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概要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8386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3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概要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1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概要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1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概要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1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概要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1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概要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概要Word下载.docx

《1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概要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概要Word下载.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概要Word下载.docx

第十九章二甲苯63

第二十章氯气66

第二十一章甲醇70

第二十二章MTBE73

第一章液化石油气

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液化石油气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No.

丙烷74-98-6

丙烯115-07-1

丁烷106-97-8

丁烯106-98-9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本品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

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

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

可致皮肤冻伤。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麻醉性。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

高浓度环境中,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避免高浓度吸入。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

外观与性状:

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有特殊臭味。

引燃温度(℃):

426~537

主要用途:

用作石油化工的原料,也可用作燃料。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卤素。

第十一部分:

生态学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包装方法:

钢质气瓶。

运输注意事项: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

装有液化石油气的气瓶(即石油气的气瓶)禁止铁路运输。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

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严禁与氧化剂、卤素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二章汽油

汽油

急性中毒: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共济失调。

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

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

可伴有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及化学性肺炎。

部分患者出现中毒性精神病。

液体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

溅入眼内可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

皮肤接触致急性接触性皮炎,甚至灼伤。

吞咽引起急性胃肠炎,重者出现类似急性吸入中毒症状,并可引起肝、肾损害。

慢性中毒:

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病。

严重中毒出现中毒性脑病,症状类似精神分裂症。

皮肤损害。

本品极度易燃。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食入:

给饮牛奶或用植物油洗胃和灌肠。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用水灭火无效。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或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就地焚烧。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戴橡胶耐油手套。

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C4~C12脂肪烃和环烷烃。

无色或淡黄色易挥发液体,具有特殊臭味。

415~530

溶解性:

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醇、脂肪。

主要用作汽油机的燃料,用于橡胶、制鞋、印刷、制革、颜料等行业,也可用作机械零件的去污剂。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强氧化剂。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

67000mg/kg(小鼠经口)(120号溶剂汽油)

LC50:

1030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120号溶剂汽油)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人经眼:

140ppm/8小时,轻度刺激。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用焚烧法处置。

小开口钢桶;

安瓿瓶外普通木箱;

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钢制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夏季最好早晚运输。

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

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

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第三章柴油

柴油

危险性概述

皮肤接触可为主要吸收途径,可致急性肾脏损害。

柴油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

吸入其雾滴或液体呛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

能经胎盘进入胎儿血中。

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晕及头痛。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尽快彻底洗胃。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迅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