌行营秘书长,伺机图川。

号称“巴壁虎”的四川实力派刘湘对蒋早有防备。

他积极组织力量围剿红军,并以此阻止蒋军入川,但遭到红军反击,损兵折将。

刘湘无奈,只好跑到南京,请求蒋介石给予经济和武器方面的援助,并声明不要蒋的军队。

蒋介石本打算就此派中央军10个师入川,不料刘湘有拒绝军队入川的前提条件——杨永泰审时度势地献上良策:

“目前要先抓到刘湘,答应给钱给军械,不派兵,只要求派遣一个没有武装的参谋团驻重庆,协助川军计划作战。

贺国光率参谋团随杨永泰一到四川,便如同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一般,施展“掏心计”。

第一招,便是帮刘湘把四川省政府组建起来,然后拟出一道通电,告示四川大小首脑立即交出防区,拥护四川统一。

大小军事首脑怎敢违抗,纷纷复电表示拥护,乐得“巴壁虎”合不上嘴。

杨永泰趁机建议:

打破防区划分,重新划定18个行政专署,由省政府派人担任专员;

原来的地方官立即调动,由省府重新任命,对原来官员进行专门培训。

这个建议立即被刘湘采纳,通令照办。

但刘湘哪里知道,杨永泰对督察专员的任命,尽力安排亲蒋人士担任;

省政府与委员长行营合办的各种县政训练班,也成了杨永泰控制地方的一大法宝。

趁着“巴壁虎”一打盹的光景,杨永泰把四川省地方官员的后备队伍抓到了手中。

随后,杨永泰借川北驻军田颂尧与红军作战失败之际,“杀鸡儆猴”,将他撤职查办,树立了蒋委员长的权威。

1935年夏,驻川参谋团改为重庆行营,蒋介石任行营主任,杨永泰为秘书长兼第二厅厅长,管理政治、法规大事。

面对这样一招“换汤换药”之计,刘湘急得团团转却毫无办法。

杨永泰向蒋介石建议,仿照办庐山军官训练团的办法,整训川军军官,以便控制川军。

1935年7月,蒋介石在四川峨眉山开办军官训练团,自任团长,并调心腹干将陈诚任副团长,分批训练川军营以上军官。

杨永泰经常到训练团讲话,对川军进行拉拢分化。

训练团刚结束,一些川军将领便倒向蒋介石一边。

杨永泰眼见蒋介石的势力已经在四川扎了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