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8826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6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地理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

3.该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

C.流水沉积D.乱砍滥伐

4.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差异性B.整体性

C.一致性D.多样性

3.A 4.B

5.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发育较多,水循环活跃,多外流河,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  )

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整体性

B.陆地环境的差异性

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

D.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制约性

选A。

南方季风区在气候、植被、水文等方面都体现出了湿润多雨的特征,而这种多雨的气候使得当地发育了淋溶强烈的红壤。

6.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

它的繁殖率各年变化不明显,但存活率却变化显著。

在无人类干扰时,藏羚羊的数量虽有波动,但基本稳定。

结合藏羚羊的动态稳定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内容。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2)在无人类干扰时,一定范围内藏羚羊的数量是基本稳定的。

试分析其稳定的原因。

(3)藏羚羊的数量波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_功能。

从图中可知藏羚羊的存活率和数量与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相对的平衡和稳定,是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图示如下:

(1)上升 增加 下降 减少

(2)当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时,藏羚羊的存活率会上升、数量增加,之后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可能会导致环境退化;

在退化后的较差环境条件下,藏羚羊的存活率会下降,导致其数量减少。

(3)平衡

一、选择题

图中M是绿色植物,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内容与下列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D.过滤空气,净化大气

2.图中所示内容造成了哪些结果(  )

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③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分布

④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图示反映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具有过滤空气,净化大气的作用。

光合作用实现了能量的转换和物质形式的改变,也使化学元素发生了迁移,联系了有机界和无机界。

1.D 2.D

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回答3~5题。

3.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大量CO2,但大气中的CO2浓度仍基本稳定,原因是(  )

A.大气本身具有减缓CO2增加的功能

B.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

D.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都具有平衡功能

4.大面积地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①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

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④许多物种灭绝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5.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结合图示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

B.地球表面植被覆盖率越来越低,原因在于大气层中的CO2愈来愈少

C.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能放出氧气,同时也放出氮气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把有机质转化为元素和简单化合物

第3题,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可以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即具有了平衡功能,但并不是单个要素所具备的功能。

第4题,大面积砍伐森林不仅会导致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浓度增加,也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物种会因森林的减少而灭绝。

臭氧层空洞是由于氟氯烃的排放造成的。

第5题,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绿色植物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保存在生物体内,把自然界的无机物转化、合成为有机物,同时吸收CO2,放出O2。

3.C 4.D 5.A

6.1944年,美国科学家在圣马太岛放养了29只驯鹿,由于无天敌,环境好,10年后达到1000只,20年后达到6000只,又过去了3年只剩下42只。

这一变化体现了(  )

A.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功能

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D.“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

选C。

由题意可知,人工放养的驯鹿经历了由少到多,又变少的过程,这反映了当地自然地理环境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各要素性质趋向稳定的能力。

“一枝黄花”是一种有害生物,原产北美,进入我国后在南方一些省份泛滥成灾。

它根系发达,繁殖力强,其根茎、种子均可繁殖,一株“一枝黄花”一年可繁殖两万余株,一旦蔓延,将无法种植农作物,一旦蔓延成灾,对生态环境和物种安全将构成严重威胁。

结合生物入侵的案例,回答7~8题。

7.材料中描述的生物入侵现象,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B.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将产生新的功能

C.地理要素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

D.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各个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8.“一枝黄花”在我国的南方部分省份迅速蔓延,其主要的原因是(  )

A.这些地区气候湿润,适宜其生长

B.该地区的土壤呈酸性,适宜其生长

C.这一外来物种在该地区没有天敌

D.这一物种在该地区发生了变异

第7题,生物入侵现象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之一,也就是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将会导致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第8题,“一枝黄花”在我国南方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的气候适宜其生存,植物生存的关键是看其与环境适应与否,并不是靠天敌来调节。

7.D 8.A

   埃及的阿斯旺大坝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可是当这个大坝建成20多年后,人们发现:

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壤肥力持续下降;

下游土壤盐渍化面积扩大;

库区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质恶化;

下游的河床遭受严重侵蚀,海岸线内退等现象。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9~11题。

9.埃及阿斯旺大坝建成后的一系列现象体现了(  )

A.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D.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各个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10.材料中所说的这些现象,是由于哪一要素变化引起的(  )

A.气候B.土壤

C.水文D.生物

11.阿斯旺大坝形成了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水库。

库区形成人工湖泊,对库区自然要素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生物多样性剧减

B.地方性气候更温和湿润

C.地下水位下降

D.洪涝加剧

在河流上游修建大坝,形成水库,改变了水文条件,由此所引发的土壤、水质、河口三角洲等的变化属于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纳赛尔水库相当于一个人工湖泊,增大了水域面积,使当地气候受到影响,变得更温和湿润。

9.D 10.C 11.B

   下图为某区域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据图完成12~13题。

12.引起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壳上升B.植被破坏

C.气候变化D.农业开发

13.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独特性B.地理环境的区域性

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12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因素。

比较三个阶段的变化可知,正是由于地壳上升而导致陆地东西两侧的水分条件变化,才导致植被发生变化,所以根本原因是地壳上升。

第13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某一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这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2.A 13.D

二、综合题

14.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后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________的特点。

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________。

(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是________,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________,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________,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________。

(3)简要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1)题,由图中箭头可看出,各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反映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点,其中生物(植被)常常被看作是一个区域的环境标志。

(2)题,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是水文因素对地貌的影响;

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是由气候所决定的;

绿地对城市空气的净化作用是生物对气候的调节;

植被破坏可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是生物对土壤的影响。

第(3)题,黄河含沙量大主要是由于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加上人为破坏植被,在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而形成的。

(1)整体性 生物(植被)

(2)C A B D

(3)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由于暴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

1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各类工业废水,造成淡水河污染严重,为此,广东省著名的侨乡惠阳市不得不花费数亿元巨资从30多千米外的西枝江上游引水解决当地居民的饮水难题。

材料2:

经过惠阳、惠州和深圳三地环保部门多年不懈地整治,排入河中的工业废水已得到有效控制,河水水质及沿河两岸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多年来几近绝迹的鹭鸟、锦毛鸡、喜鹊、斑鸠等鸟类又重新回到了惠州淡水河畔安家。

(1)材料1中体现了哪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2)材料2中,经过人类的整治,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是否产生了新的功能?

哪方面的功能?

(3)材料1和材料2共同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哪些方面?

本题以案例的形式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材料1中河水的变化导致了生物的减少和人类饮水的困难,材料2中的描述体现了地理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为生物的生存创造了条件,两个材料共同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统一演化过程和“牵一发而动全身”两个方面。

(1)水对生物的影响。

(2)是。

 平衡功能。

(3)①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②某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2019-2020年高中地理5.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和5.2世界经济全球化知识精讲人教版第一册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5.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5.2世界经济全球化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和经济地理格局,以及有关综合国力的竞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