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新高考语文分类真题精编专题10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精品新高考语文分类真题精编专题10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新高考语文分类真题精编专题10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
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管子曰:
“楚可下矣。
“奈何?
“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
”桓公曰:
“诺。
”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
楚王果自得而求谷。
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
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
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
“吾欲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
“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
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
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
”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
齐修械器【4】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衡山之君告其相曰:
“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价再什以上。
”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
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
赵粜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
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
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
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
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取材于《管子·
轻重》)
注释:
【1】隰朋:
春秋时齐国大夫。
【2】芊:
地名。
位于齐楚接壤处。
【3】衡山:
齐鲁之间的小国。
【4】修械器:
意思是施行购买兵器的策略。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将:
率领
B.什至而金千斤也什:
十倍
C.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赋:
给予
D.衡山之民释其本本:
农耕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使人之楚买生鹿载粟而之齐
B.其人民习战斗之道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
C.楚王果自得而求谷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D.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藏谷十之六
把十分之六的粮食储藏起来
B.天且以齐私楚也
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
C.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衡山兵器的价格一定翻倍
D.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燕、代、秦就带领衡山的使节回国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
①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
②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13.在下面每个人物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用来评价人物在文中的表现。
(4分)
①桓公②管子③衡山之君
14.本文讲述了管子运用谋略的故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5分)
【答案】
9.C
10.B
11.D
12.①楚国百姓就放弃了农耕而去捕鹿。
②(衡山之君)心理估量没有武器来应付两个敌国,就带领全国归顺齐国了。
13.【答案示例】桓公:
从善如流(虚心纳谏、择善而从、从谏如流);
管子:
不战而屈人之兵(审时度势知己知彼神机妙算);
衡山之君:
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愚不可及目光短浅)
14.答题角度参考:
①用经济、金融手段战胜敌国②粮食安全对一个国家是极为重要的③上下一心是成功实施谋略的保证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近年来的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的实词,绝大多数源于教材,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重点掌握的文言实词就多达120个,而且每一个实词还有诸多的义项,考生要完全掌握已非易事,对于迁移和运用更是难上加难。
本题可利用语境分析法,即根据词语所在句子的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判断。
10.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
可根据文言虚词的具体语境分析判断。
A项,之,均为“到”;
B项,其,前者,代词,他们的;
后者,语气助词,加强语气;
C项,果,均为“果然”;
D项,以,二者均为介词,用。
所以选B。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名师点睛】常见的文言虚词共有以下18个: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其中“因、以、于、则、之、乃、且、而”尤受高考命题人青睐,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
做文言虚词类题时,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
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
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易错警示】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例如本题中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将“其使”的意思翻译准确。
12.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释、畋、二敌等。
【技巧点拨】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例如本题重点的词语应将释、畋、二敌等关键词语翻译准确。
13.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和理解词语的能力。
分析时,要根据文本中齐桓公、管子、衡山之君各自的言行举止等描写语句理解其人物形象,然后再根据平时对成语或俗语的积累,选用符合人物形象的词语作答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从齐桓公与管子的对话内容来看,齐桓公的言行举止表现出了他善于采纳和吸取别人的意见,由此可联想到从谏如流或虚心纳谏。
管子在文中的分析独具眼光,具有远见的卓识,故可联想到“审时度势,知己知彼”;
衡山之君为了眼前的小利而最终丢失了整个国家,由此可联想到“鼠目寸光”或“目光短浅”。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根据“问题即是答案”的原则,解答此题,应先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概述出管子在本文中采用了哪些谋略,例如,在经济、金融、粮食等方面的手段;
燕、代、秦、赵等国的团结一心等都给我们人生重大的启示,只要能体现以上几个方面,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桓公向管仲问道:
“楚国,是崤山以东的强国,它的人民娴熟于战斗的方法。
(如果)派军队攻伐它,只怕(我们的)实力不能胜过它,会兵败于楚国,这应该怎么办呢?
”管仲回答说:
“就用战斗的方法来对付它。
”桓公说:
“这怎么讲?
“您可用高价收购楚国的鹿。
桓公便派人到楚国购买活鹿。
管仲就让桓公向民众求购,贮藏了国内粮食十分之六。
派左司马伯公率领壮丁到庄山铸币。
然后派中大夫王邑带上二千万钱到楚国收购活鹿。
楚王得知后,向丞相说:
“钱币是人们看重的东西,国家靠它维持,英明的君主用它赏赐功臣。
禽兽,是一些有害的东西,是英明的君主应当抛弃驱逐的东西。
现在齐国用珍贵的宝物高价收买我们的害兽,这样是楚国的福分,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
您通告百姓赶快去寻找活鹿,来把齐国的财宝全部换来。
”楚国百姓就放弃耕种来猎捕活鹿。
管仲还对楚国商人说:
“您给我贩来活鹿,二十头就给您黄金百斤;
十倍(二百头)就给您黄金千斤。
这样楚国不向百姓征税,财富也充足了。
楚国人民都在外面找鹿。
隰朋让齐国百姓贮藏了五倍(于过去)的粮食,楚国凭借(出卖)活鹿贮藏了五倍(于过去)的钱币。
管仲说:
“楚国可以攻克了。
“怎么办?
“楚国贮藏的钱币增加了五倍,楚王将会很得意,之后求购粮食。
“好。
”于是派人封闭关隘,不和楚国互通使节。
楚王果然非常得意,然后求购粮食。
但是几个月都买不到粮食,楚国买一石粮食要四百钱。
齐国派人运粮到芊地的南部出卖,楚人十分之四都投降齐国。
几年(三年)之后,楚国就服从(于齐国)了。
桓公向管仲问道;
“我想要找到控制衡山国的办法,这应该怎么办?
”管仲回答说;
“您可以派人出高价收购衡山国的兵器进行转卖。
这样,燕国和代国一定跟着您去买,秦国和赵国听说后,一定和您争着买。
衡山兵器必然会价格翻倍。
(如果天下争相购买),衡山国兵器必然涨价十倍以上。
”于是派人到衡山寻找、收购兵器,不敢同他们付价还价。
齐国实行购买衡山过兵器的策略十个月以后,燕、代两国听说,果然派人去衡山过买兵器。
燕、代两国实行这一策略三个月以后,秦国听说了这一消息,果然也派人去衡山国购买兵器。
衡山国君告诉宰相说:
“天下各国争相购买我国兵器,让兵器价钱提高二十倍以上。
”衡山国的百姓都放弃农业,发展制造兵器的工艺。
齐国则派隰朋到赵国购买粮食,赵国卖粮食每石十五钱,隰朋按每石五十钱收购。
天下各国听说这一消息,都运粮到齐国来卖。
齐国使用了十七个月的购买兵器的策略,使用收购粮食的策略五个月,然后就封闭了关隘,不和衡山国互通使节(与衡山国断绝了关系)。
燕、代、秦、赵四国也把自己的使者从衡山带领回国了。
衡山国的兵器已经卖光,鲁国侵占了它的南部,齐国侵占了它的北部。
(衡山国或衡山国王)内心自己估量没有兵器来招架两个敌国,便奉送国土,归降齐国了。
二、【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
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
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
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
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
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
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
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
是日将别,顾大父曰:
“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大父泣曰:
“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蔉尚不敢不勤。
”文洁曰:
“有是乎?
吾且面试子。
”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
文洁惊喜,击节曰:
“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
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
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
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
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
“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
“亟取若笑资来!
”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
《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
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袴子。
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
贞父语同寅曰:
“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
”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