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7838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为了配合学校“十一五”的教育事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总体战略目标,加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自身建设的发展步伐,根据近几年办学的经验,现对本专业未来5年的发展思路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本专业的发展是以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以及信息管理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兼顾社会需求和毕业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发展思路主要考虑提高本专业毕业生对信息系统开发、维护以及信息的组织与管理要求,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满足市场需求等专业知识要求。

目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拥有专业教师11人,借调教师3人,教学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过硬,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4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他均具有硕士学位。

本教研室图书资料丰富,涵盖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类、经济类等多个学科。

本专业依托灾害信息工程系丰富的实验室资源,现有仪器、设备及软件总价值约2500余万元,拥有海量数据存储与处理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

但是,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快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导向下,应用系统的运行环境、体系结构以及开发工具等都发生了很大、甚至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的单机、集中模式向基于网络的、分布式、Web模式过渡。

信息系统的应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应用需求变得非常的广泛,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

现有的教学设施存在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更新缓慢的问题,处于许多实验无法完成的尴尬境地;

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层次低,尤其是实验人员严重短缺;

课程内容知识陈旧,更新慢;

课程体系陈旧,不能满足高速发展和变化的信息化时代。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导致本专业生源减少,损坏学院声誉。

因此需要在未来5年中,加大师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教师水平和素养,更新实验设施,改革课程体系,强化实验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2011年至2015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按照防灾科技学院《教育事业“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全面、准确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学院办学思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把本专业办成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信息管理人才的基地,尤其是防震减灾事业管理人才的后备力量基地。

深化教育改革,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以教学、教研、科研和科技为工作中心,以学科建设为导向,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努力将本专业建设成一个以防灾减灾信息管理与系统开发为核心,兼顾各类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开发的高级信息管理人才培养基地。

三、专业建设目标

按照学校“二次创业分三步走”的总体发展战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相应提出到2015年“分三步建设”的发展目标。

第一,认真总结本专业首届本科生人才培养工作的经验,在2012年前完成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调整,重新梳理课程教学大纲,优化课程体系,整合实践教学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第二,力争到2014年,本专业教学、教研、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专业师资队伍得到加强,本专业教师达到1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达到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达到6人;

力争省部级以上教研、科研项目达到10项,总科研经费达到50万元以上;

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篇,出版规划教材3部。

第三,争取到2015年申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工程硕士点。

在现有专业方向基础上,大力发展与灾害相关的各类信息处理、信息系统、信息管理等研究方向,加强学科建设,提高科研水平,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争取到2015年完成本专业工程硕士的申报工作,使得办学层次再上一个台阶。

四、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与措施

1.优化专业培养方案,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构建。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强化基础知识,拓展专业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基础扎实、专业过硬、素质提高为目的,加强教学内容改革,增加灾害信息处理技术、灾情信息管理内容,突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强调技术和管理的有效渗透,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内容中真正体现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2)课程建设。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以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建设为中心,分期、分级、分层次地开展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精心组织与规划精品课程的内容,积极参与精品课程的立项申请。

改变教学内容陈旧、课间重复等弊端,优化教学内容,不断充实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增加灾害信息处理技术、灾情信息管理等特色课程,强调运用计算机进行定量分析、辅助决策与优化管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专业课程可分为四大类:

公共基础类课程:

包括大学英语、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法律基础、地震学概论、自然灾害学概论、大学计算机基础等。

专业(学科)基础类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等。

专业课程:

Web应用技术、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企业管理学等。

任选课程:

并行计算、人工智能、工程项目管理、数据挖掘、电子政务、UML与设计模式等。

各类课程均要按照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的思路进行课程建设,包括教学网站、试题库建设、课程规划等。

(3)教材建设。

按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制定合适的课程教学大纲,确定选用教材和自编教材,完成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习题库、案例库、试卷库的研制工作,制作电子教案,编写专业系列教材或规划教材、特色教材等。

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创立联合培养学生的新机制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熟练操作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信息管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尽早接触、了解我国信息管理的实际情况,尤其是灾害信息管理情况。

按照学院“四阶段实习”要求,加强专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构建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强化校企合作关系,发挥地域优势,广泛建设实习基地,提倡“工程师进校,教师去企业”的双向交流,增强本科生的实践教育环节,构建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双方互补,双方共赢。

3.重视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

坚持教学改革和创新,不断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方案、新途径和新模式,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紧密结合国际管理教育的主流,积极探索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中引入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等,突出互动教学模式,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办学水平,加强专业教学研究活动,通过经常性的教学研讨,逐渐达到凝结共识、形成团队的目的。

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或外出访学,提高教师素质。

积极鼓励本专业教师申请各类教学研究项目,开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研究工作。

教学研究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的教学研究;

(2)培养学生系统思维方法的研究;

(3)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的研究;

(4)培养学生就业力提升的研究;

(5)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6)考核方法改革的研究。

4.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完善各项相关教学制度、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将教学评估与检查制度紧密结合,逐步建立毕业学生质量跟踪调查体系。

结合本专业特色,教学管理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方法如下:

(1)加强基本教学建设,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文件。

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全面贯彻学校教学管理的要求,坚持从教学实际出发的原则,紧密结合专业教学规律、特点,认真研究校内外教学管理方面的成果,充分挖掘多年积累和探索形成的教学管理经验和成果,结合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进行的大量实践和探索,建立系级督导机制,对其运行机制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固化,形成规章制度,推进本专业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2)控制教学运行质量,加强教学运行过程的检查和评估。

通过期初,期中教学检查,对各教学环节的准备工作和运行情况给予检查指导,学期末成立考试工作领导小组,对考试工作给予监督检查;

坚持院、系领导和督导教师听课制,青年教师首次上课试讲制,导师制,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通过以上制度的实施,有效控制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主要关键点,在保证严格执行教学过程管理的同时,及时地获取各种教学信息,确保教学管理和监控工作能贯穿于各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挥教学管理的作用,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加强毕业学生质量跟踪调查。

在毕业时对每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或者每隔半年或一年后进行多次统计,跟踪调查本专业就业情况,及时统计本专业就业率,就业行业,就业工资,就业稳定度,教学建议等信息,作为招生,教学研究,毕业实习环节等的实际依据,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专业对口度。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行多渠道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要不断推进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源结构的提升和优化,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为建立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要树立具有示范及带头作用的“教学名师”、“教学新秀”等,以引导和激励全体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教研和教改工作中。

(2)要加大引进力度,充实师资队伍。

加大高层次教师的引进力度,具有高级职称、博士学位者可以直接引进,提高整体教师队伍水平,带进新的教育理念,营造一个学术自由、蓬勃向上、积极进取、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教学、科研氛围。

(3)积极创造条件,稳定师资队伍,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提高学历层次。

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学历、知识结构的培养,通过派出教师到国外进修、访问研究、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方式,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

(4)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兼职和短聘教师队伍。

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高管、技术专家都可以引入学校,将先进知识、先进文化、先进理念等引入教室,将学校向开放性大学迈进。

6.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专业发展的国际化

瞄准世界高等教育的前沿,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外国高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实现互派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在科研、教学等方面深化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