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归去来兮”,一般的解释是,“归去”是辞官归隐的意思,“来兮”都是语气助词,无意义。
但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初编》:
“就彭泽言谓之归去,就南村言谓之归来。
篇中从思归以至到家步步敘明,故合言之曰‘归去来’。
”毛庆蕃也持此说:
“于官曰‘归去’,于家曰‘归来’,故曰‘归去来’。
”逯钦立《陶渊明集》卷五:
“归去来兮,来、兮并叹词,以示兴奋喜悦。
”而钱钟书先生则认为,“来”与“田园将芜胡不归”中的“将”同义,为“将而尤未之辞”。
这些看法可供参考。
本书采用一般的说法。
学习这篇课文,建议采用如下方法:
(1)熟悉背景。
不仅包括作者生平,还要了解东晋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特别是儒家、佛家和道家对陶渊明的影响。
只有了解上述背景,才可理解作者在课文中抒发的情感。
(2)捕捉线索。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叙事线索,一是抒情线索,前者大体按空间转换叙述,后者按作者的心理历程叙述。
阅读时必须牢牢把握这两条线索,特别是抒情的线索,体会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
(3)把握体裁。
这是一篇辞赋,既继承了楚辞的风格,又有六朝骈赋的特征,把握这一特点,有助于体会其内在的音韵美和诗意美。
课文解读
余家贫,耕植①不足以自给②。
(我家境贫穷,靠种地不能够养家糊口。
①耕植:
耕田植桑,泛指农事。
②自给:
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
给,jǐ,供给,供应。
)幼稚①盈室②,瓶③无储粟④,生生⑤所资⑥,未见其术⑦。
(孩子又多,米缸里没有余粮,如何才能得到生活所需的东西,我实在没有办法。
幼稚:
小孩。
稚,zhì
,幼小。
②盈室:
满屋。
③瓶:
瓦瓮,这里指盛米的陶器。
④粟:
本指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这里泛指粮食。
⑤生生:
使生者生,即维持生计。
前一个“生”为动词,后一个“生”为名词。
⑥所资:
所凭借的办法,即下句的“术”。
资,凭借。
⑦术:
途径,方法。
这里指谋生的手段。
)亲故①多劝余为长吏②,脱然③有怀④,求之靡途⑤。
(亲戚朋友大多劝我去谋个官职,我内心也动了这个念头,只是求取官职又没有门路。
①亲故,亲戚朋友。
②长吏,指地位较高的县级官吏。
《汉书·
百官公师表》:
“县令、长皆秦官……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担,是为长吏;
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
”这里泛指做官。
长,zhǎnɡ。
③脱然,犹“霍然”,轻快的样子④有怀,有所思念,有了想法。
⑤靡途:
没有途径,即没有门路。
靡,mǐ,无,没有。
)会①有四方之事,诸侯②以惠爱为德,家叔③以余贫苦,遂见④用于小邑。
(碰巧各地发生战乱,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因为我的贫苦境况就把我举荐上去,于是我被任命在小城做官吏。
①会:
遇,适逢。
②诸侯:
指州郡长官。
③家叔:
指陶夔,作者叔父,曾任太常卿,掌国家祭祀礼乐之职。
④见:
表被动的句式。
邑,城。
按:
对这个句子各家注释不一,教材注:
四方之事,指安帝义熙元年,即公元405年,刘敬宣欲辞去建威将军和江州刺史,遣陶渊明去朝廷向刘裕递《求解职表》。
本书编者认为此说欠妥。
陶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即公元393年起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八月任彭泽县县令,不久辞官归隐。
其间共计十三年,先后数次出仕任地方官吏。
这个句子当是对这段生活的概括,不是专指某一具体事件。
)[以上交代自己出仕的原因。
这段文字,陶渊明字面上讲出仕是因为家贫,为了养家糊口,实际上他有难言之隐。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但仕途并不顺利。
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安帝隆安四年,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
桓玄窥伺着东晋政权阴谋篡位,渊明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于隆安五年冬天,因母丧辞职。
元兴三年,刘裕起兵讨伐篡位的桓玄,渊明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
但不久,便对刘裕剪除异己,培植亲信,杀殷仲文,觊觎晋室的行为不满,于是又辞职隐居。
义熙元年转入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
三月,刘敬宣离职,他也随着去职。
从上述经历看出,陶渊明仕途不顺,每次出仕都只是“见用于小邑”,不得重用,宏大志向无从施展。
他内心的这些苦衷都浓缩在“四方之事……见用于小邑”这个句子里。
]于时风波未静①,心惮②远役③,彭泽④去⑤家⑥百里,公田⑦之利⑧,足以为酒⑨。
(当时战乱未息,时局不定,心里害怕到远处做官,彭泽县离我家仅有一百里地,作为俸禄的官地收获的粮食,足够用来酿酒饮用。
①风波未静:
战事未已,时局不定。
这里指刘裕讨伐桓玄。
②惮:
dà
n,害怕。
③远役:
指到远处做官。
④彭泽:
县名。
在今江西湖口东。
⑤去:
距,距离。
⑥家:
陶渊明家在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
⑦公田:
指供俸禄的官地。
⑧利:
收益。
⑨足以为酒:
萧统《陶渊明传》:
渊明“公田悉令吏种秫,曰:
‘吾尝得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秫,shú
,黏高粱。
秔,jīng,同“粳”。
)故便求之①。
(所以我才请求做了彭泽县令。
①之:
指彭泽县令。
)[这里说明他最后一次出仕彭泽县令的原因。
]及①少日②,眷然③有归欤④之情。
(到任后不久,因思念家乡便产生了归隐的念头。
①及:
到,指到任。
②少日:
不久。
③眷然:
眷恋思念的样子。
④欤:
语助词,无意义。
)何则?
质性自然①,非矫励②所得。
(为什么呢?
我生性真率自然,不是勉强做作得来的。
①质性自然:
本性真率。
②矫励,违背本心,勉强做事,这里引申为“做作”。
)饥冻虽切①,违己②交病③。
(挨饿受冻虽然来得急迫,但违背本心做事身心都很痛苦。
①切:
切迫、急迫。
②违己:
指违背自己的本性与志向。
③交病:
指身、心同时遭受痛苦。
病,忧苦。
)尝从人事①,皆口腹自役②。
(以前也曾出仕为官,都是为了养家糊口、填饱肚皮而自我驱使。
①人事:
指出仕为官。
②口腹自役:
为生计所迫而役使自己去做所不愿做的事情。
役,役使,驱使。
)于是怅然①慷慨,深愧平生之志②。
(于是惆怅感慨,内心激动不平,为有负于平生之志而深感惭愧。
①怅然:
失意的样子。
②平生之志:
指过不为官场所羁绊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犹望一稔①,当敛裳②宵逝③。
(本指望干满一年之后,便应该收拾行装乘夜悄然离去。
①一稔:
庄稼收获一次,即一年。
稔,rěn,谷物成熟。
②敛裳:
指收拾行装。
敛,liǎn,聚集。
③宵逝:
犹宵遁,指乘夜悄然离去。
)寻①程氏妹②丧于武昌③,情在④骏奔⑤,自免去职。
(不久,我那位嫁给程氏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按情理应当疾速奔赴那里,所以我也就自己免官离职。
①寻:
②程氏妹:
渊明同父异母的妹妹,嫁于程氏。
见《祭程氏妹文》。
③武昌:
地名,在今湖北省鄂州市。
④情在:
按照情理应当。
⑤骏奔:
急赴,骑快马飞奔。
)仲秋①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从仲秋到入冬,在任八十多天。
①仲秋:
古人将每个季度三个月依次称孟、仲、季。
仲秋,指农历八月。
)[这里交代辞官归隐的两点理由:
一、“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也就是说自己本性自然,不会扭曲自我,不会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当然,他也不是没有思想斗争,因为毕竟“饥冻虽切”,但这样“违已交病”,违背自我性情会身心"
交病"
,比挨冻受饿更加难以忍受。
二、“程氏妹丧于武昌”,需要奔丧。
其中第一条是根本,第二条是催化剂。
自己本性使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官场有违自我性情与志趣,所以才最终弃官归隐。
]因事顺心,命篇①曰《归去来兮》。
(因辞官归隐这件事顺遂了我的心意,所以写了这篇文章,题目叫做《归去来兮》。
①命篇:
给文章命题。
)乙巳岁①十一月也。
(时乙巳年十一月。
①乙巳岁:
晋安帝义熙元年,即公元405年。
)[最后交代写作《归去来兮辞》的原因和“序”的写作时间。
从文中看出,作者先写辞,后写序。
]
辞前序言,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故便求之”,略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历。
第二层从“及少日”到“在官八十余日”,写自己决意弃官归田的原因。
第三层从“因事顺心”至结尾,交代写作《归去来兮辞》的时间和原因。
序和辞的关系密不可分,但谋篇之法,迥然不同。
序是对前半生出仕道路的省思,以实录之笔叙之。
辞则是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以虚拟之笔出之。
归去来兮①,田园将芜②胡不归③?
(归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呢?
①来兮:
助词。
②芜:
田地荒废。
③胡不归:
为何不归去。
《诗经·
邶风·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胡,何。
)[开篇一声长啸,直抒胸臆,惊天动地,劈空而来,这是作者对人生大彻大悟之后作出的果敢决断。
在诗人的深层意识中,田园,是生命的根,是自由生活的象征。
田园将芜,意味着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
归去来兮,是田园的召唤,也是诗人本性的回归。
在结构上,此句有振起全篇的作用,清林云铭云:
“篇首‘田园’二字是通篇纲领”,“‘涉园’一段,了却园事,而园不就芜矣”,“‘西畴’一段,了却田事,而田不就芜矣”。
《归去来兮辞》行文之法,正以“归园田”三字为中心,将“归去”之事“历历”想来,一一写出。
]既自以心为形役①,奚②惆怅③而独悲?
(既然自己认识到出仕不是出于本心,而是心神为外物役使,为什么现在一旦辞官归隐却又怅然若失而独自悲伤?
①心为形役:
心志为外物所役使。
役,役使、左右。
②奚:
为何。
③惆怅:
感伤失意的样子。
)[长啸之后,作者回过头来描写作出这个人生重大决断时所走过的心理历程。
心为形役,是对出仕原因的概括,照应了“序”中所说“口腹自役”,即出仕不是出于作者本心,而是为生活所迫。
“惆怅独悲”描写了作者辞官时的心情。
既然自己认识到出仕不是本心,照理说,辞官应该欢欣鼓舞,但真的一旦辞官归隐却又感到失意而独自悲伤。
对这种矛盾的心态,作者自己也感到奇怪,禁不住向心灵拷问:
这是为什么?
其实,出现这种矛盾心态的原因是,作者出仕的本心并不只是为了“口腹之役”,而是为了济天下苍生酬报国救民。
但因不甘被黑暗的现实、污浊的社会所左右,不得不违背本心辞官归田。
实际上辞官也是“心为形役”,不得已而为之,怎么不会“惆怅而独悲”?
那么作者怎样解脱这种困惑呢?
]悟已往之不谏①,知来者之可追②。
(认识到过去的错误不可挽救,知道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补救。
①谏:
止,犹救正、挽救。
②追:
补救。
此二句语出《论语·
微子》: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凤兮凤兮!
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作者引用这句话也暗含有“今之从政者殆而”的意思。
殆,危险。
)实迷途其未远①,觉今是而昨非②。
(误入了迷路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