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一个QC成果的优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如何评价一个QC成果的优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评价一个QC成果的优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有一些课题问题及原因很清楚、直接,不适宜组织小组活动。
二、现状调查
1.现状调查不能为目标制定提供依据。
2.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分层,最终确定关键问题
3.现状调查收集数据的时间没有约束,不可对比。
有的小组收集2001年至2004年的数据,而效果检查仅有三个月的数据。
4.数据太少。
部分小组活动全过程仅围绕3个至4个数据做调查、分析、研究。
5.数据缺乏科学性。
如排列图中所列项目没有计量单位或计量单位不一致。
还有的课题从选题开始,统计周期用不同计量单位,选题用时、现状调查用日、设定目标用季、效果检查用千件、月等,其中的换算关系说不清楚,也不具有可比性。
6.排列图不起作用。
上述实例显示有些小组用排列图,但排出的关键问题与目标值确定不相关,画排列图成了形式。
7.把A类因素作为关键少数。
仍有一些小组画排列图以2/8原则作为确定关键少数的依据,我们反复强调关键少数要看三点,一是看图形,关键问题比例高;
二是看目标,对目标影响大;
三是看实际能解决的问题(不可抗拒因素排除)。
8.画图、标注不规范。
三、目标确定
1.目标值未量化。
只有定性目标,没有量化的目标值。
2.目标值高且依据不足。
小组在定目标值时,没有充分考虑本次活动过程所能改进的程度。
如用排列图排列出关键问题,目标值却定为100%。
这种情况下不是排列图不起作用,就是目标值实现不了。
有的小组排出关键问题后没有经过严格的计算,确定所能解决问题的程度,因而使目标值确定依据不足。
有的小组,现状调查做的深入细致,但制定目标时却没进行准确的计算,以致使目标值与能够解决问题的程度相差较大,整个课题因目标值过高而难以实现。
3.目标没有挑战性。
有的小组现状调查前三个月的数据,其中两个月比目标值所定的标准还要好,仅因为其中一个月问题较严重,取平均值相对较高,以此来确定目标,而没有综合考虑实际情况,目标值明显不具备挑战性。
4.制定目标后再进行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强调,目标制度的依据来源于现状调查,现状调查应把能够解决问题的程度和制度目标的依据说清楚,而不是在制定目标以后再说明目标如何能够完成,这是普遍性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四、原因分析
(一)程序方面的问题
1.原因分析中的问题与现状调查中要解决的问题不对应。
小组在现状调查中已用排列图排出了关键问题,而原因分析的结果仍所选的课题。
某小组的课题是“消除前起舱门安装后出棱”,现状调查中排列出四个问题分别是横梁、工装、盆和方法,而原因分析中的结果是:
前起舱门安装后出棱。
2.原因分析过程放在目标确定前面,有几个小组先进行原因分析再确定目标,与程序不符。
(二)方法方面的问题
1.用亲合图分析原因。
本次发表中有两个小组用亲合图进行原因分析,这是以前很少出现的问题,应引起注意。
2.原因分析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仍然是未分析到末端,因而不能直接采取对策。
不少小组的因果图只分析到一层。
3.原因分析中的因果关系颠倒或无因果关系。
4.两个主要问题画一个因果图或系统图。
5.画图不规范。
系统图画箭线、因果图箭线方向反,也有的小组系统图中有相关关系。
五、要因确认
1.容易解决的原因不是要因。
模具定位不准,员工经过教育可以做好,不是要因。
缺少培训,个别员工培训不达标,不是要因。
这次发表中有一个小组对培训问题分析的很好,小组在确认员工能力时将员工分类,因为他们发现很多问题出自几个关键的少数人,所以将其分类后单独进行培训。
2.在要因确认前将问题解决,不作为要因;
3.要因确认过程不置可否。
材料不合格,我厂已通过9000认证所以不是要因
4.用小组讨论的方法确认要因。
也有的小组将全部末端因素都确认为要因。
5.部分小组用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进行确认。
但小组成员对所用方法还不掌握,结果造成误判断,或使用工具后没有收获。
如直方图出现两个分布中心没有做分析,却认为满足要求,控制图连续8个点子呈下降趋势,也未进行分析而判断为正常等。
六、制定对策
(一)对策评价
1.一些重要的改进项目未进行对策评价。
2.关键改进对策和方案未经技术、工艺部门批准。
(二)对策表中的主要问题
1.对策表头5W1H内容不全或进行合并;
2.对策目标未量化也不可检查。
提高设备水平、增强责任心、提高持续服务能力、及时发现缺陷及时处理等;
3.对策表中有现状;
4.对策措施内容分不清。
七、实施
1.实施过程文字太多,没有用图或表的形式展示小组的活动过程,有的小组把实施过程写成好人好事的报道。
2.实施描述太简单。
有的小组实施过程两句话,一句说明按照对策措施实施,另一句是实施后检查达到目标要求。
太简单的实施描述反映不出小组的努力程度,也不能够充分体现小组的改进过程。
3.实施后没有与对策目标进行比较,检查是否实现对策目标。
4.实施过程中小组对统计技术的应用还不充分。
八、效果检查
1.效果检查与现状调查时间不可比,如现将调查三年数据,效果检查仅有三个月的数据。
2.效果检查不注意与现状调查的项目保持一致,以充分反映小组的改进程度。
大部分小组现状调查用排列图找出关键问题,而效果检查仅用一个柱形图取平均值来表示目标实现,而对其关键少数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不做相关的说明。
3.部分成果的效果检查中看不到巩固期状态
实施结束达到目标就直接进行标准化,没有继续跟踪观察巩固状态;
另外:
未按三个统计周期来确定成果已得到巩固。
目标设立以半年、季度、千件为统计周期的,效果检查均以月为统计周期。
九、巩固措施
1.未将有效对策纳入标准。
2.巩固措施口号化。
3.把巩固措施作为归档文件或作为对小组的工作要求
4.未对成果巩固后的情况进行跟踪,看巩固效果如何。
如以下巩固措施是某些小组成果报告的内容:
1).今后把质量信息网作为内部沟通的常设渠道;
2).定期检查出口温度是否正常,并做好记录;
3)、在设备检修时必须进行系统调试;
4)、技术服务工作要做到制度化;
5)、通过奖金考核激励工程师的积极性;
6)、定期进行技术培训;
7)、把专人负责档案管理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等。
第二、“创新型”课题QC小组存在的问题
其主要问题是出在程序上,因为程序错而导致成果的失败,主要表现在:
1.大部分小组仍选择突破口。
虽然都是选突破口,但选择步骤却不相同,有的把课题作为突破口,有的则把方案作为突破口,而创新型课题程序中没有任何一个步骤是进行突破口的选择,小组在组织创新型课题活动时一定要注意按照程序进行。
2.方案选择没有层层展开。
创新型课题的关键之处在于多方案和数据的反复对比试验,以选其最佳。
而多数小组在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的过程中,仅对总体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其主观性很强,而分解方案基本不做分析对比,很少运用数据。
也有的小组将分解方案的评价放在制定对策或对策实施过程中进行。
3.方案评价没有依据,多数为主观判断。
如在方案选择中采用评价打分方法、举手表决法等,而不是通过实际考察、数据分析后再做决定。
4.创新型课题和攻关型课题混淆。
有几个小组对创新和攻关课题类型分不清,攻关课题用创新型的部分程序,如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也有创新课题用攻关型课题程序,如有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等。
创新型课题和攻关型课题出发点不一样,所以程序完全不同,希望小组在今后活动中要注意。
第三、发表中的问题
1.企业介绍太多。
有的小组仅企业介绍就讲了五分钟。
2.发表人的发表过程讲解成果而是在读或者在背成果。
所以一离开屏幕就表述不清,也有的发表人在讲解时文字与图表分离,把所有的文字念下来,而关键的图示却一带而过,不做任何解释。
3.发表人不会回答问题。
大部分提问由放片子的小组成员回答,有的发表人连最简单的问题甚至于小组的活动时间都回答不了。
4.不控制发表时间。
有的发表人讲解语速太慢,也有的发表人对成果材料不熟悉,发表时断时续拖延了时间,也使成果听起来缺少连贯性。
5.材料和制片不清楚。
部分成果制片太花、太乱,也有的成果报告文字太小,而所制的片子对比度太差,基本看不清楚,希望在以后的发表中能予以注意。